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台灣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措詞不像「評價」且作者不明內容移置此處[編輯]

以下內容措詞不像「評價」,而且作者不明,不適宜作為「評價」章節內容,故移置此處。--Kolyma留言2017年3月9日 (四) 16:45 (UTC)[回覆]


負責倫理道德發揚工作的國民生活輔導委員會,則發起了「復興中華文化青年實踐運動」,制定出「國民生活須知」,對人們的衣食住行諸多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以期弘揚禮儀之邦的文明。經過修訂的「國民禮儀範例」1970年正式頒行,把對青年的培養目標擴展為全社會的生活理想。
蔣中正非常重視「國文」和歷史教育。日治時期臺灣學校禁讀中國歷史戰後為增強民族認同和民族自信,學校堅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並重政策[1]。一批學者發表一系列有關中華文化學術著作,並在學校裡推行忠孝教育,編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讓學者推行孔孟學說,並在中小學實施公民倫理課程[1]。蔣介石指示:「國文是一國文化的根基,無論學習文科和理科的學生,都要特別注意」,中小學校國文、歷史與中國文化相關課程至少佔一半[1]。各級學校都必須開設《生活與倫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視學生古文訓練和傳統文化的薰陶。蔣中正給各個學校共同校訓幾乎都是「禮義廉恥」,冀使傳統文化生根發芽[1]

  1. ^ 1.0 1.1 1.2 1.3 〈十年文革期間,蔣介石在台灣幹了些什麼?讓我們如此震驚!〉. 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