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申相玉和崔銀姬綁架事件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崔銀姬

申相玉和崔銀姬綁架事件,是指1978年至1986年之間崔銀姬和申相玉被綁架到北韓的事件。申相玉是南韓著名電影導演,與女演員崔銀姬結婚,他們一起創立申氏影業,曾在20世紀60年代拍攝許多電影。[1]1978年,崔銀姬被綁架,六個月後申相玉也被綁架。[2]

在申相玉被監禁三年後,金正日指示兩人拍攝電影,以此讓北韓電影受到全世界認可。[3]在拍攝數部電影後,1986年申相玉和崔銀姬在維也納期間逃到美國駐奧地利大使館[4]

綁架[編輯]

1978年1月22日,崔銀姬在香港淺水灣被綁架到北韓南浦港,被安置在一座名為1號樓的豪華別墅。[5][6]崔銀姬被帶去參觀南浦、平壤、金日成的出生地、其他地標和博物館。[7]她有一位導師,專門負責教她有關金日成的生平和成就。金正日帶她去看電影、歌劇、音樂劇和參加聚會。金正日問她對各種電影的看法,並尊重她的觀點。五年後她才知道自己是綁架申相玉的誘餌。[8]

儘管崔銀姬和申相玉已經離婚,申相玉也有了另一個家庭,但在崔銀姬失蹤後,申相玉還是找她。因為申氏影業的電影許可證被吊銷,因此申相玉與當時南韓政府相鬥。申相玉一直在週遊世界,想通過拍攝電影來獲得居留簽證。在崔銀姬被綁架六個月後,申相玉在香港被綁架。申相玉也被安排豪華住宿,但沒有人告訴他崔銀姬出了什麼事。申相玉在兩次嘗試逃跑失敗後被送進監獄。1983年2月23日,申相玉收到一封信,信中說他會獲釋。1983年3月7日,申相玉和崔銀姬在金正日主持的聚會上重聚。[1]

拍攝電影[編輯]

申相玉和崔銀姬參觀收集了世界各地1萬5千多部電影的金正日私人電影資料庫。他們被要求每天觀看和評論四部電影(主要是共產主義集團電影,但偶爾也有好萊塢電影)。申相玉和崔銀姬尊重金正日的電影知識和視角。最後,金正日希望申相玉執導一部參加國際比賽的電影。金正日意識到北韓電影的內部宣傳傾向不會吸引國際觀眾,因此他允許申相玉拓寬電影主題,選擇讓外國人更容易接受的主題。[3]申相玉於1983年10月20日開始工作,他們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電影節上憑藉一部電影獲得獎項。他們在金正日領導下製作的最後一部同時也是最昂貴的電影為《平壤怪獸》。[1]

他們在北韓時製作的電影包括:[9]

逃跑[編輯]

申相玉和崔銀姬偷偷用錄音機錄製與金正日的談話,以此證明自己不是自願前往北韓。在1983年10月19日一次談話中,金正日說綁架兩人是為了提升北韓電影業。金正日告訴兩人如果他們接受媒體採訪表明自己是自願前往北韓那是最好不過了。[1]1984年4月12日,一場在南斯拉夫貝爾格勒舉行的記者會中,申相玉和崔銀姬聲稱他們是自願前往北韓。

1986年,在完成《平壤怪獸》後申相玉和崔銀姬前往維也納,金正日要求兩人前往奧地利尋找拍攝成吉思汗傳記電影的資助人。[10]1986年3月12日,兩人假借採訪的名義進入維也納洲際酒店,與記者江木晃見面,並說服他們的北韓保鏢離開房間。兩人告訴酒店員工讓美國大使館知道他們尋求庇護後,在12:30兩人和江木晃一起上一輛計程車後快速離去。[11]在被北韓人追趕導致交通擁堵後,兩人離開計程車並衝進大使館。[12]1986年3月22日,《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宣布兩人已逃離北韓,在美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13]

逃跑後,申相玉在美國電影業工作,多年後返回南韓。北韓發表聲明否認綁架兩人,聲稱兩人自願攜帶大量資金叛逃到北韓。[4]

相關作品[編輯]

  • 法國電視迷你劇《金剛》,基於此事改編。[14]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Fischer, Paul (February 3, 2015). A Kim Jong-Il Production: The Extraordinary True Story of a Kidnapped Filmmaker, His Star Actress, and a Young Dictator's Rise to Power. Flatiron Books. ISBN 978-1250054265.
  2. ^ Martin, Bradley K. (2004).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the Fatherly Leader. New York: Thomas Dunne Books. p. 326. ISBN 0-312-32221-6.
  3. ^ 3.0 3.1 Martin, Bradley K. (2004).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the Fatherly Leader. New York: Thomas Dunne Books. p. 334. ISBN 0-312-32221-6.
  4. ^ 4.0 4.1 Armstrong, Charles K. (2013). Tyranny of the Weak: North Korea and the World, 1950–1992.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 238 ISBN 080-146-893-0.
  5. ^ Fischer, Paul (February 3, 2015). A Kim Jong-Il Production: The Extraordinary True Story of a Kidnapped Filmmaker, His Star Actress, and a Young Dictator's Rise to Power. Flatiron Books. p. 96 ISBN 978-1250054265.
  6. ^ Fischer, Paul (February 3, 2015). A Kim Jong-Il Production: The Extraordinary True Story of a Kidnapped Filmmaker, His Star Actress, and a Young Dictator's Rise to Power. Flatiron Books. p. 86 ISBN 978-1250054265.
  7. ^ Fischer, Paul (February 3, 2015). A Kim Jong-Il Production: The Extraordinary True Story of a Kidnapped Filmmaker, His Star Actress, and a Young Dictator's Rise to Power. Flatiron Books. p. 113 ISBN 978-1250054265.
  8. ^ Martin, Bradley K. (2004).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the Fatherly Leader. New York: Thomas Dunne Books. p. 327. ISBN 0-312-32221-6.
  9. ^ Schönherr, J. (2011). The North Korean Films of Shin Sang-o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itsumei.ac.jp
  10. ^ Fischer, Paul. Kim Jong-il and the great movie-star kidnap. The Guardian. 2015-02-21 [2019-07-06].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英國英語). 
  11. ^ Getlen, Larry. How North Korea’s dictator once kidnapped stars to make movies. New York Post. 2015-01-18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英語). 
  12. ^ Fischer, Paul (Documentary film producer). A Kim Jong-Il production : the extraordinary true story of a kidnapped filmmaker, his star actress, and a young dictator's rise to power First. New York. : 300. ISBN 9781250054265. OCLC 881437062. 
  13. ^ Time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Rumors Reappear with South Korean Couple. Nytimes.com. 23 March 1986 [6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9). 
  14. ^ France’s finest. Dramaquarterly.com. [6 Nov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