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土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庚戌土斷東晉在364年舉行的一次土斷

晉哀帝隆和元年(362年),大司馬桓溫上書稱戶口凋寡,當時的郡相當不了漢朝的一郡,應該並省其職。興寧二年(364年)三月初一庚戌朔,大閱人口,令西部北部士民僑居在東南的,都以所在土著為斷。把戶口編入所在郡縣,是爲庚戌制[1][2]

注釋[編輯]

  1. ^ 宋書·武帝紀中》:「及至大司馬桓溫,以民無定本,傷治為深,庚戌土斷,以一其業。於時財阜國豐,實由於此。」
  2. ^ 晉書·哀帝紀》興寧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閱人戶,嚴法禁,稱為庚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