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药王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药王庙
药王庙正面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台南市中西区金华路四段86号
主神药王大帝
建立时间 清朝 康熙23年(1685年)
地图
地图
汉语名称

台南药王庙是昔日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也是全台药王庙的开基祖庙,主祀药王大帝,位于台南市中西区。目前为重建后的钢筋水泥建筑,不过仍保留了旧庙的一些木石构件、乾隆五十三(1788年)的“福寿我民”牌匾、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楹联及香炉、同治八年(1869年)的签桶。

另外在药王庙的右前方有祭祀“榕松公”之小祠,据说是一棵已有三百年历史的老榕树

沿革[编辑]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知府杨廷理所书之“福寿我民”匾。

药王庙的创建年代一说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另一说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道标千总姚广提议建造。原先的药王庙是在西定坊北势街尾,后来因为原庙狭窄而信徒日众,便另择今址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庙。时任台湾道蒋允焄亦有参与修庙事宜,故在庙中供奉有其长生禄位。当时庙深有三进,规模比今日宏大。之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有重修过,历代亦有数次重修。 而到了民国五十八年(1969年)时,因为要建设协进街而拆毁了庙宇后方,只剩下前殿。后来于七十五年(1986年)便在前殿之土地上再次重建,七十九年(1990年)安座后遂成今貌。

特色[编辑]

与一般寺庙的坐北朝南方位相比,药王庙是少见的坐西朝东。有一说因为该庙主祀药王大帝,面向东方有迎向生命之意。台南有“五马朝江一回头”[1]之说,那“一回头”即是指药王庙。

奉祀神祇[编辑]

一楼
三楼
庙前右侧
  • 榕松公

主祀神之争议[编辑]

该庙主祀药王大帝,庙方认为乃神农氏,但《台南市市区史迹调查报告书》一书认为应为古代名医扁鹊。另外还有其他说法说主神是韩康孙思邈韦慈藏章善俊等。不过《台南市市区史迹调查报告书》认为因该庙例行祭典是农历四月廿八日,又高士奇《扈从西巡日录》中有写说“药王庙专祀扁鹊”,且若专祀神农应称“药庙”而非“药庙”,故主祀之神应为扁鹊而非神农。[2]

三协境[编辑]

南沙宫金华府药王庙所共同联防之区域,并以风神庙为主庙,防御区域是在城外五条港之南河港和南势港。

图片[编辑]

相关[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注释[编辑]

  1. ^ 五马指的是台南五间坐东朝西的庙宇:小妈祖庙广安宫小关帝庙水仙宫开山宫。这五座庙朝向位在台南西边的台江内海以保佑海上行船的平安。
  2. ^ 出自《台南市市区史迹调查报告书》(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1979/06/30),164页

参考资料[编辑]

  1.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128页. ISBN 957-30880-4-5. 
  2.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年8月: 35页. ISBN 978-986-678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