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陶洋江家聚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鹿陶洋江家聚落
位置台湾地区台南市楠西区鹿田里鹿陶洋61号
建成时间不可考
网站鹿陶洋江家聚落
官方名称鹿陶洋江家聚落
类型登录等级:聚落建筑群
登录种类:单姓客家传统聚落
评定时间2009年7月16日
详细登录资料

鹿陶洋江家聚落,为台南市楠西区鹿陶洋江家的聚落建筑群,是全台最大的的闽南式大型传统农村聚落,占地3.5公顷,目前仍保存的相当完整[1]。是电影总铺师的场景之一[2]。江家祖先自清康熙60年(1721年)自福建迁移至鹿陶洋,传承至今24代,现今有20余户居住于此,且仍保留宋江阵[3]吃公入丁祭祀宗亲会等传统活动[1]

建筑特色[编辑]

鹿陶洋江家聚落位置是祖先依风水观念兴建,东方有“后山”,在北面与南面有两翼小丘,西面有平坦田地,其中有江家开基祖“阿泰公”之墓以及“小土地公庙”,是形制完整的聚落[1]。建筑格局为四进三院十三条护龙,约有136栋,聚落以宗祠为中心发展,依照辈分、尊卑亲疏的关系,建筑排列整齐 。

聚落规模大致确立于昭和5年(1930年)[4],聚落内建筑跨越不同年代,建筑墙体以砖墙为主的约占81%,其他为竹编墙、土埆厝、混凝土墙等。屋体架构以木构架为主占61%,其他为竹构架、混凝土结构等。屋瓦以仰合瓦为主约占67%。其他为水泥瓦、石绵瓦等。楼层数以一楼为主约占98%[1]

竹管厝:以竹做为骨架,壁面则以竹编制,覆以混合粗糠与泥土的面层,最外层再抹上一层石灰。

土埆厝:据传为1896年建造,仅部分屋瓦崩落。土埆厝以泥土、稻杆、稻谷、竹等自然素材为主要材料,优点为隔热性强,冬暖夏凉,清爽舒适,缺点是怕水,如遇下雨积水会融化或脱落。

半月池:依风水所建,江家聚落面向西,宗祠西侧为江家祖先依风水地理观念兴建的半月池,东面为鹿陶洋山。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鹿陶洋江家聚落.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资产网. 2009-07-16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2. ^ 鹿陶洋江家古厝 景點介紹. 台南旅游网. 2018-12-13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2). 
  3. ^ 認識鹿陶洋江家聚落. 鹿陶洋江家聚落.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4. ^ 鹿陶洋 江家聚落的故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9-04-13].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