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灣黃河大橋

座標39°48′35″N 111°24′1″E / 39.80972°N 111.40028°E / 39.80972; 111.400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沙灣黃河大橋
座標39°48′35″N 111°24′1″E / 39.80972°N 111.40028°E / 39.80972; 111.40028
承載 109國道
跨越黃河
地點 中國內蒙古清水河縣準格爾旗
設計參數
橋型剛構橋
全長831.25公尺(2,727英尺)
寬度11公尺(36英尺)
高度105公尺(344英尺)
最大跨度160公尺(525英尺)×2
歷史
施工單位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開工日2004年5月30日
開通日2009年12月8日
小沙灣黃河大橋在內蒙古的位置
小沙灣黃河大橋
小沙灣黃河大橋
地圖
地圖

小沙灣黃河大橋,又稱「109國道小沙灣黃河大橋」,是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之間的一座公路橋梁,跨越黃河,連接東岸的清水河縣窯溝鄉和西岸的準格爾旗,是109國道清水河至大飯鋪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橋梁全長831.25米,為預應力混凝土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最大橋高105米,最大墩高100米,建成時是黃河上最高的橋梁。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項目於2004年5月30日奠基,2009年12月8日正式通車運營。大橋建成後,恢復了該地因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蓄水而中斷的跨河連續交通,同時提高了國道109線的通行能力。[1][2][3]

設計[編輯]

大橋里程樁號K598+871.5~K599+702.75,橋位地處黃河中游大北幹流頭道拐至龍門河段,最大水深17米。主橋長496米,橋跨布置為88+160+160+88米,主跨160米,是內蒙古自治區主跨最長的連續剛構橋。[1][3][4][5]

橋梁上部構造為四跨一聯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連續剛構,採用單箱單室截面,箱梁頂板寬11米,底板寬6米,翼緣懸臂長2.5米。箱梁墩頂處梁高9.5米,跨中和邊跨現澆段梁高3.5米,箱梁採用C50混凝土[4]

主橋橋墩為鋼筋混凝土雙肢薄壁墩,2號墩高86米,3號、4號墩高100米。各肢均採用矩形空箱截面,尺寸在墩頂為3×8.5米,向墩底以2厘米/米的速度擴大,呈四稜台柱,箱壁厚度在矩形長度方向上為90厘米,在矩形寬度方向上為65厘米。橋墩承台均厚4.5米,下設直徑2.5米鑽孔灌注樁。[4]

橋面設計基準風速達到37.6米/秒。[4] 按雙向兩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1]

歷程[編輯]

  • 2004年5月30日,清水河至大飯鋪公路及小沙灣黃河大橋項目正式奠基。[2]
  • 2006年9月3日,4號主墩承台第一根樁基混凝土澆注完成,大橋正式進入主體施工階段。[1]
  • 2009年7月3日,大橋主跨合龍。[3]
  • 2009年12月8日,大橋竣工並正式通車運營。[3]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黄河第一高桥进入主体施工.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06-09-07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5). 
  2. ^ 2.0 2.1 内蒙:国道109线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开工. 中國公路網. 2004-06-03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7). 
  3. ^ 3.0 3.1 3.2 3.3 清大公路及小沙湾黄河大桥正式通车汤爱军云公和等出席开通仪式 戴贵讲话. 內蒙古交通. 2009-12-17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6). 
  4. ^ 4.0 4.1 4.2 4.3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风致响应分析. 華中科技大學. [2014-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6). 
  5. ^ 王波 張海龍 武修雄 徐豐. 基于大质量法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时程反应分析. 橋梁建設. 2006, (5): 18 [2014-07-18]. ISSN 1003-4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