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包玉堂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34-08-24)1934年8月24日
逝世2020年4月28日(2020歲—04—28)(85歲)
民族仫佬族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包玉堂(1934年8月24日—2020年4月28日),原名包祖堂,曾用名包裕堂,筆名夜光、山音,男,仫佬族廣西羅城人,中國少數民族詩人、文化工作者。

生平[編輯]

1934年8月24日(農曆七月十五)出生於廣西羅城縣四把鄉石門村沖眷屯的一個貧苦農民之家。父親包啟寬,少年時就給有錢人家打工。母親羅氏,是種田兼挖煤的農民之女兒。祖母和母親都是歌手[1]。僅讀了一年私塾,兩年半小學和半年初中,就因極度窮因而輟學。1949年底徒步走到慶遠鎮,進入慶遠專區行政幹部學校第一期學習,曾任剿匪征糧工作隊隊員,土地改革工作隊隊員。後來因為左腳受傷回家療養,就地擔任小學教師,第二年被評為全縣模範教師,調到鄉中心小學任副教導主任[2]。1953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進入柳州專區宜山師專中文科學習[3]。1959年調至中共柳州地委宣傳部工作,參加歌劇劉三姐》的集體創作,並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任柳州專區文聯副秘書長。1963年後任廣西文聯專業作家[4]。1976年,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1979年後,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廣西分會副主席,併兼任區文聯黨組成員、廣西對外友好協會副秘書長等職[5]。1996年8月退休。2020年4月28日在南寧逝世[6]

出版物[編輯]

著有集《虹》《歌唱我的民族》《鳳凰山下百花開》《在天河兩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春歌不歇》《紅水河畔三月三》《鄉情集》,散文集《山花寄語》等,主編《南國詩叢》《繁花詩叢》《蘆笛詞叢》《仫佬族民間故事集》等。

1955年,他根據苗族民間傳說,創作長篇敘事詩《虹》。1958年在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歌唱我的民族》詩集(其中《走坡組詩》被譯為英文),獲廣西民族文學一等獎[7]。在1976年3月號《廣西文藝》發表《東風浩蕩,獻給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全詩259行,歌頌文化大革命,充滿著左的思想,在當時影響較大[8]

參考資料[編輯]

  1. ^ 龍殿寶 (編). 仫佬族文学史.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3: 272. ISBN 7543519186. 
  2. ^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編). 中国作家自述.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44. ISBN 7532049108. 
  3. ^ 趙志忠 (編).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传.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7: 763. ISBN 7807224789. 
  4. ^ 簡明中國新文學辭典編寫組 (編). 简明中国新文学辞典.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8: 35. 
  5. ^ 何火任 (編). 中国当代名作家小传.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0: 411. ISBN 7503904178. 
  6. ^ 包玉堂同志逝世. 中國作家網. 2020-05-18 [2022-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8). 
  7. ^ 柳州地區志編纂委員會 (編). 柳州地区志.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0: 645. ISBN 7219041098. 
  8. ^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广西通志: 文学艺术志.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2: 87. ISBN 978721904474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