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放射齿目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放射齿目因符合标准而获列入优良条目。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如条目不再达标可提出重新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21年4月17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21年4月13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字段。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优良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生物专题 (获评优良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生物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物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恐龙专题 (获评优良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恐龙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恐龙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极高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灭绝专题 (获评优良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灭绝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绝灭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极高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古生物学专题 (获评优良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古生物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古生物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优良级优良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优良级
 极高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分工明确:编辑[编辑]

@TiourarenLureplant淺藍雪Koala0090Shanghai Ningyou欢迎入坑!

按照惯例需要大家各自认领要负责的段落,若要再细分段落,自行标注,在章节后方标号--~~~~字样即可认领段落(也可以使用User:用户名的格式)。特殊标记的范例请参见标记列表

你可以自行选择颜色研发新标记,做法很简单:

<span style="color:选择颜色,必须为英文或HTML代码;">文本</span>
  1. 引言 基本完成--留言
  2. 词源完成--浅蓝雪 2020年5月31日 (日) 06:11 (UTC)[回复]
  3. 定义
  4. 特征
    1. 前附肢
    2. 口器
    3. Head sclerites, eyes and trunk
    4. 内部结构
  5. 特征
    1. 生理学
    2. 食性完成--Lureplant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14:21 (UTC)[回复]
  6. 分类
    1. 系统发生学
    2. 内部分类
  7. 发现史完成--Lureplant留言2021年4月16日 (五) 17:32 (UTC)[回复]
  8. 参考资料

以上。--Lab06 N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05:15 (UTC)[回复]

请懂日语的编者在此签名[编辑]

出于一些顾虑,本条目将会参考日语和英语两个版本,分成两个阶段/互相对照着翻译。希望懂日文、能在翻译日语的阶段提供帮助的编者能在此留名,本条目比照en翻译完了之后可以集中ping一遍进行第二阶段的协作。173.75.41.7留言2020年5月31日 (日) 17:51 (UTC)[回复]

有关专有名词的中文翻译[编辑]

在翻译放射齿目的条目中,由于它们的身体构造与现存动物有许多相异的部分,诸多部位的名称似乎并没有中文名翻译,想请问该如何解决?--Lureplant留言2020年6月11日 (四) 05:42 (UTC)[回复]
目前个人有疑问的部分:endites(目前翻成内叶,指得是前附肢的内侧部分)、H-element(头胸甲的一部分)、P-element(头胸甲的一部分)、auxiliary spines(前附肢上的棘刺)、lamellae(游泳的鳍)


您好,我最近有尝试翻译放射齿目,我也有发现缺乏中文译名这个问题,以下为我对于专有名词的部分试译: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2日 (五) 03:46 (UTC)[回复]

  • endites:前附肢棘。因其着生于前附肢之上,且为棘状构造。
  • H-element, P-element: H 结构、P 结构,并将 head carapace complex 译作头甲复合结构。目前我不清楚 H、P 所代表的意思,故以直译代之,往后若查询到相关资讯再更动。
  • auxiliary spines:前附肢辅棘。着生于前附肢棘之上的额外的棘。原先想译作前肢辅棘,但我希望读者一看到该词便能将其与前附肢联想,故译作前附肢辅棘,前附肢棘endites同理。
  • lamellae:刚毛叶。取其 (setal blades) 的意思,但我对于该译词不甚满意,往后若有更适译词再改动。


原先已有部分学名拥有俗名,但也有部分学名未有俗名,以下将试译或改译部分学名: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3日 (六) 15:39 (UTC)[回复]

  • Anomalocarididae 原为奇虾科,不作更动。奇虾为广泛流通之俗名,以下译名将以“虾”作为核心。
  • Amplectobeluidae 原为抱怪虫科,改作钳虾科。该科第一前附肢棘 (endite) 特化,前附肢呈钳状,故称钳虾。
    • Amplectobelua 原为抱怪虫属,改作钳虾属。
    • Lyrarapax 原为里拉琴虫,改作里拉钳虾属。
  • Tamisiocarididae 原为筛虾科,该科行滤食,“筛”可联想至滤食,筛虾也比滤虾顺口,故不作更动。
  • Hurdiidae 原为赫德虾科,改作盔虾科。参考自本莫拉海神盔虾,该科头甲复合结构特化,几乎包覆整个头部的背侧,形成头盔般的结构,故称盔虾。
    • Hurdia 原为赫德虾属,改作盔虾属。
    • Aegirocassis 原为海神盔虾,不作更动。
    • Peytoia 原为皮托虾属,改作皮托盔虾属。
    • Schinderhannes 原为申德汉斯虾属,改作巨鳍盔虾属,因其拥有一对巨鳍,该特征本属专有,故以此为俗名。其属唯一物种巴特尔斯申德汉斯虾 (

Schinderhannes bartelsi) 改作巴氏巨鳍盔虾。

    • Stanleycaris 原为史坦利虾属,改作史坦利盔虾属。其属唯一物种大耙史坦利虾 (Stanleycaris hirpex) 改作巨耙史坦利盔虾。
    • Ursulinacaris 原无译名,试译作双棘盔虾属。属名原意为“来自小熊的”,因其出土自小熊生物群,而该属有两列前附肢棘,该特征本属专有,故以此为俗名。其属唯一物种 Ursulinacaris grallae 试译作高跷双棘盔虾,其种小名 grallae 意思为高跷。
    • Pahvantia 原无译名,试译作滤食盔虾属。目前共有三种放射齿目生物行滤食,分别为北方筛虾、本莫拉海神盔虾和 Pahvantia hastata ,其中没有用到滤食作为俗名,无混淆可能,故以滤食作为 Pahvantia 之俗名。hastata 意思为箭头或矛状,故将 Pahvantia hastata 译作戟滤食盔虾。
    • Cambroraster 原为显爪虾属,改作显爪盔虾属。
  • @Kevin88lue抱怪虫和奇虾一样,已经算是约定俗成的名称了,不论是中国的南古还是台湾的科博馆都是这么叫的。而之前南古的新闻稿中,也使用了赫德虾和里拉琴虫的称呼,建议不作更动。另外,我翻了一下中国那边的中文论文(黄迪颖等, 2012:411–415; 王媛媛等, 2013:2940–45),下面是他们对一些名词的翻译
    • endites (ventral spines) 腹刺
      • 腹刺一般是指shaft endite
      • auxiliary spines (腹刺上的)腹侧刺
    • dorsal spines 背刺
    • terminal spine 端刺
    • podomere 肢节
  • 在中国古生物学会年会的论文集与陈均远先生的《动物世界的黎明》上应该可以找到更多资讯,后者在我这边的图书馆有一本,前者碍于权限我今天还看不了。——Tiouraren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08:29 (UTC)[回复]

@Tiouraren原来如此!我对古生物不太了解,原来已有俗名。我取俗名的理念是希望读者能将该物种跟科做连结,不过古生物的俗名似乎不会特地顾虑这点? 另外一些名词翻译那边我有些疑虑,除了 endites 之外,其他三个名词我似乎没在 wiki 英文页面中看见,似乎是因为科学术语不一致?文中也多次提到同个构造不同时代不同论文中有不同术语。endites 翻成腹刺似乎容易混淆?endites 指的是前附肢上生的棘,虽然“大多数”物种的 endites 生在前附肢的腹面,但腹刺听起来比较像是生在躯体腹面的刺。其他三个部位的 spine (dorsal/ ventral/ terminal) 又是指什么呢?是指游泳用的鳍状构造吗?该构造文中使用的词是 flaps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09:00 (UTC)[回复]

@Kevin88lue对照File:20191213 Radiodonta frontal appendage Anomalocarididae Amplectobeluidae.png这张图就能理解那几个构造是什么了。我是觉得,阁下提的一些译名是可以采用的,毕竟维基上的译名有时会有开先声的作用,至少可以防止之后出现太多不明所以或乱翻的译名。但像赫德虾、里拉琴虫这种已经被使用不少次的名称(毕竟一些网站蛮常抄来抄去的),如果名字本身和出处都没什么问题的话,沿用会比较好。——Tiouraren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09:14 (UTC)[回复]

@Tiouraren对照图片后一目了然。但 ventral spines 和 auxiliary spines 的译词好像冲突到了,将 auxiliary spines 译作“腹辅刺”或“辅刺”是否比较好?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4日 (日) 11:50 (UTC)[回复]

英语页面翻译[编辑]

各位前辈大家好,我已译完英文页面的内容,还请各位过目检查是否有不合适之处!Kevin88lue留言2020年6月12日 (五) 11:11 (UTC)[回复]

重新撰写导言[编辑]

如题,原本由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导言读起来有些不通顺,所以我调整了一下语序,同时补上一些概述性的语句,再麻烦各位看看这样可不可以。 Tiouraren留言2020年6月13日 (六) 11:57 (UTC)[回复]

非常抱歉[编辑]

由于学业和家长等现实原因,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翻译了原英文维基百科中的序言,而不懂日语使得我现在帮不上什么忙了。——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14:06 (UTC)[回复]

我觉得ja的部分可能需要自己动手查找来源,而非依赖日语原文了。补充上ja的部分确实会使得条目整体更丰满,可以冲击GA;没有了那几段感觉少有单薄,但DYK应该没大问题。173.75.41.7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14:14 (UTC)[回复]

信息框[编辑]

信息框中的科列表,是否每个名称前也应该放“†”符号?--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12月1日 (二) 02:58 (UTC)[回复]

2021年3月[编辑]

@TiourarenLureplant淺藍雪Shanghai Ningyou由于草稿已大致完工,搁置时间过长,是否同意先发布,之后再慢慢修改。---Koala0090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3:49 (UTC)[回复]

建议改名:“Draft:放射齿目”→“放射齿目”[编辑]

Draft:放射齿目” → “放射齿目”:上方讨论中提到的移动/合并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合并时采用了剪贴移动。请管理员合并操作历史,将本草稿连同草稿页合并到主条目空间。日后如果还有需要,直接在主条目空间修改或者另起草稿。--173.75.41.7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04:35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优良条目评选[编辑]

放射齿目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生物,提名人:习大大2013+5+5+5+5...→→一键加速 2021年4月9日 (五) 15:40 (UTC)[回复]
投票期:2021年4月9日 (五) 15:40 (UTC) 至 2021年4月16日 (五) 15:40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1年5月16日 (日) 15:41 (UTC)起
请记得为当选条目撰写简介页面,如此当选条目才有可能出现在首页。

通过。--SW❀Dalniy coming soon 2021年4月17日 (六) 02:3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