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回春之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回春之曲》,田漢1935年1月所作三幕抗戰歌劇,1935年1月31日在金城大戲院首演。

故事發生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到南洋當教員的幾位中國青年,聽到中日開戰,商量著結伴回國。他們其中的一個叫高維漢,他的戀人梅娘是僑居南洋的僑生。當梅娘聽說高維漢要回國時,便堅決要求同行,但其父親違背她本人的願望,把她許給了一個富商的兒子陳三水,不許她同高維漢一同回國。梅娘只好同高維漢等人依依惜別。高維漢回國後參加了一二八戰役。在吳淞同敵人的戰鬥中,腦部受震動,失去了記憶力,他的好友把他安置在一個僑商家,休養了年仍未痊癒。[1][2][3]

他的戀人梅娘從南洋回來看護他半年,他卻沒有認出。新年夜的鞭炮聲中,梅娘重新穿上馬來裝,彈起吉他,唱起高維漢原來愛聽的歌,高維漢若有所思,但神智仍未恢復。當新年的爆竹大鳴的時候,高維漢頓時清醒,恢復了記憶,便又急著去殺敵。這時,陳三水因在南洋破產,也已回國,他勸說梅娘不要守著高維漢這個「痴子」和他一塊走,主張大家去做順民。後在高維漢等人的大罵下,陳三水狼狽逃走。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