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文廟

座標26°13′37.04″N 118°51′48.92″E / 26.2269556°N 118.8635889°E / 26.2269556; 118.863588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閩清文廟
閩清文廟的大成殿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福州市閩清縣梅城鎮城南北大街
坐標26°13′37.04″N 118°51′48.92″E / 26.2269556°N 118.8635889°E / 26.2269556; 118.8635889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8-72
登錄2013年
閩清文廟
正體字 閩清文廟
簡化字 闽清文庙

閩清文廟閩東語閩清文廟平話字Mìng-chiăng Ùng-miêu),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的一座文廟,以21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成為福州十邑中規模最大的縣級文廟,在福州境內僅低於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的福州文廟。始建於北宋,現存建築建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閩清文廟於1981年被閩清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編輯]

閩清文廟始建於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南宋歷代歷經重修,成為閩清縣學所在地。1939年,中共閩江工委組織部長兼中共閩清工委書記盧懋居和地下黨成員項南舒誠等人赴閩清開展抗日活動,以閩清文廟為據點建立「戰時民教流動工作隊」(簡稱戰工隊),在文廟內進行抗日宣傳[2]。1950年代,文廟被工廠占用,廟牆、泮池均被毀壞。1981年列為閩清縣首批文物保護單位後,福建省、福州市文化部門和閩清縣人民政府共同出資14萬元人民幣,於1983年重修大成殿和兩側廊廡[3]。1995年,當地再次動工重修文廟[1],使用的是現代建築工藝。2013年,閩清文廟入選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4]。2021年,閩清文廟進行了現代第三次大修,使用復古工藝取代原有的現代建築設計。[5]

建築[編輯]

閩清文廟的現存建築建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坐北朝南,木構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占地21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1347平方米。廟內自南至北依次為戟門、天井、左右廊廡、大成殿和明倫堂。主祀孔子的大成殿進深14.95米,寬17.7米,面闊5間、進深4間,屋面重檐歇山頂,燕尾正脊,亦有彩色的雙龍戲珠灰塑,殿上牌匾中「大成殿」三字系模仿雍正帝御筆,正門上門楣的「斯文在茲」四字橫匾系模仿光緒帝御筆,殿內孔子像上的藍底金色四字橫匾「萬世師表」系模仿乾隆帝御筆。明倫堂建築風格類似大成殿,在明朝時期由知縣朱毅下令遷移至現址,進深、寬均為8.83米。文廟內外存有多處石刻碑記,歷史年代最早的是廊廡牆帽內的石鼓文,為先秦時期的刻石文字。此外還有記錄文廟歷史的清代、現代石碑。[5]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考古——闽清古学堂、书院. 閩清縣人民政府. 2012-06-18 [2023-11-02]. 
  2. ^ 闽清县红色主题教育学习路线(一). 梅城報. 2019-06-28 [2023-11-02] (中文(中國大陸)). 
  3. ^ 閩清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闽清县志. 群眾出版社. 1993: 769. ISBN 7-5014-1090-9. 
  4. ^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2013〕9号). 2013-01-28 [2022-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5. ^ 5.0 5.1 保留清代文庙格局 闽清文庙今夏完成修缮. 海峽網. 2021-01-20 [2023-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