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仁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仁光
原文名Marinello Renato
性别
出生1922年3月3日
 意大利王国威尼斯省
逝世2010年3月27日(2010岁—03—27)(88岁)
台湾宜兰县罗东镇罗东圣母医院
职业修士、医师
信仰天主教
奖项医疗奉献奖(1999年)

马仁光意大利语Marinello Renato,1922年3月3日—2010年3月27日),意大利灵医会修士、医生,长期在台湾宜兰县罗东圣母医院服务,第九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生平[编辑]

马仁光在1922年3月3日生于意大利王国威尼斯省,1944年发愿加入天主教灵医会[1],1948年自罗马马耳他骑士团医学系毕业[2],该年7月指派赴中国[1]。在云南四年半期间,他与五名会士在昆明昭通两地建立痳疯病院,之后又在会泽巧家等多处盖医院、诊所[3]

1952年,灵医会遭中国共产党驱逐至香港后,分团至泰国与台湾[1]。马仁光来到台湾宜兰罗东七个半月后,转往澎湖服务[3]。他先于1953年设立玛莉诊所[1],澎湖惠民诊所服务六年[3],1959年返罗东任内科医师[1][3][4]。刚来台湾时,他瘦弱的形影覆着胸前大红十字黑色灵医会服,一脸肃穆,像是从中世纪来的苦修道士[3][5]。他讲求教养,不准女孩穿牛仔裤,所有护士制服一律裙长离地一尺[4]。比起罗东圣母医院号称“外科圣手”的范凤龙,马修士内敛、低调得多,这两名医师一高一瘦、一内一外搭档,吸引全台湾不少慕名求诊的患者[3]

由于找马仁光看病的病患多,行政人员5点多就得起身挂号,资深护士蔡桂莲表示,她不忍远地来求诊的病患失望而返,常偷偷帮病患加号,却被对医疗品质有坚持的马修士发现病人太多、看不完,当面骂蔡桂莲。马修士以看病爱骂人出名,不过圣母医院秘书蓝丽卿说,罗东人多半保守,不太能接受外国人的信仰,当地无数天主教友都是被马修士深深感动而受洗。一位孙妈妈回忆她的女儿生重病,人家介绍她找马修士,她电话打过去,她以为很“大牌”的马修士,十分钟就出诊到家里,而且一眼就诊断出是脑膜炎,马上协助他们住院,待孩子好了,他不断嘘寒问暖,孩子长大了,他还介绍她工作,让孙家一家子感激。[4]

灵医会会员要发誓终身不得拒绝一切病患,马仁光和所有灵医会成员一样,从不领医院半毛薪水,自奉甚薄,仅有的零用钱也拿来接济病人[6]。他从年轻行医到八旬高龄,许多病患到有了孙子都是马仁光的病患[7]。一名林姓妇人表示父母以前住冬山乡山区,没有钱,马修士就不收钱,还利用周日休诊时,骑着脚踏车去为她父母看病[8]。他除了固定门诊外,也是宜兰巡回医疗队的主力,负责到寒溪等山地部落的原住民义诊,及早期收治肺结核病患的丸山疗养院也是马修士行医的范围[3]

此外,马修士会风琴直笛、黑管,常穿唐装、弹古筝给病人听[5]。曾训练数支乐团在全台湾竞赛中得名[2]

在1996年报导时首批到云南医治痳疯病人的十四位修士中,仅存四位会士留在台湾,包括三星天主堂的潘志仁神父、罗东圣母医院马仁光修士、澎湖惠民医院何义士修士及灵医修女会费纳德修女[9]。罗东郊外的天主教公墓,埋葬了三十位以上的灵医会会士,终其一生未获政府任何表扬、重视[6]。1999年5月1日,获颁第九届医疗奉献奖[10]。2003年1月24日,在宜兰服务的马仁光、潘志仁李智吕道南柏德琳华思俭,从内政部长余政宪手中获得永久居留证[11]

2004年4月13日上午,马仁光跌倒,脊椎受伤暂停看诊,至6月14日又恢复看诊[8]。同年7月,再度发生跌伤意,且被痰哽到,脑部缺氧,陷入长期昏迷,由院方照顾[7]。卧床五年余后,2010年3月27日凌晨3点辞世,享寿八十八岁[5]。31日举行弥殡丧撒,近千人在教堂送行,并由政府追赠荣誉县民证表扬[1]

身后[编辑]

马仁光纪念大楼

陈永兴到圣母医院医院服务后,见老人需辛苦到五楼复健科,便于2010年开始募资新台币六亿元兴建老人医疗大楼。2013年兴建,2017年1月21日以“马仁光纪念大楼”之名启用时,宜兰县长林聪贤当场。[12]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陈永兴. 【人物】為天主作工 羅東仁醫 馬仁光(1922〜2010). 《民报》. 2021-05-25 (中文(台湾)). 
  2. ^ 2.0 2.1 小檔案 馬仁光. 《民生报》. 1999-04-25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李淑娟. 用愛為醫療添薪. 《民生报》. 1999-04-25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第九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得主素描6》馬仁光 連'媽祖婆'也指示病患看他 太晚就醫 他罵 病程拖久 他罵 忘了回診 還央人打電話問. 《民生报》. 1999-04-25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游明金. 義籍醫生視病如親 奉獻半世紀「走了」. 《自由时报》. 2010-03-28 [2019-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6.0 6.1 李淑娟. 《用愛為醫療添薪》醫學校園巡迴演講 行醫,不是‘做愛做的事’,而是用‘愛’做為事…靈醫會傳奇撼動600國防師生心靈. 《民生报》. 1999-10-05 (中文(台湾)). 
  7. ^ 7.0 7.1 罗建旺. 昏迷半年多 「馬爺爺快醒吧」 85歲義籍修士來台行醫半世紀 去年兩度跌傷 同仁、病患好不捨 天天祈禱醫療巨人重新站起來. 《联合报》. 2006-02-28 (中文(台湾)). 
  8. ^ 8.0 8.1 罗建旺. 「阿公仔」 恢復看診了 83歲的聖母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義籍修士馬仁光 跌傷痊癒 不少病患看病也看他. 《联合报》. 2004-06-15 (中文(台湾)). 
  9. ^ 廖雅欣. 四外籍會士50年如一日 在這裡落地生根 費納德修女接生過三萬多個蘭陽寶寶 寧在台灣養老 靈醫會 來華奉獻半世紀. 《联合报》. 1996-10-27 (中文(台湾)). 
  10. ^ 郭姿均. 陳金山除夕燒掉病人的帳簿、陳清森去年婉拒提名後來遽逝 代領醫療奉獻獎 家人淚盈眶. 《联合报》. 1999-05-02 (中文(台湾)). 
  11. ^ 罗建旺. 老傳教士 正港台灣人 服務台灣半世紀 終於等到這一天 六人獲永久居留證. 《联合报》. 2003-01-25 (中文(台湾)). 
  12. ^ 简惠茹. 25萬人次捐款 聖母醫院老人醫療大樓竣工. 《自由时报》. 2017-01-22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中文(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