紇干承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紇干承基(604年—656年10月10日),字嗣先唐朝鄴(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安陽市中心18公里處)人,武德末年在北邊打突厥唐太宗太子李承乾的衛士。太子暗中豢養刺客紇干承基等人及一百多名壯士,想要殺掉魏王李泰。貞觀十五年五月己酉,因為于志寧上書直言進諫太子,太子派張思政、紇干承基二人去殺于志寧[1]。他們到于志寧的宅第,看見于志寧躺在苫席上,頭枕著土,不忍心殺他。太子聽說齊王李祐齊州(今山東濟南)謀反,對紇干承基說:「東宮西牆,距大內正好二十步左右,謀劃大事,豈是齊王所能比的!」而李祐謀反的事,牽連到紇干承基,紇干承基因此被關押在大理寺的獄中,按罪當處死。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一,紇干承基上書告發太子謀反。唐太宗任命紇干承基為祐川府折衝都尉,封爵平棘縣公。永徽之初,改授廣州番禺府折衝都尉,顯慶元年(656年)九月十七日終於廣州番禺里私第,年53歲。

家族[編輯]

  • 曾祖:紇干良,北齊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 祖父:紇干雄,隋隴東王府司馬、兼司州刺史。
  • 長子:紇干師倫

參考文獻[編輯]

  • 《唐故番禺府折衝都尉上柱國平棘縣開國公紇干公(承基)墓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