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上田原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上田原の戦い
假名うえだはらのたたかい
平文式羅馬字Uedahara no Tadakai
上田原之戰
日期天文17年2月14日 (1548年3月23日)
地點
上田原(長野縣上田市
結果 村上義清勝利
參戰方
武田軍 村上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武田晴信 村上義清
兵力
7,000人 3,000人
傷亡與損失
700人
板垣信方
甘利虎泰
300人

上田原之戰是發生在天文17年2月14日(1548年3月23日)信濃國上田原(長野縣上田市)的一次大戰,對戰雙方是甲斐國大名武田晴信(即日後的武田信玄)和北信濃的大名村上義清。此戰是武田晴信擔任武田家家督以來的首次失利,導致武田家失去了板垣信方甘利虎泰兩名重臣以及眾多兵將。上田原是千曲川北岸的狹小平原,現為上田原古戰場。

背景[編輯]

天文10年(1541年)武田晴信在父親武田信虎統一甲斐國並準備進攻信濃國的佐久郡小縣郡之時、同眾家臣一起發動兵變、把武田信虎流放到駿河國的今川家。武田信玄繼任為武田家家督。因此導致原本已被信虎占領的佐久郡,小縣郡國人眾的反叛。

天文11年(1542年)武田晴信聯合高遠賴繼進攻諏訪郡諏訪賴重自殺、晴信娶了諏訪賴重的女兒由布姬為側室,諏訪家滅亡。武田信玄任命重臣板垣信方諏訪賴重居城上原城的城代掌管諏訪郡。天文12年(1543年)武田信玄攻占了佐久郡大井貞隆長窪城。天文13年(1544年)在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的支援下藤沢賴親聯合高遠賴繼再度進攻諏訪、武田信玄出兵上伊那郡打敗了高遠・藤沢聯軍。天文15年(1546年)武田晴信再次進攻佐久郡、攻陷內山城、活捉大井貞清

天文16年(1547年)、晴信包圍了笠原清繁志賀城。同笠原清繁結盟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立即派出了援軍、被板垣信方甘利虎泰率領的武田軍擊敗(參見小田井原之戰)。武田軍在志賀城前擺放了小田井原之戰所殺3000敵兵的首級來威嚇守軍。結果士氣低落的志賀城被攻占、笠原清繁戰死。落城後男性俘虜被當作奴隸、女人被轉賣為妓女。這在當時是相當殘酷的處置方法,也成為上田原之戰村上軍奮力抵抗武田軍的一個原因。

北信濃的村上義清[編輯]

村上家清和源氏的一支,世代是北信濃的豪族、是鎌倉幕府御家人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一直支配信濃地區,並不斷和信濃守護小笠原家發生衝突。

此時的當主村上義清是一員猛將、同小笠原家藤澤家仁科家結盟後以葛尾城為據點統治埴科郡高井郡小縣郡水內郡、勢力範圍達到全盛。村上義清成為晴信征服信濃地區卻不得不克服的巨大障礙。

武田軍占領與村上家相鄰的佐久郡之後,導致了這場大戰的爆發。

戰鬥經過[編輯]

天文17年2月1日(1548年3月10日),武田晴信率5000人從躑躅崎館出發進軍北信濃。武田軍在上原城會合板垣信方帶領的諏訪眾和郡內眾,越過大門峠入侵小縣郡南部。

防守的村上義清以居城葛尾城及東北方向的戸石城為據點布陣。兵力沿天白山南下直到上田平展開、和武田隔產川(千曲川支流)對峙。2月14日(3月23日)合戰正式開始。

根據同時代所著信賴度較高的史料『妙法寺記』,雖然小山田信有的郡內眾竭力奮戰,武田軍還是敗北,並且失去兩位重臣板垣信方、甘利虎泰,以及才間河內守初鹿野傳右衛門等人。

合戰的具體經過當時的史料沒有記載,根據江戶時代的『甲陽軍鑑』,武田軍有8000多人、村上軍是5000多人(也有說7000多人),武田軍以板垣信方為先鋒發動進攻。板垣軍擊潰了村上軍的先頭部隊,板垣信方因此放鬆警惕開始清點敵方屍首。

村上軍藉此機會發動反擊。遭突然襲擊的板垣軍陷入混亂、板垣信方在上馬時被敵兵用長槍挑死。村上軍借勢發動猛攻、後面的武田軍遭到先頭潰敗部隊的衝擊也開始瓦解。

村上義清試圖攻入武田晴信的本陣,被內藤昌豐馬場信春拼死擊退,晴信也二處負傷。

這次戰鬥武田死亡人數達700人(也有說1200人),村上軍死亡人數達300人(也有說1700人)。至今上田原地區還隨處可見這次戰鬥留下的墓碑。

武田軍的板垣信方、甘利虎泰戰死,晴信嘗到出征以來的首次大敗、村上軍的屋代基網小島權兵衛也在此戰中陣亡,傷者眾多因此無力追擊而撤軍。

戰後[編輯]

戰敗的武田軍在戰場逗留了20天不願離去,在聽從晴信母親大井夫人的勸說後才撤退。敗軍由來路經上原城3月26日才返回甲府。受傷的晴信隨後在湯村溫泉花了30天時間療傷。

上田原之戰是晴信元服後的首次敗仗。得到武田軍戰敗消息的信濃國人眾以村上家和小笠原家為中心結成反武田的聯盟。諏訪郡的西方眾也發起叛亂、武田家對信濃地區的支配陷入危機。

然而武田晴信在7月19日的鹽尻峠之戰大敗小笠原長時再次恢復了信心。天文19年(1550年)7月、武田軍進攻小笠原長時築摩郡小笠原長時放棄本城林城逃亡。同年8月、晴信為了雪上田原之恥、包圍了村上家的輔城戸石城、結果遭到村上義清的反擊而再次大敗(參見戶石崩)。

天文20年(1551年)在真田幸隆的計策下終於攻克了戸石城。村上義清的主城葛尾城被孤立、失去抵抗。天文22年(1553年)在武田軍進攻前村上義清放棄了葛尾城逃往越後國投奔長尾景虎(就是以後的上杉謙信)。

長尾景虎(即上杉謙信)藉此介入武田家同北信濃國人眾的紛爭,其後發生長達10年曆經5次的川中島之戰,留下日本戰國史上的重要的一役。

作品[編輯]

在以武田武玄為主角的電視劇小說都把武田晴信開頭連戰連勝而產生目空一切的心理當作是上田原之戰的主因、板垣信方、甘利虎泰死亡對晴信今後人生的一段深刻教訓。

參考文獻[編輯]

關聯項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