庄梁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庄梁奕(?年—?年),甸山如川法名超盛,别称如川盛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清朝佛教僧人,敕封无阂永觉禅师

庄启仲

生平[编辑]

少年时因事故垂危,后剃发出家常州西山寺。师从茆溪行森禅师,任海会寺方丈。天资明敏、戒律精深,凡于释典无不洞澈。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召见,命超盛入居圆明园,赐紫衣。

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召天下博通学行僧人开法会,充任藏经馆总率。

十二年(1734年),召对称旨,驻贤良寺为住持。[1]

十三年(1735年)二月初六日,敕封无阂永觉禅师,赐银印,并恩赐生父庄源洁人参

无阂永觉禅师敕谕曰:超盛,尔生长宦族,幼读儒书,秉性朴诚,赋资颖慧,偶因堕车危殆,遇救获苏,顿悟生死梦幻之理,皈依梵教,其夙根有自来矣。经朕召见,略加提持,遂能直踏三关,洞明妙义,近代禅师中之所罕遇,目今宗徒内无有出其右者。朕心嘉悦,特封尔为无阂永觉禅师,以表真僧,宣扬法器。尔其益懋进修,仔肩大道,式宏慈化,丕振宗风,以副朕接引褒奖之意。钦哉。故敕。 雍正十三年二月初六日

因父年高,雍正帝特命回乡省亲并在途中宣扬佛事,,二月二十四日出京南下,受直隶总督李卫迎接并停留。三月,到达扬州高旻寺[2]六月,到达苏州,患病,留在苏州织造署中调治,雍正帝特赐金鸡纳霜命织造海保协助医治。[3]期间有多次上折请安、抄呈寺院进院法语、上堂法语。[4]八月,病愈,雍正帝赐御书坐名手卷。[5]怡贤院,与年希尧讲论佛经。雍正帝则认为地方官接待超盛太过铺张。[6]

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驾崩。二十七日,乾隆帝命超盛回京瞻仰梓宫。[7]

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乾隆帝命于将来待超盛死后将银印缴回礼部销毁。[8]

著作[编辑]

  • 《语录》一卷,收于《御选语录》卷十九
  • 《大清三藏圣教目录》纂修总率

家庭及关连[编辑]

  • 曾祖父:庄有筠(1618年-1685年),顺治六年进士,官至山东兖西道。
  • 祖父:庄搢(1638年-1701年),康熙九年进士,官至通政使司参议
  • 祖母:江氏,崇祯十五年进士福建督粮道江文淳之孙女,诰封安人
  • 父:庄源洁(1672年-1755年),监生,考授县丞
  • 母:天津张氏,副将张起凤之女。
  • 庄梁奕排行第二,有一兄三弟。
    • 庄榆翰(1694年-1752年)。
    • 庄彬惠(1705年-?年),监生,候选州同
    • 庄钜椽(1711年-?年)。
  • 师:茆溪行森禅师(1614-1677)。

参考文献[编辑]

  1. ^ 汤大奎《炙砚琐谈》卷上:“释超盛吾邑人,姓庄氏,通参厚存搢之孙,仪部省堂清度之从子。少年不遇,披剃为缁。尝诵唐人春眠不觉晓一绝,遂悟禅理。雍正十二年召对称旨,封无阂永觉禅师,赐敕印,住贤良寺,真异数也。”
  2.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藏《宫中档折件》402016259号、402004186号、402004187号、402004188号
  3. ^ 《宫中档折件》402001955号、402001960号、402001959号
  4. ^ 《宫中档折件》402004190号、402004191号、402004192号、402004180号、402004181号、402004182号、402004183号
  5. ^ 《宫中档折件》402004189号、402004185号、402001953号、402004184号
  6. ^ 《宫中档折件》402001956号、402001961号
  7.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雍正十三年八月癸巳:“谕苏州织造海保:从前法会中僧衲,今分住外省者数人,恭闻皇考升遐,伊等不必来京,仍在本处虔诚讽诵。至超盛、元日见地明通,修持精进,深蒙皇考嘉奖,著海保等即送二人来京瞻仰梓宫。”
  8.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档案》210095号:“移会典籍厅,奉上谕:大光明殿住持及上清宫提点两印,应照部议撤回,其娄近垣、元信、超盛三银印乃赐给本人,不过图章之类,非外藩喇嘛传授承用印信可比,无庸改铸,亦毋庸撤回。”《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三三八,乾隆十四年四月庚寅:“谕:现因办理清文篆书,将一切印信悉照篆文铸造。据礼部查奏,有娄近垣所掌大光明殿住持及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司两铜印,应行撤回,无庸改铸。再道士娄近垣、妙正真人、僧人元信文觉禅师、超盛无阂永觉禅师之银印,俱无钤用之处,无庸改铸,其应否撤回,候命下遵行等语。大光明殿住持及上清宫提点两印应照部议撤回,其娄近垣、元信、超盛三银印系雍正年间并敕谕一同颁发,乃赐给本人,不过图章之类,非外藩喇嘛传授承用印信可比,无庸改铸亦无庸撤回,应俟本人身后缴部销毁。著该部详查,现在似此者尚有几何,奏明遵照办理,该部存记档案,嗣后如有特赐方外人等敕印,俱照此例行。”
  • 《毗陵庄氏族谱》(2006年重修)卷四·分支世系表七·页三九二
  •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二十九·方外·叶二十七
  • 《正源略集》卷九
  • 《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页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