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任職時期
晚年的馬忠駿

馬忠駿(1870年5月28日—1957年6月1日)原名馬德揚,字藎卿無悶,又稱遁園遁庵,今遼寧海城接官堡人,祖籍山東蓬萊縣,清朝及中華民國官員、社會活動家。[1]

生平[編輯]

早年馬忠駿曾到盛京考秀才,但未中。此後,他在盛京將軍衙門充額外效力書記,因文筆受盛京將軍增祺賞識,升為文案委員。不久,他被保充寧遠鹽厘局局長。中東鐵路修築後,馬忠駿任交涉局委員。1900年,俄國出兵入侵中國東北盛京將軍增祺派馬忠駿同俄軍進行和談。馬忠駿來到俄軍占領的旅順,同俄軍駐旅順要塞司令、海軍中將阿列克塞耶夫進行交涉,最終達成俄軍停止進攻、中方維持地方秩序的協議。[2]

1902年,馬忠駿奉命收編遼河地區的土匪馮德麟等人,因辦差有功,被盛京將軍增祺奏保「以府仍分省補用」。1907年,他「因辦理交涉措置裕如,以道員留奉天補用」。1911年,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任命他為吉林屯墾局局長。後改任吉林官運局(次年即1912年改為吉林榷運局)局長。[2]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他到黑龍江省,任鎮安右將軍督理黑龍江軍務兼巡按使朱慶瀾的顧問官。1914年9月23日,他任駐哈爾濱黑龍江省鐵路交涉總局總辦。1921年2月5日,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成立,他任該局副局長。後來他任該局局長。任內他修築了哈爾濱通道大街(即今中山路),大街兩旁栽種榆樹。他的妻子還創辦了哈爾濱第一女子中學。他還曾援助過一些革命者,如市政管理局教育科長高崇民,以及曾經來到哈爾濱的周恩來[2]

1932年馬忠駿從哈爾濱日本憲兵隊牢房出來後攝

1925年9月2日,他辭去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局長職務,寓居哈爾濱市郊的遁園(俗稱「馬家花園」)。[2]遁園是他的私家園林,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曾經被人評為「哈爾濱八景」之一(這「哈爾濱八景」分別為中央大街哈爾濱火車站霽虹橋鐵路局辦公樓江上俱樂部聖·尼古拉教堂許公碑、遁園)。[1]

九一八事變後,他拒不出任滿洲國職務。滿洲國黑龍江省省長程志遠曾任命他為黑龍江省公署參議,被他拒絕。他還曾經捐款援助抗日的馬占山馮占海東北軍。為此,他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後由張煥相熙洽保釋,交大筆保釋金後出獄。他還當面回絕了土肥原賢二的拉攏。他不讓女兒馬淑芳和滿洲國大臣韓雲階結婚,不讓兒子馬維圃到日本憲兵隊工作,讓長子馬維邦、次子馬維方和孫子馬佩璉等人在克山務農。[2]

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和中國共產黨相互聯繫。中共將領李兆麟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後,他很悲痛,為李兆麟治喪、送葬。土地改革運動中,馬忠駿因為自己的舊官僚身份以及所擁有的大量土地而感到擔憂。中共哈爾濱市委徵得中共中央東北局李富春陳雲的同意後,決定把馬忠駿的成分定為「實業家」加以保護。哈爾濱市市長劉成棟還為馬忠駿的遁園簽發了「軍民人等不得擅自損毀或占用」的證明。馬忠駿對此十分感謝。他還把珍藏的古籍和文物捐給了正在籌建的東北圖書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他的4個子女先後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志願軍。他於1956年5月任哈爾濱市政協委員。[1][2]

1957年6月1日,馬忠駿在哈爾濱病逝。享年87歲。[1][2]

著作[編輯]

  • 《遁園雜俎》
  • 《田園詩集》
  • 《遁園植果芻言》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