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之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毛之爭,指中國工農紅軍成軍初期,朱德毛澤東紅四軍領導權的一次爭奪。朱毛之爭以羅福嶂會議為導火索,以古田會議為結束。結果毛澤東取得了勝利,並與朱德和解。確立對中央紅軍的領導地位。

背景[編輯]

井岡山會師之後,紅四軍成為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力量最強的一支武裝隊伍,也招致了國民革命軍的大力圍剿。1929年初,紅四軍在巨大壓力下撤出湘贛蘇區,轉而轉戰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在此期間,作為南昌起義餘部代表的朱德秋收起義部隊代表的毛澤東,對許多問題產生了分歧和矛盾,形成了「朱毛之爭」。

經過[編輯]

當時,中共對紅四軍進行領導的三個機構:湖南省委前委、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前兩個均是毛澤東任書記,後一個先後由陳毅、朱德任書記。1929年2月3日,紅四軍召開羅福嶂會議,在會議上,毛澤東成功地取消了紅四軍軍委,將其改為政治部,毛澤東兼任了政治部主任。這樣,毛澤東就獨攬了紅四軍的所有黨政軍領導權,引起了朱德、陳毅等人的不滿。

為了解決毛澤東和朱德之間的矛盾,實際掌握中共中央軍委權力的周恩來在2月7日以中央的名義發出了一個指示,要求二人均「毅然地脫離部隊速來中央」,而紅四軍則應立刻轉入游擊戰。4月3日,毛澤東收到來信,即以紅四軍前敵委員會的名義回信中央,拒不交出指揮權,稱2月7日來信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5月初,中共中央特派員劉安恭來到紅四軍,在傳達了六大精神後,免去了毛澤東的紅四軍政治部主任一職自任之。劉還成立了紅四軍臨時軍委,要求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前委僅負責紅四軍的軍事行動。這引起了毛澤東的激烈反彈。6月8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白沙會議,但是出乎毛意料的是除了林彪[1]譚震林伍中豪江華等少數人堅決支持毛之外,大部分紅四軍領導幹部並不站在毛一邊,毛於是以退為進,稱病辭職,並於6月14日公開指責朱德「與黨爭權」[2]。朱德同時亦做出反駁,指責毛澤東「黨管理一切」的主張是要「以黨代政」。

6月22日,紅四軍在龍巖召開第七次黨代表會議,會議由陳毅主持,為調和朱、毛之間的矛盾,維持紅軍的團結,陳毅採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朱、毛兩同志在黨內外負責重要工作,不能因某種觀點與意見不同互相猜忌、互相懷疑,又不提出來批評交由黨解決,以致造成這次黨內嚴重爭論問題,給黨以不好影響。」「朱毛兩同志都有著同等錯誤。但毛同志因負黨代表與書記之工作,對此次爭論應負較大責任。」「根據大家發言意見,給予毛澤東同志嚴重警告,給予朱德同志書面警告」。會議上,支持朱德的一派占據了上風,免去了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職務,改由陳毅擔任。

會後,毛澤東攜賀子珍離開紅四軍,以特派員身份前往閩西「養病」,朱德和陳毅成為了紅四軍的最高領導。但是,在朱德主持下,紅四軍在向廣東福建的兩次突擊中損失慘重。7月29日,朱德和陳毅被迫前往上杭蛟洋拜見毛澤東,請其出山,會見之後,毛澤東和朱德分別率領紅四軍一部依託根據地合力擊敗了國民政府的追擊部隊,占領了上杭縣城。

此時,陳毅前往上海向黨中央匯報情況,並請示下一步行動。紅四軍前委書記一職由朱德代理,朱德在上杭召開了紅四軍第八次黨代表會議,希望在會上同毛澤東握手言和,命郭化若起草信函邀請毛澤東與會,但是毛澤東仍然拒不參加,導致會議在三天之後不了了之。毛澤東在會議結束後方來到會場,提出:「不打倒陳毅主義,我決不回來」。

同時,在上海李立三已取得了中共實際領導權,他和周恩來撤銷了二月來信,重新起草了一封九月來信,命陳毅返回蘇區後仍邀請毛澤東主持工作。中央九月來信雖然仍對朱、毛二人均給予批評,但明確要求重新選舉毛澤東為前委書記。至此,毛澤東獲得了全面的勝利。11月28日,在陳毅傳達了九月來信精神後,毛立即表示:「我病已好,遵照中央指示,在前委工作。」

12月底,紅四軍根據中央指示,召開了第九次黨代表會議,即「古田會議」。會議由陳毅主持,毛澤東做政治報告,朱德做軍事報告。會議通過了古田會議決議,全盤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軍主張。會議選舉毛澤東朱德陳毅李任予黃益善羅榮桓林彪伍中豪譚震林宋裕和田桂祥為前委委員;楊岳彬熊壽祺李長壽為候補委員。毛澤東為前委書記。朱毛之爭至此結束。

影響[編輯]

朱毛之爭是中共歷史上少見的以雙方握手言和為結果的政治鬥爭,朱德、陳毅雖然在鬥爭中遭到打擊,但是並未明顯影響到其此後與毛澤東的關係,二人最後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為中國共產黨奪取國共內戰的勝利貢獻良多。

毛澤東在此次鬥爭中取勝後,其「黨領導一切」的建軍思想成為整個紅軍,乃至其後所有中共軍隊的建軍綱領,使得中共確立了對武裝力量的絕對掌控,為中共此後的軍事勝利打下了基礎。同時,毛澤東也成為中央紅軍唯一的領袖,走上了成為中共領袖之路。

但是,毛澤東在此之爭中已顯露出其控制欲[不中立],此後不久,他即借反AB團之名對反對他的黨和軍隊幹部進行整肅,最後導致富田事變的發生。其處理富田事變的殘酷手段使其開罪了江西許多中共基層幹部,間接導致博古此後輕易奪取其軍權,幾乎使中共和紅軍覆滅。[來源請求]

另外,作為南昌起義部隊的一員,林彪在此事件中毅然站到毛澤東一邊,而向其老上級朱德、陳毅反戈一擊,他的舉動為其贏得了毛澤東數十年的絕對信任[1]。在古田會議上,林彪當選總前委委員,進入紅軍決策層[3]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高華教授"第二講: 再探林彪事件",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中文(中國大陸)) 
  2. ^ 《給林彪的信》,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3. ^ 《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央文獻出版社,上卷269-270頁。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