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彌助
時代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
出生地點 葡屬東非
(今 莫三比克
主君織田信長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弥助
假名やすけ
平文式羅馬字Yasuke
日語舊字體彌助

彌助(日語:弥助やすけ Yasuke,約1556年—?),一作彌介(日語發音與意義相同),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是戰國大名織田信長的一位來自非洲黑人家臣。但是未被賜與姓氏,所以並不能被稱為武士(貴族階級)。

他在織田信長麾下的時間僅有1581年3月至1582年6月間的一年多。此後去向不明。

經歷[編輯]

耶穌會傳教士到訪日本為主題的屏風。圖中可見作為白人傳教士隨從的黑人奴隸

根據1627年編纂成的《日本教會史》的第一卷中記載,彌助是傳教士范禮安印度帶來的奴隸[1]:384,出生在葡屬東非(今莫三比克[1]:444。不過由於范禮安曾途經印度並停留較長時間,彌助究竟是被他直接從莫三比克帶來,還是先到了印度之後才成為了范禮安的奴隸,該文獻中並無記述。

1581年3月27日(天正九年二月二十三日),范禮安參見了織田信長,當時彌助隨行[2]:420,421。《信長公記》記載,「自切支丹國而來之黑坊主參見。」此人年齡為26至27歲,擁有「十人的剛力」、「牛一般黑的身體」[3]:204[4]:259。首次見到黑人的信長起初並不相信,以為黑色的皮膚是用墨染成的,於是令其脫去上衣,清洗皮膚,結果未見皮膚潔白,只見水光閃閃[1]:384[5][2]:420,421[6]。以上事件見於1581年4月14日路易斯·弗洛伊斯耶穌會總會遞交的年報以及他寫給洛倫索·梅西亞(Lourenço Mexia)的書信。

信長在相信此人確實天生黑皮膚之後,對他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信長稱讚了他的健壯,並令自己的侄子[註 1]給與賞賜[7]:65。信長從范禮安手中購得這名黑奴,取名「彌助」,賜予他住宅和短刀,讓他做貼身侍衛,為自己持武器[8]:311,312。信長非常器重他,甚至表現出任命他為城主的意願。[6]

由於信長曾與彌助聊天,可以推測彌助能說一定程度的日語[註 2],這或許得益於范禮安給他提供的教育。 在甲州征伐之後,彌助作為信長的隨從參與了對原武田家領地的巡視。信長在歸途中會見了德川家康,而德川家臣松平家忠記錄了彌助的名字和樣貌[7]:77-79

1582年6月,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包圍信長駐紮的本能寺。當時彌助也身處本能寺。在信長自殺後,他前往其長子織田信忠所在的二條新御所報信並支援。彌助戰敗投降,被光秀手下的武士逮捕[2]:420,421。光秀認為,黑人不過是動物,不明事理,更何況其並非日本人,不必處死,故而饒其活命,將其釋放並送往京都南蠻寺日語南蛮寺安置[2]:420,421[6]。也有一說稱明智光秀不願處死彌助,才編造出此一理由留其性命[5]。另外,也有觀點認為,本能寺之變當日二條新御所附近並無關於黑人的記錄,彌助的供述或許缺乏可信性[9]:73

畫像[編輯]

《相撲遊樂圖屏風》的局部。可見一位與日本武士相撲的黑人

在當時的畫作中,並沒有可以確證為彌助肖像的作品。以下列舉幾件可能描繪了彌助的美術作品。

受織田信長資助的著名畫家狩野永德可能見過事奉信長的彌助。學者托馬斯·洛克利認為,狩野創作的一幅南蠻屏風上畫著的黑人可能是彌助。[7]:147,148

葡萄牙卡拉穆羅博物館藏有一件1590年代的琳派風格的硯盒。該硯盒上繪有一位身穿西洋正裝的黑人,看上去不像奴隸。這或許是著葡萄牙服飾的彌助。[7]:147,148

堺市博物館日語堺市博物館所藏、創作於約1605年的《相撲遊樂圖屏風》上繪有一位與日本武士進行相撲的黑人。這名黑人可能是彌助;有一位身份較高的武士在觀看兩人相撲,可能是織田信長或豐臣秀吉[10]:10

出身[編輯]

關於彌助成為信長部下之前的經歷,有以下推測。

馬庫阿人Yasufe說[編輯]

電視節目《世界不思議發現日語日立 世界・ふしぎ発見!》認為彌助是來自莫三比克島的馬庫阿族人,名為Yasufe[11],而這一名字對應於莫三比克的常見名字Issufo[7]:199,200。然而該電視節目的觀點並非嚴肅學術觀點,馬庫阿人在1585年之前並未與葡萄牙人發生過衝突[7]:180,181

約奧人說[編輯]

有觀點認為彌助是東非的約奧族[7]:201,201,或者來自東非更深處的人[7]:181,182。當時約奧族剛開始與葡萄牙人接觸。而彌助的名字(Yasuke)可能原本是Yaosuke:Yao表示約奧族,而suke是一個常見的日本男性名後綴[7]:201-202

西迪人Yisake說[編輯]

另一推測是彌助可能是來自衣索比亞西迪人,任教於日本大學的托馬斯·洛克利認為此說最有可能。希狄人被葡萄牙人稱為Cafre,他們體魄強壯,擅長戰鬥,與東非其他部族大不相同[7]:193,194。而彌助的原名可能是衣索比亞語Yisake或者葡萄牙語Isaque,來源於基督教人名以撒[7]:198-202。而Yasufe作為衣索比亞一個常見姓氏,也可能是彌助名字的來源[7]:200

丁卡人說[編輯]

也有觀點認為彌助是南蘇丹地區的丁卡人。因為彌助以膚色黝黑著稱,而丁卡人身材高大,並且膚色比衣索比亞人厄利垂亞人、索馬利亞人都黑。依照這種觀點,彌助應當是一個幼年被其他部族虜獲的丁卡人,因為成年丁卡人會在臉上紋特定圖案,而關於彌助並沒有臉上有圖案的記述。[7]:187,188

本能寺事變之後的下落[編輯]

此後彌助的下落不明。在弗洛伊斯的《日本史》中記載,在沖田畷之戰中,有馬晴信的家臣中有一位善使鐵炮的黑人參戰。電視競猜節目《世界不思議發現》曾經給出說法,稱此黑人是彌助,他與有馬家的人相識,在本能寺之變後可能投奔有馬家[11]

關聯條目[編輯]

注釋[編輯]

  1. ^ 英文寫為Nobunaga's nephew,推測為津田信澄
  2. ^ 因為沒有證據表明信長會說葡萄牙語,而彌助也不可能懂得文言文。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Crasset
  2. ^ 2.0 2.1 2.2 2.3 岡田
  3. ^ 近藤
  4. ^ 太田
  5. ^ 5.0 5.1 藤田
  6. ^ 6.0 6.1 6.2 村上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Lockley 2017
  8. ^ 金子
  9. ^ 咲村
  10. ^ 葛城市歷史博物館
  11. ^ 11.0 11.1 世界不思議發現
引用錯誤:在<references>標籤中name屬性為「Lockley2016」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書籍[編輯]

論文[編輯]

  • Thomas Lockley. The Story of Yasuke : Nobunaga's African Retainer. 桜文論叢 (日本大學法學部機関誌編集委員會). 2016-02, 91: 89–127. NCID AN00026362 (英語). 

其他[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