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來西亞檳城州檳島東北部海邊的海上橋狀木屋區,各橋主要以姓氏宗親分而聚居,最長的木橋向海延伸約500米,有者較短,左右建滿了木屋。原本共有9座姓氏橋,但在城市發展巨輪下有兩座姓氏橋被拆除興建成中廉價組屋。

姓氏橋為喬治市檳城州首府)的一部分,而喬治市在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姓氏橋是喬治市重要的文化古蹟之一,它充分表現了喬治市海上居民的生活特色。

姓氏橋列表[編輯]

  • 姓王橋 ( Ong Jetty )

-姓王橋建於19世紀中期,橋民原鄉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同安縣鑾美社(現為中國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杏濱街道馬鑾社區後尾社)。這座村橋不同於其他姓氏橋之處是它不曾發展成為一個海上聚落。僅是在木橋前建蓋了一間公司厝提供那些來自鑾美同鄉王姓的勞力單身漢暫息處。

  • 姓林橋 ( Lim Jetty )

-姓林橋是最靠近渡輪碼頭的姓氏橋,建於19世紀中期,橋民原鄉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同安縣後村莊。據目前統計,約有40戶人家。

  • 姓周橋 ( Chew Jetty )

-姓周橋是姓氏橋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橋,橋上約有75戶人家。建於19世紀中,橋民原鄉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同安縣杏林社。因為廣為人知所以吸引相當多遊客前往參觀。橋民每年農曆正月初八晚都會舉辦拜天公儀式,每年都吸引上萬人共襄盛舉,是檳城其中一個拜天公最熱鬧的地點。

  • 姓陳橋 ( Tan Jetty )

-姓陳橋是姓氏橋里最長的一座橋,長長的橋延伸至海中央,

  • 姓李橋 ( Lee Jetty )

-姓李橋建於19世紀末期,橋民原鄉為福建省泉州同安縣兌山村。現在住著25戶人家。最早期的姓李橋是位於現今的碼頭地段,後來因受到渡輪碼頭擴建計劃的影響,才易地重建。橋兩旁搭建對稱的木屋,看起來比其他姓氏橋來的整齊,且保持了一致的建築風格,大部分都已捕上新漆,予人不同的感覺。姓李橋的木橋板塊,並沒有如其他姓氏橋般是豎直搭起,而是橫直的,為其中一大特色。但若要觀望海景,就得走向橋的尾端。

  • 雜姓橋 ( Mixed Surname Jetty )

-顧名思議,就是橋民來自不同姓氏,通常是那些姓氏都沒有自己屬於的那一條橋,所以大家聚集在一起組成了雜姓橋。雜姓橋成立於1960年代,目前有20多戶水上人家。

  • 姓楊橋 ( Yeoh Jetty )
  • 姓郭橋 ( Koay Jetty ) (已拆除)
  • 平安橋(已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