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 (民國初年政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山
個人資料
字岫農

吳山(1884年—1936年)[1]岫農安徽滁縣[2]中華民國初年政治人物[3]

生平[編輯]

吳山早年在四川學習舊學及政治學,後留學日本東京,在Tokio College[4]獲得法學學位[3]。他是中國同盟會會員,曾任雲南講武堂講師,在該講武堂曾是朱德的老師[5]。1918年,他任安福國會眾議院議員[6]

1919年,他被任命為廣東軍政府的司法次長,不久代理司法部長[3](當時司法部長徐謙離開廣東後,次長謝持代理部務,後來謝持也辭職,司長吳山署次長並代理部務[7]吳山當時的身份為「司法部秘書兼代第三司司長代行部務」。[8])。[9]

當時,廣東軍政府外交部附設的外交調查會在推選會員,代理司法部長吳山將曾留法勤工儉學並曾參加反清活動的鄭毓秀推薦給廣東軍政府外交部部長伍廷芳,後經外交調査會全體表決,鄭毓秀成為該會會員[10]

1921年,為加強中國同韓國的革命聯繫,中國的徐宗漢黃興遺孀)、黃警頑周劍秋和韓國的呂運亨趙東祜金奎植尹顯振等人組織了中韓互助社,中國人吳山(廣東政府司法部次長)擔任該互助社的會長[11]

1921年10月,中華全國道路建設協會上海成立,王正廷任會長,吳山任總幹事[12][3];在吳山指導下,該組織蓬勃發展[3]。他在任總幹事期間提出了以甘肅蘭州為中心的「四經五緯國道網」規劃[13]。吳山還是中國最熱心的基督教徒之一[3]

1925年2月23日,吳山任廈門道[14]。1925年6月,吳山任閩廈海軍警備司令部秘書長[15]

1927年,楊樹莊以海軍部部長兼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先期將廈門司令部參謀長林國賡升為司令,廈門原有的人事基本沒有變動,只有廈門司令部秘書長吳山離職,由秘書陳贊唐升任秘書長[16]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為支援東北義勇軍朱慶瀾許世英等人組織華僑救國經濟委員會,朱慶瀾任主席,吳山擔任總幹事。[17]

1936年,吳山病逝。因為家貧,其女兒湊不足喪葬費,其葬禮是由吳山的各方面親朋好友如吳凱聲等人募捐辦的[5]

著作[編輯]

他著有許多本書,以行文流暢而著稱。他的主要著作有:

  • A Commentary on the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of China[3]
  • A Plea for Universal Union[3]
  • 吳山,俄憲說略,1921年(The Soviet Russian Constitution[3]
  • 吳山、徐謙,中華民國委員制政府組織大綱商榷書,作者自刊,1924年(Government by Commissions[3]

參考文獻[編輯]

  1. ^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作生於1884年,《吳立嵐談辛亥:父親曾力救陳賡廖承志出獄》作卒於1936年
  2. ^ 見 近代史資料42-46,第248頁,以及 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1909-1949):晚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作四川省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Shanghai: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1925. p.883-884.
  4. ^ 意譯為「東京學院」,具體指哪所學校待查
  5. ^ 5.0 5.1 吳立嵐談辛亥:父親曾力救陳賡廖承志出獄,中國網,2011-05-26[失效連結]
  6. ^ 錢實甫,北洋政府職官年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7. ^ 歷史檔案 2008(1),第125頁
  8. ^ 近代史資料42-46,第111頁
  9. ^ Who's Who in China, 3rd ed. 內有一段文字稱,administrative directoratte在廣東成立之後,他是控制南方省份的七位directors之一。這似乎是表示他是廣東軍政府實行「七總裁制」之後,他成為其中一位。但是七總裁中並沒有吳山,此處待考。
  10. ^ 張琛, 袁熙暘,籬外的春天:中國女性與近現代文明的演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183頁
  11. ^ 李京來,孫中山與呂運亨比較研究,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99頁
  12. ^ 李世華,上海公路史(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第189頁
  13. ^ 吳熙敬, 汪廣仁, 吳坤儀,中國近現代技術史(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319頁
  14. ^ 郭卿友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2年
  15. ^ 劉傳標編纂,中國近代海軍職官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7頁
  16. ^ 文史資料選編:政治軍事編(1),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2頁
  17. ^ 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大事記(3),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3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