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鼓子詞是北宋興起的一種說唱藝術[a],流行於北宋中後期到南宋,通常在官僚、士大夫舉辦的宴會上表演。它以伴奏,故名。[2][3]

歷史[編輯]

鼓子詞興起於北宋,流行於北宋中後期到南宋[3]於天池等認為它在宋亡之後便不復存在,但實際上後世還有不少鼓子詞的仿作,如歐陽玄的《漁家傲》十二月鼓子詞便是受歐陽修作品啟發而作[2]。元朝的小令可能是由它發展而來[4]。明毛奇齡、清周金然等也有關於鼓子詞的記載[2]

內容[編輯]

據劉俊青,現存宋代鼓子詞211首,作者包括歐陽修、趙令畤王廷珪李子正洪适呂渭老黃裳張掄侯寘堯述姚[2]

這些鼓子詞大致可以分為敘事類鼓子詞和十二月鼓子詞和兩種。前者以呂渭老、王廷珪、侯寘、堯述姚、趙令畤、張掄的作品為代表。除去描寫山水的張掄和改編《會真記》的趙令畤(《商調·蝶戀花》)之外,其他人的作品均為描述節日為主。[2]

十二月鼓子詞使用同一曲調,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一些直接以十二月令排列,如歐陽修的兩首《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正月新陽生翠琯),一些只是籠統地以時間(如季節變化)排序,如李子正的《減蘭十梅並序》。[2]

注釋[編輯]

  1. ^ 雖然一般視為說唱藝術,但其實鼓子詞是只唱不說。[1]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正學.鼓子詞與話本是「說唱」的嗎?[J].求是學刊,2012,39(04):107-113.
  2. ^ 2.0 2.1 2.2 2.3 2.4 2.5 劉俊青. 宋代十二月鼓子詞研究[D].西北大學,2019.
  3. ^ 3.0 3.1 劉航.鼓子詞考論[J].中國詩歌研究,2015(00):36-45.
  4. ^ 秦玉雯.論元小令與宋鼓子詞的淵源[J].漢字文化,2019,No.244(24):53-54.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19.2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