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海嵐
出生1973年(50—51歲)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
民族漢族
母校北京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業科學家
研究領域神經科學

胡海嵐(1973年),浙江杭州人,是一位中國女科學家。[1]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教授,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2]

生平[編輯]

1973年,胡海嵐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高中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而保送北京大學生物系。1996年本科畢業後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學習。2002年獲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分別於2003年至2004年在維吉尼亞大學實驗室,2004年至2008年在冷泉港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2008年12月回國加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2015年5月起任職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致力於研究情緒與社會行為的分子與神經環路機制。[3]

2018年2月15日帶領團隊在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2篇研究長文。其中一篇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4]2019年7月,因胡海嵐在情緒神經編碼、抑鬱症發生分子機制、社會競爭的神經基礎等方面的研究成就,被授予國際腦研究獎—凱默理獎,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5]

2021年,因胡海嵐在神經科學(尤其是抑鬱症)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得第24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她的工作促進了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的研發[6]

榮譽[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彭叮嚀. 〈胡海岚:解开抑郁症的秘密〉. 《文史博覽:人物》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 湖南省政協融媒體中心). 2022, 第638期: 54–55. ISSN 1672-8653. 
  2. ^ 胡海岚實驗室.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3. ^ 胡海岚:执著 奉献 追梦 ——我的中国科研之路. 中國科學院. [2016-01-01]. [永久失效連結]
  4. ^ 「正妹科學家」獲國際大獎. [2019-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9). 
  5. ^ 亞洲首位-凱默理獎. [2019-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9). 
  6. ^ 6.0 6.1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奖表彰五人,她们在生命和环境科学领域做出开创性研究. UNESCO. 2021-09-30 [2021-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7. ^ 9位女科学家获2015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觀察者網. 2015-12-24 [2016-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5). 
  8. ^ 馬力. 浙大女教授获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澎湃新聞. 央視新聞. 2021-10-03 [2021-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