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

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期間身份不明的賴比瑞亞武裝分子
日期1999年4月21日[1] – 2003年8月18日
(4年3個月又4周)
地點
 賴比瑞亞, 戰事外溢至幾內亞獅子山以及象牙海岸
結果

查爾斯·泰勒武裝勝利

參戰方

賴比瑞亞 賴比瑞亞政府

革命聯合陣線
Rally of Democratic Forces of Guinea英語Rally of Democratic Forces of Guinea

賴比瑞亞 Rebel groups:

幾內亞 幾內亞
獅子山 獅子山
支持:

 象牙海岸
 英國
 美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賴比瑞亞 查爾斯·泰勒
賴比瑞亞 Benjamin Yeaten英語Benjamin Yeaten
賴比瑞亞 Charles McArther Emmanuel英語Charles McArther Emmanuel
Sam Bockarie英語Sam Bockarie 處決
賴比瑞亞 查爾斯·久德·布賴恩特
賴比瑞亞 Sekou Conneh英語Sekou Conneh
賴比瑞亞 Thomas Nimely英語Thomas Nimely
幾內亞 蘭薩納·孔戴
兵力
1,250–1,500 (2002年)[2]
賴比瑞亞 FAL:
11,000—14,000 (2002)
12,000 (2003)[3]
賴比瑞亞 Militias:
16,000 (2003)[3]
(2003):[3]
賴比瑞亞 35,000 LURD
賴比瑞亞 14,000 MODEL
傷亡與損失
~50,000遇難[4]

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是1999年至2003年發生在賴比瑞亞境內的武裝衝突,而在此之前的1996年,該國才結束第一次內戰查爾斯·泰勒在第一次賴比瑞亞內戰勝利後,於1997年上台為利比理亞總統。第一次內戰結束後,該國獲得了兩年的短暫和平。1999年,一個由幾內亞政府支持的反政府組織賴比瑞亞和解與民主聯盟英語Liberians United for Reconciliation and Democracy(LURD)首先在比里亞北部進行了反泰勒武裝鬥爭。該組織很快的在北部對泰勒方面取得進展,並在2002年初開始逼近首都蒙羅維亞賴比瑞亞民主運動(MODEL)是賴比瑞亞第二個反政府武裝組織,並於2003年初在賴比瑞亞南部開展反泰勒軍事行動,然後迅速攻占了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此時查爾斯·泰勒只控制了賴比瑞亞的三分之一領土,在蒙羅維亞圍城的情勢壓力下,查爾斯·泰勒於2003年8月辭職,逃往奈及利亞[5]

2003年8月18日,交戰各方簽署了《阿克拉全面和平協定英語Accra 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標誌著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結束,賴比瑞亞開始向民主過渡。並且由查爾斯·久德·布賴恩特擔任賴比瑞亞臨時總統。

第二次賴比瑞亞內戰導致超過50,000人死亡,另有數千人在國內流離失所。衝突中,泰勒方面和賴比瑞亞和解與民主聯盟都廣泛使用了童兵聯合國賴比瑞亞特派團被部署在該國,直到2018年正式撤出。

概述[編輯]

背景介紹[編輯]

LURD英語Liberians United for Reconciliation and Democracy 指揮官「Gen. Cobra」和他的衛隊

第一次賴比瑞亞內戰於1997年8月結束,查爾·泰勒上台成為賴比瑞亞總統。1989年12月,泰勒和他的民兵--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NPFL)從象牙海岸邊境方向發動反塞繆爾·多伊政府軍事行動,推翻了塞繆爾·多伊總統,從而引發了這場戰爭。NPFL迅速征服了賴比瑞亞防了首都蒙羅維亞除外大部分地區,該地區由詹森王子領導的獨立的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INPFL)的一個分裂集團控制。1990年9月,INPFL抓獲並處決了多伊,並抵制了NPFL奪取蒙羅維亞的企圖,使泰勒無法取得徹底的勝利,並將戰爭延長了多年。1996年,主要派別之間簽署了一項和平協議,並促成了1997年的賴比瑞亞大選。

泰勒以75%的壓倒性選票贏得了總統選舉的勝利,並且他的全國愛國黨在賴比瑞亞立法機構中占主導地位,他的成功主要是由於他對媒體的控制。但由於對失敗後戰爭會重新開始的恐懼,以及賴比瑞亞公眾對民主進程的普遍不熟悉。泰勒迅速建立的政權成為了一個極權腐敗的政府,許多持不同政見者紛紛逃往鄰國。泰勒建立賴比瑞亞作為地區強國的野心導致他支持叛亂團體,如幾內亞民主力量聯盟在RFDG叛亂中的支持和獅子山內戰中的革命聯合陣線。這使他與幾內亞和獅子山政府發生衝突,作為報復,它們開始支持逃到它們國家的反泰勒持不同政見者。



參考文獻[編輯]

  1. ^ Kieh, George Klay. The roots of the second Liberian civil w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World Peace. 2009, 26 (1): 7–30. JSTOR 20752871. Gale A197186608 ProQuest 219282049. 
  2. ^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2004. Europa Publications, Routledge. 2003: 608. In October 2002 the ONU panel of Expert reported that some 1,250-1,500 former RUF combatants continued to operate in élite Liberian military units, under the command of Liberian General Benjamin Yeaten, but with continuing loyalty to Bockarie. 
  3. ^ 3.0 3.1 3.2 Escola de Cultura de Pau. Liberia (inglés)[失效連結] pp. 3
  4. ^ De re Militari: muertos en Guerras, Dictaduras y Genocidios. [2022-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6). 
  5. ^ 國際危機組織, 『Liberia: The Key to Ending Regional Instability,』 24 April 2002, 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