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放射齒目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放射齒目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21年4月17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21年4月13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生物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生物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生物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恐龍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恐龍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恐龍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滅絕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滅絕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絕滅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古生物學專題 (獲評優良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古生物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古生物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極高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分工明確:編輯[編輯]

@TiourarenLureplant淺藍雪Koala0090Shanghai Ningyou歡迎入坑!

按照慣例需要大家各自認領要負責的段落,若要再細分段落,自行標註,在章節後方標號--~~~~字樣即可認領段落(也可以使用User:用戶名的格式)。特殊標記的範例請參見標記列表

你可以自行選擇顏色研發新標記,做法很簡單:

<span style="color:选择颜色,必须为英文或HTML代码;">文本</span>
  1. 引言 基本完成--留言
  2. 詞源完成--淺藍雪 2020年5月31日 (日) 06:11 (UTC)[回覆]
  3. 定義
  4. 特徵
    1. 前附肢
    2. 口器
    3. Head sclerites, eyes and trunk
    4. 內部結構
  5. 特徵
    1. 生理學
    2. 食性完成--Lureplant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14:21 (UTC)[回覆]
  6. 分類
    1. 系統發生學
    2. 內部分類
  7. 發現史完成--Lureplant留言2021年4月16日 (五) 17:32 (UTC)[回覆]
  8. 參考資料

以上。--Lab06 N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05:15 (UTC)[回覆]

請懂日語的編者在此簽名[編輯]

出於一些顧慮,本條目將會參考日語和英語兩個版本,分成兩個階段/互相對照着翻譯。希望懂日文、能在翻譯日語的階段提供幫助的編者能在此留名,本條目比照en翻譯完了之後可以集中ping一遍進行第二階段的協作。173.75.41.7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17:51 (UTC)[回覆]

有關專有名詞的中文翻譯[編輯]

在翻譯放射齒目的條目中,由於牠們的身體構造與現存動物有許多相異的部分,諸多部位的名稱似乎並沒有中文名翻譯,想請問該如何解決?--Lureplant留言2020年6月11日 (四) 05:42 (UTC)[回覆]
目前個人有疑問的部分:endites(目前翻成內葉,指得是前附肢的內側部分)、H-element(頭胸甲的一部份)、P-element(頭胸甲的一部份)、auxiliary spines(前附肢上的棘刺)、lamellae(游泳的鰭)


您好,我最近有嘗試翻譯放射齒目,我也有發現缺乏中文譯名這個問題,以下為我對於專有名詞的部分試譯: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2日 (五) 03:46 (UTC)[回覆]

  • endites:前附肢棘。因其著生於前附肢之上,且為棘狀構造。
  • H-element, P-element: H 結構、P 結構,並將 head carapace complex 譯作頭甲複合結構。目前我不清楚 H、P 所代表的意思,故以直譯代之,往後若查詢到相關資訊再更動。
  • auxiliary spines:前附肢輔棘。著生於前附肢棘之上的額外的棘。原先想譯作前肢輔棘,但我希望讀者一看到該詞便能將其與前附肢聯想,故譯作前附肢輔棘,前附肢棘endites同理。
  • lamellae:剛毛葉。取其 (setal blades) 的意思,但我對於該譯詞不甚滿意,往後若有更適譯詞再改動。


原先已有部分學名擁有俗名,但也有部分學名未有俗名,以下將試譯或改譯部分學名: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3日 (六) 15:39 (UTC)[回覆]

  • Anomalocarididae 原為奇蝦科,不作更動。奇蝦為廣泛流通之俗名,以下譯名將以「蝦」作為核心。
  • Amplectobeluidae 原為抱怪蟲科,改作鉗蝦科。該科第一前附肢棘 (endite) 特化,前附肢呈鉗狀,故稱鉗蝦。
    • Amplectobelua 原為抱怪蟲屬,改作鉗蝦屬。
    • Lyrarapax 原為里拉琴蟲,改作里拉鉗蝦屬。
  • Tamisiocarididae 原為篩蝦科,該科行濾食,「篩」可聯想至濾食,篩蝦也比濾蝦順口,故不作更動。
  • Hurdiidae 原為赫德蝦科,改作盔蝦科。參考自本莫拉海神盔蝦,該科頭甲複合結構特化,幾乎包覆整個頭部的背側,形成頭盔般的結構,故稱盔蝦。
    • Hurdia 原為赫德蝦屬,改作盔蝦屬。
    • Aegirocassis 原為海神盔蝦,不作更動。
    • Peytoia 原為皮托蝦屬,改作皮托盔蝦屬。
    • Schinderhannes 原為申德漢斯蝦屬,改作巨鰭盔蝦屬,因其擁有一對巨鰭,該特徵本屬專有,故以此為俗名。其屬唯一物種巴特爾斯申德漢斯蝦 (

Schinderhannes bartelsi) 改作巴氏巨鰭盔蝦。

    • Stanleycaris 原為史坦利蝦屬,改作史坦利盔蝦屬。其屬唯一物種大耙史坦利蝦 (Stanleycaris hirpex) 改作巨耙史坦利盔蝦。
    • Ursulinacaris 原無譯名,試譯作雙棘盔蝦屬。屬名原意為「來自小熊的」,因其出土自小熊生物群,而該屬有兩列前附肢棘,該特徵本屬專有,故以此為俗名。其屬唯一物種 Ursulinacaris grallae 試譯作高蹺雙棘盔蝦,其種小名 grallae 意思為高蹺。
    • Pahvantia 原無譯名,試譯作濾食盔蝦屬。目前共有三種放射齒目生物行濾食,分別為北方篩蝦、本莫拉海神盔蝦和 Pahvantia hastata ,其中沒有用到濾食作為俗名,無混淆可能,故以濾食作為 Pahvantia 之俗名。hastata 意思為箭頭或矛狀,故將 Pahvantia hastata 譯作戟濾食盔蝦。
    • Cambroraster 原為顯爪蝦屬,改作顯爪盔蝦屬。
  • @Kevin88lue抱怪蟲和奇蝦一樣,已經算是約定俗成的名稱了,不論是中國的南古還是臺灣的科博館都是這麼叫的。而之前南古的新聞稿中,也使用了赫德蝦和里拉琴蟲的稱呼,建議不作更動。另外,我翻了一下中國那邊的中文論文(黃迪穎等, 2012:411–415; 王媛媛等, 2013:2940–45),下面是他們對一些名詞的翻譯
    • endites (ventral spines) 腹刺
      • 腹刺一般是指shaft endite
      • auxiliary spines (腹刺上的)腹側刺
    • dorsal spines 背刺
    • terminal spine 端刺
    • podomere 肢節
  • 在中國古生物學會年會的論文集與陳均遠先生的《動物世界的黎明》上應該可以找到更多資訊,後者在我這邊的圖書館有一本,前者礙於權限我今天還看不了。——Tiouraren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08:29 (UTC)[回覆]

@Tiouraren原來如此!我對古生物不太了解,原來已有俗名。我取俗名的理念是希望讀者能將該物種跟科做連結,不過古生物的俗名似乎不會特地顧慮這點? 另外一些名詞翻譯那邊我有些疑慮,除了 endites 之外,其他三個名詞我似乎沒在 wiki 英文頁面中看見,似乎是因為科學術語不一致?文中也多次提到同個構造不同時代不同論文中有不同術語。endites 翻成腹刺似乎容易混淆?endites 指的是前附肢上生的棘,雖然「大多數」物種的 endites 生在前附肢的腹面,但腹刺聽起來比較像是生在軀體腹面的刺。其他三個部位的 spine (dorsal/ ventral/ terminal) 又是指什麼呢?是指游泳用的鰭狀構造嗎?該構造文中使用的詞是 flaps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09:00 (UTC)[回覆]

@Kevin88lue對照File:20191213 Radiodonta frontal appendage Anomalocarididae Amplectobeluidae.png這張圖就能理解那幾個構造是什麼了。我是覺得,閣下提的一些譯名是可以採用的,畢竟維基上的譯名有時會有開先聲的作用,至少可以防止之後出現太多不明所以或亂翻的譯名。但像赫德蝦、里拉琴蟲這種已經被使用不少次的名稱(畢竟一些網站蠻常抄來抄去的),如果名字本身和出處都沒什麼問題的話,沿用會比較好。——Tiouraren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09:14 (UTC)[回覆]

@Tiouraren對照圖片後一目了然。但 ventral spines 和 auxiliary spines 的譯詞好像衝突到了,將 auxiliary spines 譯作「腹輔刺」或「輔刺」是否比較好?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11:50 (UTC)[回覆]

英語頁面翻譯[編輯]

各位前輩大家好,我已譯完英文頁面的內容,還請各位過目檢查是否有不合適之處!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2日 (五) 11:11 (UTC)[回覆]

重新撰寫導言[編輯]

如題,原本由英文直接翻譯過來的導言讀起來有些不通順,所以我調整了一下語序,同時補上一些概述性的語句,再麻煩各位看看這樣可不可以。 Tiouraren留言2020年6月13日 (六) 11:57 (UTC)[回覆]

非常抱歉[編輯]

由於學業和家長等現實原因,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只是翻譯了原英文維基百科中的序言,而不懂日語使得我現在幫不上什麼忙了。——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14:06 (UTC)[回覆]

我覺得ja的部分可能需要自己動手查找來源,而非依賴日語原文了。補充上ja的部分確實會使得條目整體更豐滿,可以衝擊GA;沒有了那幾段感覺少有單薄,但DYK應該沒大問題。173.75.41.7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14:14 (UTC)[回覆]

信息框[編輯]

信息框中的科列表,是否每個名稱前也應該放「†」符號?--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12月1日 (二) 02:58 (UTC)[回覆]

2021年3月[編輯]

@TiourarenLureplant淺藍雪Shanghai Ningyou由於草稿已大致完工,擱置時間過長,是否同意先發佈,之後再慢慢修改。---Koala0090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3:49 (UTC)[回覆]

建議改名:「Draft:放射齿目」→「放射齿目」[編輯]

Draft:放射齿目」 → 「放射齿目」:上方討論中提到的移動/合併已達成共識,但是在合併時採用了剪貼移動。請管理員合併操作歷史,將本草稿連同草稿頁合併到主條目空間。日後如果還有需要,直接在主條目空間修改或者另起草稿。--173.75.41.7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04:35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放射齒目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生物,提名人:習大大2013+5+5+5+5...→→一鍵加速 2021年4月9日 (五) 15:40 (UTC)[回覆]
投票期:2021年4月9日 (五) 15:40 (UTC) 至 2021年4月16日 (五) 15:40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1年5月16日 (日) 15:41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通過。--SW❀Dalniy coming soon 2021年4月17日 (六) 02:3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