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右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霍右村(?—1966年),籍貫山西洪洞中國近現代畫家。

曾列名於1947年以張伯駒為理事長的北平市美術會(囊括中國畫學研究會湖社畫會、四友畫社、雪廬畫社等以及美術院校如輔仁大學美術系、京華美術學院的教員及社會知名畫家)198位成員當中,亦為1949年成立之以齊白石為首任會長的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員。

一九五七年七月,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於故宮承乾宮舉辦第二屆成員畫展。其中霍右村吳鏡汀汪慎生白雪石陳緣督、趙樹棨、徐燕蓀、任率英和吳光宇等人的創作受到注意並引起關於當代中國畫應如何發展的討論。[1][2]

參考資料[編輯]

  1. ^ 《人民日報》1954年7月18日第3版載:「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第二屆展覽會,已於本月十一日起在故宮承乾宮公開展出。開幕的前一日並曾預展一天。該會在去年七月舉行過第一屆展覽會,接著並選出一部分作品參加了去年秋季的全國國畫展覽。一年來,會員們的創作是努力的,多數畫家並認識了寫實的重要,部分畫家開始接觸實際生活,嘗試選取現實中的新事物為創作題材,因而出現了一些新的作品。這次展出的作品共約二百八十件,其中如霍右村的『紅星集體農莊新建辦公室』、吳鏡汀的『黃山雲海』、汪慎生的『蘋果』等,都是經過認真寫生後產生的作品,在運用傳統技法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和提高;人物畫如白雪石的『爭賣餘糧』、陳緣督的『看誰識字多』、趙樹棨的『荒山坡成生產地』等,以及以歷史人物和民間故事為題材的作品,如徐燕蓀的『岳飛』、任率英的『白蛇傳'、吳光宇的『張羽煮海』等,都是較好的作品。」
  2. ^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有關中國畫論爭主要是由王遜文章引起的。1954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了第二屆展覽會,王遜在參觀展覽後撰寫了《對目前國畫創作的幾點意見》,發表在《美術》雜誌八月號上。文章一經發表就引來了建國後有關國畫問題的一次大規模討論,即「國畫創作與接受遺產問題的爭論」。就題材而言,王遜特別讚揚霍右村的《紅星集體農莊新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