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地下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潜水层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潜水面上任上点的标高(H)秒为该点的潜水位;潜水面至隔水板顶面的距离称为含水层厚度(h),也称含水层。

基本特点[编辑]

  • 潜水面上部,一般无稳定隔水层存在,因此潜水具有自由的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属无压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向低处流动。
  • 通常大气降水地表水经过包气带直接渗入而补给潜水,所以水多数情况下,潜水的分布区就是补给区,两者完全一致。
  • 潜水动态(水位水质水量等)受气候影响而有季节性变化。如雨季,降水充沛,潜水获得补给量较多,致使潜水面上升,埋藏深度变小,因而呈现季节性变化。
  • 由于潜水埋藏较浅,易污染,易于取用,故常为民用水源及工农业供水水源。

补给来源[编辑]

潜水面以上不存在(连续性)隔水层,因此,潜水的全部分布范围都可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表水分布处可以接受地表水的补给,还可以接受下伏含水层的越流补给或其他方式的补给,另外还接受(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人工补给[1]

排泄途径[编辑]

潜水以多种形式排泄,包括以的形式溢流于地表,直接泄流于地表水,通过包气带大气蒸发以及通过植物蒸腾,以越流或其他方式向相邻或下伏含水层排泄,通过水井、钻孔、坑道等人工排泄。

参考资料[编辑]

  1. ^ 张, 人权. 水文地质学基础. 地质出版社. 2011: 28. 

延伸阅读[编辑]

  • 刘志国 吴青松 王现国 张秋冬 刘新红. 水文水井鑽探工程技術.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73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