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渙(?—?),唐朝時蜀人。

少年為剽竊,善用白弩,巴蜀商人稱「白跖」,以比盜跖。後痛改前非,折節讀書,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楊棲梧榜進士及第,累遷至監察御史[1]大歷四年(769年),湖南觀察使崔瓘召為從事。杜甫漂泊至潭州,與渙交遊,杜甫贊其詩「殷殷留金石聲」,又稱其「才力素壯,辭句動人」。[2]大曆五年七月,崔瓘遭兵馬使臧蚧殺害,蘇渙逃至廣州,依靠李勉。後煽動哥舒晃叛亂,哥舒晃殺嶺南節度使、廣州刺史呂崇賁,起兵造反。大曆十年,朝廷令江西節度使路嗣恭擊之,哥舒晃兵敗,二人皆被斬殺於泔溪。[3]

注釋[編輯]

  1. ^ 中興間氣集》:「渙本不平者,善放白弩,巴中號曰『白跖』,賨人患之,以比盜跖。後自知非,變節從學。鄉賦擢第,累遷至御史。」
  2. ^ 杜甫:《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紀異》
  3.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五:「大曆八年,江西節度使路嗣恭討嶺南哥舒晃之亂,以慎為先鋒,直逼賊壘,疾戰破之,斬首三千級,由是復始興之地。未幾,與諸將追斬晃於泔溪,函首獻於闕下。嗣恭表慎功,授連州長史,知當州團練副使,三遷江州別駕。」權德輿《唐故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右衛上將軍南充郡王贈太子太保伊公神道碑銘(並序)》:「大曆中,嶺南裨將哥舒晃盜殺其帥呂崇賁,以亂竊據府中,南方蕭然。……冬十月,斬晃渙於泔溪,揚其首以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