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國宇(1914年9月—2000年4月27日),男,四川儀隴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1][2][3]

生平[編輯]

楊國宇是四川省儀隴縣大儀鎮人。1933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歷任紅四方面軍總部宣傳員、紅三十一軍九十一師二七四團排長、紅四方面軍總部軍部譯電員等職,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攻」作戰,田水堡戰役山城堡戰役等戰役以及二萬五千里長征[1][2][3]

1937年七七事變後,援西軍改為八路軍一二九師,他跟隨劉伯承鄧小平首長做機要工作,歷任譯電組長、科長,隨部隊參加了七亘村戰鬥馬山村戰鬥神頭嶺戰鬥香固城戰鬥響堂鋪戰鬥百團大戰以及白晉路破襲戰役平漢路破襲戰役等戰役、戰鬥[1][2][3]。1944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3]

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軍政處長,中原軍區司令部交通處長、運輸司令部副政治委員等職。1949年2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參謀長。他先後參加了蒙城戰鬥侯馬戰鬥新絳戰鬥曲沃戰鬥等戰鬥和邯鄲戰役晉南戰役進軍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進軍西南等戰役[1][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3月被派駐胡宗南部隊十八兵團兼任軍事代表,負責收編和改造工作。同年10月,調任海軍青島基地參謀長。1956年9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系學習。1958年奉命組建海軍訓練基地,10月任該基地副司令員,1959年3月兼任該基地參謀長。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5月到1974年10月,被派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軍管會任第一副主任,同錢學森一道參與領導航天工業、尖端武器的研製工作,保護科學家不受批鬥。1975年3月被調回海軍,歷任海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1980年,在中國向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中,擔任副指揮。1985年任南極考察委員會副主任,參加了中國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1][2][3]

1987年離休後,曾任《中國當代海軍》主編、《第二野戰軍史》編輯組副組長、長城學會副會長、中國幹部學會副會長以及歷史巨片《大決戰》軍事顧問等職[1][2][3]

1955年,獲三級八一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少將軍階。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2][3]

2000年4月27日,楊國宇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1][2]

著作[編輯]

  • 《劉伯承用兵要旨》
  • 《劉鄧麾下十三年》[3]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楊國宇同志逝世,解放軍報2000年5月11日,第04版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杨国宇. 人民網.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1).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杨国宇. 儀隴縣人民政府. 2017-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