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徐永煐(1902年6月6日—1968年9月9日),江西龍南人,生於安徽懷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外交官。

生平[編輯]

1916年,徐永煐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和同學施滉冀朝鼎成立唯真學會。1924年,先後拜訪孫中山李大釗。同年赴太原山西法政專門學校任職。1925年,赴美留學,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法律。1926年,轉入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經濟,同時在芝加哥大學學習哲學和歷史。期間參加美國共產黨的研習小組,並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轉入史丹福大學攻讀經濟。1927年,加入美國共產黨,擔任美共中央中國局總部委員,創建美洲擁護中國工農革命大同盟。1928年,創建大同盟機關報《先鋒報》,主編美共中文雜誌《共產》。1933年,當選美共中央中國局書記。1936年,不再擔任書記一職,仍任委員。1938年,共產國際整頓美共中央中國局,徐永煐被排擠出領導層。1940年,美共清理非公民黨員,徐永煐退出美國共產黨,但仍以美共積極分子身份參與活動。

1946年,接周恩來通知回國。此後化名「徐大年」,任中共中央外事組編譯處處長。1949年2月,任天津市委外事研究組副組長。5月,調任上海市外僑處副處長。年底參與籌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同年恢復本名徐永煐。1950年2月,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代理主任一職[1]。3月,參加出席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團。5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英譯毛選委員會主任,主持完成《毛澤東選集》前三卷英譯。1952年,參加籌備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任翻譯處處長。

1953年,徐永煐調入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工作,任外交部政策委員會負責人。1954年3月,參與出席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準備工作。1955年1月,任外交部美洲澳洲司司長。1957年6月,徐永煐被中共中央指定為翻譯重要文件的英文審定組組長。

1958年10月,因急性胃穿孔,送入北京醫院搶救。11月,不再擔任外交部美澳司司長一職。1959年11月,改任外交部顧問。1960年,主持毛選第四卷英譯工作。1964年,在江西省獲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5月,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黨組書記。同年冬,因突發腦溢血送醫搶救,最終半身癱瘓。1968年9月9日,因突發腦溢血送醫搶救無效逝世。[2]

家庭[編輯]

徐永煐妻子張淑義曾任中共中央外事組翻譯、全國婦聯國際聯絡部副部長、中華全國保衛兒童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政協第三、四、五屆委員。兒子徐慶東是中國著名導演。

參考資料[編輯]

  1. ^ 華東軍政委員會工作人員名單 政務院二十次會議通過.《人民日報》1950年3月21日第4版
  2. ^ 徐慶東; 徐慶朱; 徐慶來; 徐慶束 (編). 徐永煐生平简表. 百年永煐 深挚的怀念. 北京. 2002: 29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