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秀堃(1774年—1843年),原名秀寧[1],字琪原[2],一字楚翹[1],號松坪[1],晚號鋤月老人[2]他塔喇氏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官員、翰林。[1]

生平[編輯]

原名秀寧,爲避道光帝諱,改名秀堃。秀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生。嘉慶三年(1798年)中舉人。嘉慶六年(1801年)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翰林院掌院、經筵講官、起居注官、武英殿總裁。公中佐領,歷任光祿寺少卿、禮部左侍郎(嘉慶十四年、十八年兩次出任,兼管理寺事大臣)、吏部左侍郎(管理咸安宮官學、光祿寺事務)、刑部左侍郎,兼任正藍旗漢軍副都統、正白旗漢軍副都統、鑲藍旗滿洲副統領、正紅旗滿洲副統領。[1] 嘉慶二十三年(1818),因在《欽定明鑑》副總裁任上被判失誤,降為侍衛,前往新疆換班(據《清史稿》),降任西寧辦事大臣,同年謫戍伊犁。嘉慶二十五年,授三等侍衛,任哈密幫辦大臣。道光二年(1822)九月,任喀什噶爾(喀什)幫辦大臣、參贊大臣,十一月調和闐(和田)辦事大臣;三年十一月,奉命回京。

在喀什噶爾(喀什)幫辦大臣任上與喀什噶爾參贊大臣武隆阿密陳旗人生計,奏言:「請於各直省督撫提鎮各標[綠營]馬兵額內,酌分十分之五,作為旗缺,由各直省駐防八旗馬甲養育兵內,就近輪流送補。」(載《清實錄道光朝實錄》)。

秀堃致仕後,在八大處龍王堂隱居,在龍王堂及八大處留下了詩文和墨寶。密友貴慶亦隱居西山八大處。[2]秀堃又與正藍旗漢軍、西安將軍徐錕(字秋潭,道光二年曾任烏什辦事大臣,與秀堃在新疆同事;道光十三年(1833)駐藏幫辦大臣;其父山東、河南巡撫徐績)和姻戚、正藍旗宗室、兵部尚書禧恩交友。

及門有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三甲進士、河南滑縣知縣強克捷(陝西韓城人,嘉慶十八年殉難,謚「忠烈」,授世襲騎都尉;同時殉難的長媳徐氏,賜諡「節烈」,誥贈「恭人」,建坊旌表)及其幼子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進士、成都府水利同知強望泰。強克捷殉難後,嘉慶帝親撰《嘉慶御製忠烈強克捷碑文》,由翰林院編修林則徐書寫而成,原碑立於韓城強公祠內(今移入韓城市博物館收藏)。

曾任《欽定全唐文》副總裁官。鑑於《他塔喇氏家譜》自乾隆庚戌年、辛亥年(1790年、1791年)增修後,未曾續修。所以他在嘉慶辛未(1811年)冬,改補禮部侍郎以後,因為公事稍簡,便取舊譜增補。嘉慶十九年(1814年),秀堃撰的《他塔喇氏家譜》三卷、《本支家譜》一卷、《他塔喇氏西祖以下近支宗譜》一卷告成,後來又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1] 在京家居名「我園」。著有《只自怡悅詩鈔》不分卷(道光間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原由進士富察恩豐藏)、《我園草》(清道光刻本)、《驛路草》(道光22年刻本)。在《只自怡悅詩鈔》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自記雲: 「戊寅至甲申(1818-1824)於新疆,七年間尋勝崑崙,問源星宿,冰山瀚海,風壁炎城,週歷七萬餘里。雖極人間之苦境,然亦豪士之壯遊。」其《我園草》中的《鋤月山莊》詩寫道:「山莊自鋤月,我只愛梅花。冷艷群芳遜,貞心萬古夸。暗香通鶴夢,疏影上窗紗。和露殷勤種,孤山好住家」。

秀堃愛好戲曲。道光年間文人曲家黃治曾作劇本《味蔗軒春燈新曲》,該劇本由黃治的受業弟子李銏刊刻並跋。李銏的《跋》中談到此劇曾由其舅氏、官至禮部侍郎的秀堃出資,將其搬上舞臺演出。秀堃評此劇爲「此佳搆也,二百年無此手矣」(載《清代戲曲中的明史再現》)。從稱呼上看,李銏可能系秀堃妻趙氏家姻戚、內務府正白旗漢軍、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進士李氏舒貴家族。

據載,成哲親王永瑆曾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丙子為時任吏部侍郎的秀堃書寫了楷書《笙賦》冊頁。

家庭[編輯]

  • 始祖巴達巴顏(1520s-?),和正白旗滿洲戶部尚書蘇凌阿的祖先岱圖庫哈里、正紅旗滿洲進士廣旉的祖先羅屯同族。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11,「巴達巴顔,正藍旗人,岱圖庫哈理同族,世居扎庫木地方(今遼寧撫順),國初來歸。其曾孫勞翰……陣亡,贈騎都尉。……又巴達巴顔之元孫倭和由佐領兩遇恩詔授為騎都尉。……六世孫西特庫現任典儀。……七世孫明徳、興徳俱現任員外郎,英徳現任中書,成徳現任筆帖式」。
  • 世祖(1550s-?)。
  • 世祖(1570s-?)。
  • 世祖(1600s-?)。始祖巴達巴顏之曾孫勞翰,從征撫順、義州,陣亡,授世襲騎都尉。
  • 世祖(1630s-?)。始祖巴達巴顔之元孫倭和,佐領,兩遇恩詔授世襲騎都尉,從征廣東,又加一雲騎尉。
  • 高祖嵩山(1660s-?)。
  • 曾祖父西圖庫(1690s-?,又西特庫,巴達巴顏六世孫)。妻那拉氏,瓜爾佳氏。
  • 生祖父成德(1710s-?,巴達巴顏七世孫),西安府知府、陝西督糧道。妻祁特勒氏。胞兄英德。
  • 養祖父英德(巴達巴顏七世孫),河南南陽府知府。嫡妻烏雅氏(父太僕寺卿定柱),繼妻高氏(父高武滿)。
  • 父瑭玠(字鎮南,1740s-?),都察院經歷廳經歷。
  • 母:哈達納喇氏(哈達那拉氏)。其胞兄鑲白旗滿洲、山西太原鎮總兵德齡 (清朝將領),陣亡,授世襲騎都尉;胞兄廣西潯州副將、郡君額駙德斌,妻郡君愛新覺羅氏(父鑲白旗裕莊親王廣祿 (清朝宗室),祖父悼親王保綬);父佐領、湖廣道監察御史、內閣侍讀學士那善;姑母納喇氏分別嫁宗室愛善(宗室白努機,先祖穆爾哈齊)、宗室春華(父宗室永傑,祖父肅親王成信);祖父刑部侍郎、鎮安將軍常賚,祖伯父隱士詩人馬長海(又長海,著有《雷溪草堂集》),曾祖鎮安將軍瑪奇。
  • 族親叔伯:內務府鑲黃旗滿洲、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科進士他塔喇氏圖敏
  • 胞兄舒謙,嘉慶辛酉(1801)科舉人、江蘇蘇松督糧道、督察院監察御史;妻張氏(父內務府正黃旗漢軍、乾隆壬辰(1772)進士百齡)。其子毓泰(1798-?),道光八年戊子科舉人。女他塔喇氏,二繼嫁鑲白旗滿洲、道光丙戌(1826)科進士索綽絡氏麟魁;其子同治甲戌(1874)科進士恩壽(字藝棠)。
  • 胞弟葆謙(字益舟),嘉慶甲子(1804)科舉人,歷官山西歸綏道、江南鹽巡道、蘇松太道(道光十一年(1831年),第五十八任)、江蘇布政使。其子毓恩,道光庚戌(1850)武科進士、山西太原縣知縣。孫女他塔喇氏,繼配嫁正藍旗漢軍、光緒二年(1876)恩科進士胡俊章(胡俊章之父吉謙與秀堃之子毓檢系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順天鄉試同榜)。
  • 胞弟惠馨(字怡園),道光元年(1821)山西沁州知州。離任沁州時,當地百姓祀其木主於俞公祠內(事跡載《山西通志》卷111)。
  • 妻趙氏(父正藍旗漢軍珠敦,授世襲恩騎尉,任鑾儀衛整儀尉、廣西左江中營遊擊,出師安南陣亡,入昭忠祠,載《欽定八旗通志:忠義傳》卷231;胞叔乾隆辛丑科進士阿林 (乾隆進士);胞姊趙氏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李氏舒辰(父內務府六庫郎中兼驍騎參領恆林,嫡堂弟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進士舒貴);屬清末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家族)。
  • 子:
    • 毓檢,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恩科順天鄉試舉人、道光丙申恩科進士。妻覺羅氏(父鑲黃旗滿洲、嘉慶乙丑進士覺羅寶興)。
    • 毓科,道光癸巳科進士。妻愛新覺羅氏(父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進士、鑲藍旗宗室成朗)。女他塔喇氏,嫁光緒二年丙子恩科進士、正藍旗宗室會章(父咸豐丙辰科進士宗室延煦,祖父直隸總督恭肅公慶祺 (清朝宗室))。孫兒靈浚(父毓科),曾孫女他塔喇氏嫁正藍旗宗室德寬(祖父兵部尚書文莊公禧恩)。
    • 毓繩(又玉繩),科舉人。妻董氏(父內務府鑲黃旗漢軍、道光癸未科進士毓慶(榜名衍豫),母費莫氏;祖父乾隆己酉科進士廣善)。孫女他塔喇氏,嫁正紅旗滿洲、知府覺羅廷尚(胞兄直隸布政使覺羅廷雍,父山東巡撫覺羅崇恩,祖父覺羅舒敏,曾祖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
    • 毓量。孫兒靈漢(字號星舫,圖們氏延昌的日記有其受靈星舫印漢的聘請,教其弟靈浩。王鍾霖日記有和靈星舫遊歷山東)、靈浩。靈浩妻圖門氏(父正白旗滿洲、道光辛丑科進士青麟,祖父浙江布政使廣玉);靈浩老師是妻子圖們氏家的延昌;秀堃的堂弟、貴州按察使太常寺卿銜福連之女亦嫁該圖們氏青麟之胞弟金麟)。孫女他塔喇氏,嫁鑲白旗滿洲、咸豐壬子(1852)科舉人彥佳氏玉瓚(胞叔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聯捷進士敬和)。
  • 女他塔喇氏,嫁鑲紅旗滿洲、道光二年科進士費莫氏文慶(父頭等侍衛寧怡,祖父兩廣總督永保 (清朝))。
  • 女他塔喇氏,嫁正藍旗滿洲覺羅貴成(父覺羅海齡,祖父覺羅永德,祖伯父乾隆壬申恩科繙譯進士覺羅永會、覺羅永亮(子云貴總督恪勤公覺羅琅玕),先祖塔察篇古)。
  • 友:禮部尚書貴慶高鶚; 師:鐵保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