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新闻动态/2006年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edia模版

media模版把页面拖得很长,应该以Wikipedia:的页面找替呀。-- 11:13 2006年1月1日 (UTC)

...还有新闻动态的页面要更新一下块面设计,右面的资讯列现时乍看来起不到它的作用。而且{{Media}}的模版已占了页面的大半,把页面这样浪费很无谓。:)-- 13:17 2006年1月10日 (UTC)

邱义仁

不要在条目中打编辑战,请到这里讨论。--Wikijoiner 14:31 2006年1月11日 (UTC)

来源

注意若新闻事件后没有可查证的资料来源将会被删除,请补回来源。-- 16:04 2006年1月31日 (UTC)

哇哇哇,腾讯被抹掉了

郁闷ing... 嗯。。也许换LOGO不算大事吧…… 陈少举 15:22:24 2006年2月1日 (UTC)

万德邦

主页为http://spaces.msn.com/members/wandebang/有时间来看看啊

有人想在wikinews里建设中文版本吗?

我们别落后啊Ksyrie 08:02 2006年2月28日 (UTC)

新闻的显示时间

应该显示最近几天,或者几周的新闻,而不是到了三月份,二月份的新闻就全部归档,尽管可能只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哪个更符合实际需要,是很简单的问题。--farm (talk) 05:03 2006年3月1日 (UTC)

Wikipedia:新闻动态更新指南的“如何将新闻动态存档”一节说“在每月的月初我们都需要对新闻动态存档。”由于“月初”的定义不够清晰,才会造成此争议。有必要更换为更清晰的说法。--Wikijoiner 06:45 2006年3月1日 (UTC)
存档是好的,但要注意连贯性,如果存了档,页面变得空空如也,这个就太那个了。像互助客栈,他的存档也是要连续的,不能一下子存档,像被清空了一样。--farm (talk) 07:51 2006年3月1日 (UTC)
“互助客栈”已经达成共识,不再按月存档。而“新闻动态”现行的规则是按月存档。你可以提出一个新的存档方案供大家讨论。--Wikijoiner 08:11 2006年3月1日 (UTC)
存档照样按月存,但新闻动态上要显示最近几天来的新闻,不管是不是这个月的。另外“3月逝世知名人士”栏目,最好也可以改成最近1月或者半月逝世的知名人士。这样做可以避免光有栏目,而没有内容的情况。--farm (talk) 00:29 2006年3月2日 (UTC)
新闻动态上要显示最近几天来的新闻”中的“最近几天”具体是指几天应该明确。我同意“改成最近1月或者半月逝世的知名人士。”,但也应该明确是一月还是半月,否则将来必然引发争议。--Wikijoiner 03:04 2006年3月2日 (UTC)
我个人感觉,新闻动态的话,一周内的比较合适;最近逝世的话,半月内的比较好。但这个要形成规定的话,还要看大家的意思。--farm (talk) 12:11 2006年3月2日 (UTC)
现在有固定的人员负责吗?!应该可以参考“你知道吗”的方式更新吧!!--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3:34 2006年3月2日 (UTC)

可以浏览

2006年3月1日13:43分 中国陕西ADSL 可以正常浏览

新闻来源

我昨天将金燕的blog,作为新闻源,个人认为不存在问题,理由如下:

  1. 新闻来源,如果一定要newspaper,这个在网络时代不成立,很多新闻都是在网络上发布,而不是见诸报端,传统的报刊在报道速度、覆盖面上,远远不及网络。如果非要newspaper,才能引用,这本身就是对网络的讽刺。
  2. 我将该blog作为新闻源,是因为据我了解在该事件上,其它新闻媒体,比如博讯,他们很多只是引用该blog上的内容,如果我将博讯的链接作为新闻源,比如[1],想必不会有反对,但我觉得既然是源,就要溯源,所以直接引用blog地址。--farm (talk) 09:19 2006年3月2日 (UTC)
问题在于blog很难查证他的可信度,而媒体报道多少会做一些可信度的调查。--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31 2006年3月2日 (UTC)
我上面已经说明了,你认可的“媒体报道”,比如博讯,他本身的相关信息来源,就是来源于该blog,你如果一味地歧视blog,认为blog就是没有可信度,那我只能将其理解为不可理喻。--farm (talk) 12:10 2006年3月2日 (UTC)
上面的两个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这样一个原则:当我们认为某一规则不合理时,我们应该先发起对规则的修改,而不是先违反这一规则,再指出它的弊端。--Wikijoiner 13:54 2006年3月2日 (UTC)
其实有些所谓的“新闻来源”也只是一个网站抄别人的新闻说成自己的或自行转载却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另外,也有一些报纸本身就是报导小道消息(甚至"造"新闻),所以有需要的话可以罗列一个名单“可靠新闻来源列表”。但是今次这个就不保留了,因为维基的规则中有言在先不要引用blog的内容。--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3:34 2006年3月2日 (UTC)
我个人的理解是,英文WP的规则,有他们的前提,尽管这个前提不一定明确指出。比如匿名访问,前提是政府不会控制对WP的访问,但对于大陆用户来说,注册账号才是匿名访问,现在管理员不断地封IP,好像是很有理由,但实际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可靠的新闻源,前提是要有自由报道的媒体环境,大陆的所有媒体,遇到敏感事件,都会默不作声,或者变成官方的传声桶,如果按照WP的规则,那大陆的新闻源,就只能是这些默不作声或者传声桶,WP本身就会变成了类传声桶。另外说是否违反了什么规则,中文哪个页面讲,禁止blog作为新闻源,烦请告知。--farm (talk) 03:09 2006年3月3日 (UTC)
另外如果我将[2]作为新闻源,是否会保留呢?(其实内容是一样的)--farm (talk) 03:16 2006年3月3日 (UTC)
我已经在Talk:2006年2月给出了所违反的中文规则页,可能你没有看到。“可靠新闻来源列表”参见Wikipedia:媒体列表。--Wikijoiner 03:36 2006年3月3日 (UTC)
谢谢。中文的Wikipedia:可供查证,内容并不完整,建议参看en:Wikipedia:Verifiability,特别是Self-published sources in articles about themselves段落,个人认为金燕的blog适合该段的描述(我不能完全肯定我能100%读懂该段描述)。--farm (talk) 06:45 2006年3月3日 (UTC)

Self-published sources and other published sources of dubious reliability may be used as sources in articles about themselves. For example, the Stormfront website may be used as a source about itself in an article about Stormfront, so long as the information is notable, not unduly self-aggrandizing, and not contradicted by other published sources.

“自我发布的来源和其它可疑可靠性发布的来源可被用为关于他们自己条目的来源。例如Stormfront网站可被用为关于它自己的条目的一个来源,只要信息是显著的,不能不适当地自我夸大,也不能与其它已发布来源矛盾。”

金燕的blog可以在关于金燕的条目中作为一个来源,但“新闻动态”显然不是一个关于金燕的条目。--Wikijoiner 08:39 2006年3月3日 (UTC)

首先我确信金燕是胡佳的妻子(当然你可以认为证据不足、或者可疑),所以我个人理解,金燕的blog是了解胡佳近况的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源”。--farm (talk) 09:25 2006年3月3日 (UTC)
“新闻动态”也不是关于胡佳的条目。即使是胡佳的blog,也只能用在关于胡佳的条目里。--Wikijoiner 09:33 2006年3月3日 (UTC)
嗯,我会将这个blog地址加到胡佳条目中的。我主要从实际出发,当然跟你理解的有所不同。--farm (talk) 10:23 2006年3月3日 (UTC)
其实我也同意你提到的原因,只是在我看来制度的优先级更高而已。--Wikijoiner 13:35 2006年3月3日 (UTC)
  • Google黑板报是不是blog?是blog的话,为什么不删除该火星新闻?--farm (talk) 03:40 2006年3月14日 (UTC)
谢谢提醒。--Wikijoiner 04:58 2006年3月14日 (UTC)

核弹

“中国军方出版物今天证实,增加瞄准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加强威慑,并研发两种新型导弹对准日本、台湾。” 按照Wikipedia:可供查证,“百科全书应该只依据已经获得具公信力的出版者出版过的事件、主张、理论、概念、意见和论证。”请提供来源,包含了“《军事文摘》是中国军方出版物”“中国核弹头瞄准美国日本、台湾”这些观点。--Wikijoiner 10:52 2006年3月11日 (UTC)

已作相应修改,回应在客栈,谢谢。--澍子 13:57 2006年3月11日 (UTC)

请大家注意维基人Yyk

Farm在贴在新闻动态3月9日的爱琴海网被关闭的新闻,被Yyk3月11日删除,而且没有提供任何理由。我出于好奇,查看了该用户的贡献页,惊奇地发现该用户一直在高度关注新闻动态。我原以为可能是个新来的维基人,但现在看来该用户动机值得进一步观察。--farm (talk) 14:11 2006年3月11日 (UTC)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Yyk就是某管理员的马甲,但不管是谁,都要遵守wikipedia的准则,否则难以让人信服。--farm (talk) 07:47 2006年3月13日 (UTC)

应该不是吧,他还曾经问我首页的错误在哪儿提醒修改。如果是管理员,有权限,干嘛还这么麻烦。而且把留言写在了我的用户页,一看就是新人。--Wikijoiner 07:52 2006年3月13日 (UTC)

要求处罚Yyk,这个维基人的做法太不尊重其他维基人,大家不警告处理他,他会继续在那里捣蛋。--farm (talk) 00:06 2006年3月18日 (UTC)

指控他人要有充足的证据吧:P他的行为不经讨论就作出决定虽然有点操之过急,但是爱琴海网被关闭我也看不出这则新闻的重要性。--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00:09 2006年3月18日 (UTC)
不仅仅爱琴海网的新闻,此人一直在随意删减别人的新闻,不提供任何理由。看看他最近一次的成绩,出动一次,就删除了10条以上的新闻。--farm (talk) 00:41 2006年3月18日 (UTC)
看了一些这个用户的贡献,基本集中在新闻动态,并且删改时没有尊重其它用户的贡献,应予提醒和警告。— fdcn  talk  2006年03月18日00:53 (UTC+8 08:53)
这个维基人一直在事后删改,我们且假定他出于一种责任心。不过在这里,大家先讨论一下应是什么样的程序,维基的编辑应当是尊重其它人的贡献,新闻由于有相对于条目的特殊性,我以为应当在当月以内的照目前进行,1月以上的删改必须向原添加人发送通知。— fdcn  talk  2006年03月18日01:12 (UTC+8 09:12)
同Fdcn的意见。已向Yyk留言,希望Yyk能够解释一下,以消除大家的疑虑。--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03:22 2006年3月18日 (UTC)

很抱歉,我的行为被误认为“捣蛋”。去年我刚上“维基”,贴了很多“台湾”新闻,除了被删除以外,还被善意劝说“新闻动态不是台湾地方新闻版”,同时还被“教导”要贴一些有世界性的,有影响性的新闻,所以我也修正过我后来贴文的取舍标准。只不过最近较少上来,一看“新闻动态快变成中国地方版”或“香港地方版”,不知诸君有否此观感呢?又“维基新闻”最近来此贴广告,看了他们精彩内容,身为“动态新闻”的贴文者,岂能不汗颜呢! --Yyk 04:03 2006年3月18日 (UTC) Farm利用恢复某人最后编辑方式把我删除的贴文“恢复”,但也同时把我当时张贴的数条新闻“删除”,这该怎么说他的行为呢?!?--Yyk 04:26 2006年3月18日 (UTC)

恢复中删除的你的贴文,是我不慎所至,还好已经恢复。--farm (talk) 09:59 2006年3月18日 (UTC)
你当然有权利对不合适的新闻进行质疑的删除,但能否沟通一下原作者?你当初的情况我不清楚,但要是有人在事后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删除,并不是好的办法。— fdcn  talk  2006年03月19日06:10 (UTC+8 14:10)

那为什么连我在“板桥水库溃坝”的贴文也用前述方式删掉了呢?!?--Yyk 08:26 2006年3月19日 (UTC)

工作失误。看到你有条件反射了,下次会注意的。--farm (talk) 00:42 2006年3月20日 (UTC)

pubuhan网友尊重维基的自由和中立

如题,请pubuhan网友不要重复地删除有确定来源、仅仅因为可能不合自己口味的新闻,如下面这条:

删除请提供理由,怯懦的行为并不能达到任何人的政治目的。--澍子 11:57 2006年3月12日 (UTC)

请澍子遵守回退不过三方针。--眼镜虎 14:19 2006年3月12日 (UTC)
第一,我理解,删除也是一种回退,pubuhan早已破坏了这个原则。第二,我尊重该原则,并不因为pubuhan破坏该原则而效尤,为了遵守,每次都结合网友意见予以修改,包括pubuhan的意见在内。--澍子 14:29 2006年3月12日 (UTC)
  • 是新闻。在此之前你、我、读者都不知道,中国军方已经做出这个决定。并非要等到部署才是新闻。在英文中这称为 breaking news。另外一个例证是,已经有其他媒体以“新浪网报道”或者“军事文摘披露”为题,报道这件事,说明披露这件事本身就成为新闻。 --澍子 14:39 2006年3月12日 (UTC)
  • 你是否是说你知道“在2010年前可能达到60枚”?--澍子 15:46 2006年3月12日 (UTC)

如果你们无法达成共识,再这样吵下去也没有意义,不如投票。--Wikijoiner 14:47 2006年3月12日 (UTC)

我没有异议。我相信你无法每次都靠滥用投票的办法来达到封杀新闻的目的。维基计划的基本信念在于相信理性。长期来看,人的理性还是占上风的。--澍子 14:50 2006年3月12日 (UTC)
问题是现在只有“达成共识”或“投票”两种方法可以结束争议,毕竟仲裁委员会还没有成立。--Wikijoiner 14:54 2006年3月12日 (UTC)
  • 新浪的部分只是转载,个人赞同不是新闻。如果真要说是新闻,根据Wikipedia:新闻动态更新指南方针,新闻应该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加以排列,而非新闻发布的时间,因此如果真要加入也是在去年中的新闻动态中。如果有意见,建议在适当页面提起投票,投票后如果认同是新闻的人比较多再行加入。--眼镜虎 14:56 2006年3月12日 (UTC)
  • 回应:应该以新闻披露的时间,理由我在“互助客栈”已经讨论过,布什授权监听从2001年911后就已经开始,但是只有在去年底才成为新闻,因为之前不知道。--澍子 15:15 2006年3月12日 (UTC)
  • 就算如此,也请提起投票达成共识后再加入,以免陷入编辑战及浪费维基资源 (你不觉得这样重复加来删去很累吗?)。--眼镜虎 15:28 2006年3月12日 (UTC)
  • 请你公平评论。为什么你不要求达成共识后再删去?可见你既有立场并不中立。--澍子 15:40 2006年3月12日 (UTC)
  • 我不要求达成共识后再删去是因为我也不认同这是新闻,而只是转载文摘而已。--眼镜虎 16:35 2006年3月12日 (UTC)
“这篇报道并引起中国境外媒体的注意。”至少要给出一个境外媒体的来源,以便查证。--Wikijoiner 15:02 2006年3月12日 (UTC)
是北美出版的《世界日报》,刚才查了一下,网络版没有,可以考虑不放入。--澍子 15:07 2006年3月12日 (UTC)
我对你的政治中立性已经失去信心,你的表现是 highly politically motivated,我觉得投票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有助于维基人注意到这种现象。--澍子 15:07 2006年3月12日 (UTC)

你可以注明哪一期,没有要求一定要有链接。--Wikijoiner 15:12 2006年3月12日 (UTC)

  • 说明你对新闻性的判断并非绝对真理,至少有些历史比较久的媒体作出了不同于你的判断。--澍子 15:26 2006年3月12日 (UTC)

我个人觉得像这样的内容爆炸性非常大,而且没有任何有权威性的新闻社进行类似的报道,因此有很大的不可靠性,由此我建议对于这样的“小道消息”慎重为鉴。我们没有必要作首版报道,还是应该在获得比较可靠的信息后才采纳。--Wing 15:23 2006年3月12日 (UTC)

  • 我再重复一遍,并且说的更明白一点,先前澍子加的内容在不晚于2005年7月21日就出现了,见[3]。上述链接我在互助客栈已经提交过了。从这个链接看,该观点出现应该在2004年,甚至有大段文字都是和新浪的文章是一样的,是否是新闻不言自明。关于引起中国境外媒体关注,境外媒体就算现在注意到这个2004年的观点,能算新闻么?闻道有先后总是允许的吧。很多新闻报刊都是有文摘的,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的。--瀑布寒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这里暖和) 15:55 2006年3月12日 (UTC)
  • 那为什么引起了境外媒体的注意呢?难道是版面太空,拿来补白?实际上,光是在胡锦涛访美前故意由《军事文摘》放风,就可以构成新闻了。这些媒体的判断是准确的、专业的。非常不满你们现在予以封杀的做法,这种做法已经暴露了你们不尊重维基原则,将中宣部的指示凌驾于维基之上。我对此表示深切的忧虑。--澍子 16:02 2006年3月12日 (UTC)
  • 如同 Wing 所说这有很大的不可靠性,应该慎重,不赞同现在放入维基新闻动态。如果我们将中宣部的指示凌驾于维基之上,那么我们更应该要同意你放上去,因为就如你所说,这可能是故意借由《军事文摘》放风,但是我们不是 (请见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更何况,中宣部与我何干?我又不在中国。至于我们尊不尊重维基原则,我们在回应你的言论中都屡屡指出我们所凭借的维基方针和原则为何,不知道你的指责从何而来?也许我们之间有误解。--眼镜虎 16:35 2006年3月12日 (UTC)
  • 彼此可能都有些误解。--澍子 07:09 2006年3月13日 (UTC)
  • 对于种种所谓这条新闻不符合维基原则的指责我都已作了回应,在此 [4]。我没有看到有力的反驳。对于我采取的归谬法,即指出如果你们的指责是对的、很多维基采纳的重大新闻都会被删除,我没有看到有说服力的回应。似乎回避了我的质疑。如此肆无忌惮地搞双重标准,我表示遗憾。--澍子 16:56 2006年3月12日 (UTC)
  • 除了中文维基之外,大家见过哪里有对米洛舍维奇的死亡使用“逝世”那样隆重的词汇吗?中文维基的编辑对国际战犯法庭的被告是不是过于推崇,以至于连修辞都不够中立了?--澍子 07:09 2006年3月13日 (UTC)
我觉得“逝世”是一个中性的书面语,我查了一下Google,以下几个网址都用到逝世:
  1. 人民网的图片新闻标题用到逝世,参见网址
  2. 网易转载东方早报的新闻在标题用到猝死,第二行用到逝世,参见网址
  3. 联合早报标题用到去世,倒数第五行用到逝世,参见网址
其实是澍子过于敏感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6:51 2006年3月13日 (UTC)
  • 我觉得逝世有“为亲者讳”的修辞色彩。暴毙则过于贬义,其实“猝死”很中性。至于人民网,他们恨不得给米氏党旗裹身,不足为训。新加坡人的汉语,是否不足为训?--澍子 15:25 2006年3月14日 (UTC)
呵呵,其实是你的看法有些偏激,不是别人。上面的网址我都是用简体和大陆译名搜的,当然搜到的全是大陆和新加坡的网站。下面换一些繁体的网站给你看看,如果你还说以下网址也不足为训,那我无语了。因为无论偏向那方的媒体我都找全了。
  1. 大纪元第十段引述法国外长的说话用到“逝世”。
  2. 蕃薯藤第六段用到“逝世”。
  3. BBC中文网第十二段同样是引述法国外长的话用到“逝世”。--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6:59 2006年3月16日 (UTC)
  • 对不起,我对自己的中文是有充分信心的,尤其是修辞色彩,不会受上述媒体一时的用法左右。逝世是尊敬的用法,确切无误,我清楚,用的人大多也很清楚。--澍子 09:28 2006年3月17日 (UTC)
你可以保留你的看法,但这里是维基,维基不是个人看法的发表地。维基的编辑最重要是有可查证的来源,而关于米氏死亡用到“逝世”一词确实有很多的来源,而且这些来源来自于不同政见的报纸,足见米氏死亡用到“逝世”是恰当的。--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8:10 2006年3月18日 (UTC)
  • 对米氏的死亡用“逝世”一词,反映了一种特定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既不为所有维基人所共有,也不符合维基的普遍原则。我奇怪您为什么就不能同意用一个中立的“去世”呢?不管怎么样,这个独裁者已经倒了,您怎样悼念完全是您的自由,但别人也有不悼念的自由啊。--澍子 08:19 2006年3月18日 (UTC)
  • 看来您以后对萨达姆·侯赛因、金正日、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人还准备一直“逝世”下去。为什么不查查吕叔湘的《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应该说明是郑重的敬体用法。 --澍子 08:26 2006年3月18日 (UTC)

建议删除Google火星的新闻

理由是:Google黑板报还不是新闻源,而且该新闻也称不上什么重大新闻。记得以前还有条Google网页工具的新闻,人家只是在测试,我们就当作新闻,好像还放到了首页,感觉有点太追捧Google了。--farm (talk) 00:21 2006年3月14日 (UTC)

矿难

矿难即使天天有,WP天天报,我也觉得不过分。何况海外媒体都报道了,国内媒体也头版报道了,难道WP登载就过分了?--farm (talk) 02:34 2006年3月14日 (UTC)

自吹自擂,NPOV

“全球最大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其中文版筹备第一届中文维基年会”,这个“全球最大”和“自由”是不是只是维基自称的?自己发新闻报自己是“全球最大”和“自由”,是不是有点自吹自擂了?这样也能叫中立?是不是能够改成:中文维基百科筹备第一届中文维基年会?-无名无形 01:07:03 2006年3月16日 (UTC)

或者可以引用别的新闻机构的消息,就怕找不到“全球最大”等词汇。-无名无形 01:08:15 2006年3月16日 (UTC)
随便搜了一下[5][6]都使用了“全球最大”“自由”等字样,Blog的使用就更惊人了。虽然怎么说我也觉得无太大所谓。--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10:11 2006年3月16日 (UTC)
英文维基百科确实是最大的百科全书;中文的话,,还不是。--farm (talk) 10:16 2006年3月16日 (UTC)
精辟,而且也不够自由。不过,原文也没有声称中文维基百科“全球最大”且“自由”。 --澍子 10:24 2006年3月16日 (UTC)
是“全球最大的自由百科全书”,而不是“全球最大最自由的百科全书”,“自由百科全书”是一个名词,不是理解成“自由百科全书”,有些微分别。大家能理解吗?!--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8:07 2006年3月17日 (UTC)
  • 请看维基的口号:“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澍子 06:28 2006年3月18日 (UTC)

某些新闻不具有抬头文字所说的“世界性”“对全世界有影响力”

建议撤换。——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3:39 2006年3月18日 (UTC)

全力支持!!!--Yyk 02:32 2006年3月19日 (UTC)

  • 应该把有争议的新闻列在下面,这样更多人才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不然就2位在这里一个呼吁一个赞同,其他人却还在五里雾中,不知道那些新闻部和要求。--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03:56 2006年3月19日 (UTC)

常识性的判断力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具有的。是否地区中心主义,请衡量最新的五条新闻。——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4:17 2006年3月19日 (UTC)

反对草率行事,赞成规范新闻动态,可以将不很重要的新闻,放到维基新闻,但要注意大量删贴会降人气的。什么是世界性的,要有明确的说明、界定。另外作为中文用户,有些新闻对英文用户不重要,但对中文用户重要,个人以为也应该算作世界性的。--farm (talk) 05:40 2006年3月19日 (UTC)

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3月19日电,在香港尖沙咀发生的激烈的警匪枪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今天上午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对事态发展严重关切,并呼吁各方采取克制态度,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安理会召开全体成员国紧急特别会议,磋商对策,并通过了7359号决议,授权并责成五常任理事国对此施加一切可能的手段加以处理。美国白宫发言人在白宫南草坪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香港是美国有重大利益的地区,在世界大都市香港的繁华地段发生如此恶性的警匪交火事件引发了美国总统、国会两院和美国国务院的深切不安,并紧急派遣尚在出访中东六国途中的国务卿莱斯转道前往香港观察事情发展,与港府磋商对策;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下令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进入战备状态;参众两院联合会议通过了《关注香港尖沙咀警匪交火事态的决议案》,并为此追加本年度预算5亿美元,用以支持美军在相关地点展开军事行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今天中午在欧盟布鲁塞尔总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对此一事态强烈谴责,并与北约总部通过热线电话达成一致,紧急调遣法德联合机动部队前往相关地区,并表示在东亚的重大事件都直接牵动欧盟的安全与经济利益。中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早间表示,中央政府对此一事态高度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早间与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热线电话交换了对事态的看法,并达成了一致,对此一事态采取迅速有力的行动有关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国务院港台办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信任港府的解决能力,相信港府能在香港广大市民的支持下解决事端,并进一步提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力如有不足,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中央政府的请求,中央政府可以派出警力以及武装部队的支援,但目前尚未接到港府的请求,中央政府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可以透露。出访德国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柏林下榻的宾馆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指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安全事件都关系着俄罗斯的利益,尤其是香港这样的有世界影响力的都市,俄罗斯联邦第五空降师已经在飞往香港的途中,预计3小时后将到达香港新机场,普京表示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已经提前结束休假,转入一级战备,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香港尖沙咀事态的进一步升级。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代表日本政府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日本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已经紧急调遣,组成特别机动部队派往出事地点。”

玩笑而已,切勿肝火。

——Nutcracker胡桃夹子^_*§§给我留言^.^ 07:14 2006年3月19日 (UTC)

胡桃夹子先生果然英明,再怎么地方性的新闻,都变成为“具世界性”,“具影响力”!!!--Yyk 07:39 2006年3月19日 (UTC)

4月份快到了,准备一下吧:)--Skyfiler 07:42 2006年3月19日 (UTC)

    • 我对那个“台湾阿里山樱花季展开。台湾铁道网 ”“爱琴海网被强行关闭”实在是不敢苟同。--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09:11 2006年3月19日 (UTC)

上述两篇都被我删过。--Yyk 10:58 2006年3月19日 (UTC)

我个人以为wikipedia、爱琴海网被关闭,都是大事。当然我承认原来从来没有访问过爱琴海网站。--farm (talk) 00:39 2006年3月20日 (UTC)
能不吝赐教“爱琴海网”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吗?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网站。引用的新闻链接中也看不到什么特别之处,“著名人文思想网站”这一说自然也不容易令人信服。--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03:59 2006年3月20日 (UTC)
这一说法是有出处的,不是我自创,我现在是通过搜索引擎的cache在看这个网站,根据我的观察,用这个头衔,是合理的。北岛等人的blog就在那里。--farm (talk) 05:48 2006年3月20日 (UTC)
我原来没有访问过,说明我还不是很文青,但不表示该网站不是著名人文思想网站。这点不知道对你是否适用。要不找几个文青来商榷一下。--farm (talk) 05:52 2006年3月20日 (UTC)
谢谢赐教。--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09:55 2006年3月20日 (UTC)

白俄罗斯大选结果在西欧引起轩然大波

可以列为“全程关注”吧?^_* ——Nutcracker胡桃夹子^.^留言 15:23 2006年3月25日 (UTC)

建议加入周几的标注

因为财经类新闻跟金融市场的工作日是否开市有很大关系,英文wiki也这样表示。^_* ——Nutcracker胡桃夹子^.^留言 16:46 2006年3月25日 (UTC)

可能是我习惯吧,看起来总是怪怪的,不过其实这样加都有好处…或者可不可以将"周X"那二字的字体改小一点?--妙诗人 17:03 2006年3月25日 (UTC)

世界性的新闻

这几段:

  • 3月26日: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自3月26日起,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人民币。
  • 3月25日: 台湾医界联盟基金会公布一项电话民调显示,受访民众中,近八成赞成以“台湾”之名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 3月24日: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廿四日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发表演说。他提醒中共,应该要多给台湾一点国际空间,“否则后果要自负”。

我只是列举一下,这些真的可以算是世界性的新闻吗?我个人真的不大苟同。--妙诗人 19:41 2006年3月26日 (UTC)

对啊!上述后两则是我加的,原本添加时就有这种感觉。主要是想平衡一下版面过多的“中国新闻”(不具世界性),自从上次被公开点名“k”过以后,我就不太想删一些有关中国不具世界性的新闻,所以也跟着如法炮制,就多加一些台湾新闻(但内容都跟国际或外国有关,所以理论上不能算是“台湾地方新闻”),当然你也可以多加一些香港的新闻啊!--Yyk 14:12 2006年3月29日 (UTC)

其实这里不需要也成为大家政治观点的战场吧...新闻的出现是为一些即时大事作出简报,这样的话过多的小新闻反而就成了阻碍,不是吗? Anyway,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或者大家可以多多交流。--妙诗人 17:16 2006年3月29日 (UTC)

我个人理解,世界新闻应该主要是世界范围内华人关心的新闻。--farm (talk) 00:15 2006年3月30日 (UTC)
不过我想只是华人关心的新闻太窄啦吧。不要给太多限制自己,但我也想说的是中文维基百科的新闻动态来来去去大部分都是关于“中国..(什么什么)..”。蛮失望。-- 11:51 2006年3月30日 (UTC)
你不能否认大部分中文维基百科的访问者,都是华人,当然要根据他们的关注度,来衡量新闻的重要性,否则中文维基百科的新闻,就干脆翻译英文维基百科的好了,有什么特色可言呢?而且与实际需求也有距离。--farm (talk) 13:31 2006年3月30日 (UTC)

建议大家看看新闻动态的历史

我就不说什么了,我对Yyk的话放到了User_talk:Yyk,也就是他的讨论页上,可他的回复竟然放到了新闻动态的历史上,为了回复那些胡话,竟然反复无意义的编辑新闻动态。-数字崇拜 13:29 2006年4月24日 (UTC)

喔!抱歉,我不知“新闻动态”无法留那么多字,所以用那种方式留言,造成大家困扰,再说声抱歉。--Yyk 06:50 2006年5月5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