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历史年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为台北历史大事年表

西元 纪元年号 事件内容 备注
前5000年 - 先陶文化 圆山遗址
前2700年 - 大坌坑文化 圆山遗址,B.C.5000年-B.C.2700年
前1000年 - 芝山岩文化 圆山遗址,芝山岩遗址,B.C.1600年-B.C.1000年
前500年 - 圆山文化 圆山遗址,芝山岩遗址,关渡B.C.2800-500年
200年 - 植物园文化 植物园遗址,圆山遗址,芝山岩遗址,B.C.1000-200年
1000年 - 十三行文化 圆山遗址,芝山岩遗址,十三行遗址,新庄遗址
1600年 - 平埔族文化 史载已有平埔族凯达格兰族活动纪录
1624年 - 荷兰占领台湾南部 以台湾台南为主
1626年 - 西班牙占领基隆 -
1632年 - 西班牙传教于台北凯达格兰族北投等社 -
1643年 - 荷兰取得西班牙的台湾北部领地 -
1654年 - 荷兰人绘制《大台北地图 首度出现台北市地图
1661年 明永历15年 郑成功占领台湾 以台湾南部为主的郑氏王朝开始
1662年 永历16年 郑成功去世 郑经即位
1681年 永历35年 郑经去世 郑克塽即位
1683年 清康熙22年 郑克塽降清 征台清将施琅被册封靖海侯
1694年 康熙36年 郁永河到台北采硫磺 与北投,麻少翁社(今士林)等平埔族23社交易
1709年 康熙48年 泉州人陈赖章垦号开垦大佳腊地方 今万华,大龙峒,大稻埕,松山
1712年 康熙51年 赖科于关渡设庙 -
1714年 康熙53年 皇舆全览图完成 清代地图首度出现台北市
1724年 雍正2年 新竹垦民开垦台北景美 -
1729年 雍正7年 人廖简岳开垦公馆一带与平埔族冲突 简岳数百人全数阵亡,清下连坐禁令不准汉人越界
1731年 雍正9年 台北县八里设巡检范围达台北市 台北南港北投
1740年 乾隆5年 郭锡瑠开垦台北 漳州人首度大量移民台北,今中仑松山
1741年 乾隆6年 何士兰开垦台北士林 八芝兰地区
1742年 乾隆7年 泉州人周黄清开辟台北市木栅 -
1743年 乾隆8年 泉州人张启祥开垦木栅 -
1744年 乾隆9年 泉州人高培全开垦木栅 -
1746年 乾隆11年 清朝开放中国移民携眷来台的禁令 官员仍禁止携眷
1747年 乾隆12年 开放携眷来台禁令,补附条件 携眷来台需在一年内实行
1752年 乾隆17年 漳州七县移民于建芝山岩惠济宫 台北士林
1754年 乾隆19年 开放携眷来台禁令,补附条件 携眷来台需在一年内实行
1759年 乾隆24年 淡水都司移至台北艋舺 仍称淡水厅,台北市首度设立之行政中心
1766年 乾隆31年 清朝设理番同知 台北平埔族归北路管辖
1776年 乾隆41年 清廷废止官员不得携眷来台的禁令 -
1787年 乾隆52年 林爽文民变,波及松山艋舺内湖 领袖为林小文
1802年 嘉庆7年 泉州同安首开大龙峒 44家店铺,俗称四四崁
1805年 嘉庆10年 大龙峒保安宫落成 泉州同安信仰中心
1808年 嘉庆13年 居民开垦锡口水返脚道路 松山汐止
1808年 嘉庆13年 设于台北艋舺的都司改艋舺县丞 今万华,官方文书首度出现艋舺
1819年 嘉庆24年 台北艋舺设营署 -
1824年 道光4年 台北艋舺设参将 台北成为台湾北部军事与政经中心
1824年 道光5年 台湾班兵常设于台北营 设于艋舺,台北一词首度出现于文书
1825年 道光5年 设军工厂于艋舺 兼办樟脑
1825年 道光5年 艋舺营署升格为参将 -
1831年 道光11年 移八里官仓至艋舺 -
1833年 道光13年 禁采北投硫磺 -
1841年 道光21年 芝山岩文昌宫设义塾 台北士林
1846年 道光26年 台北地区漳泉械斗 八芝兰与艋舺
1853年 咸丰3年 漳泉等四县籍顶下郊拼 艋舺祖师庙毁,同安人败走大稻埕
1859年 咸丰9年 英国要求艋舺亦设通商码头 于艋舺设海关
1859年 咸丰9年 漳泉械斗 漳州所居旧士林全毁
1875年 光绪元年 清朝批准台北建立一府三县 沈葆祯奏
1879年 光绪4年 台北城开始筹款兴建 陈星聚
1882年 光绪7年 台北城正式动工 台湾道刘璈与台北知府陈星聚兴建
1884年 光绪9年 中法战争爆发,一度危及台北 攻击至暖暖
1884年 光绪9年 台北府城完工 面积一点多平方公里,大稻埕与艋舺中间
1887年 光绪12年 设铁路总局于台北 北门附近
1888年 光绪13年 在台北试行电灯与邮政 城内
1894年 光绪19年 巡抚邵友濂奏请正式将台南府迁至台北 实际上行政中心已移
1895年 光绪20年 台湾民主国成立 维持数天
1895年 明治28年 台湾日治时期开始 台湾总督府仍设台北
1899年 明治32年 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于台北成立 今台湾大学医学院前身
1900年 明治33年 台湾总督府拆除台北城 只留四座城门
1900年 明治33年 大稻埕成立台北天然足会 黄玉阶
1904年 明治37年 台北成为全台湾人口最多城市 不含中国人,达八万人
1910年 明治43年 台北开始通行公共汽车 台北-圆山
1914年 大正3年 台湾同化会成立于台北 隔年解散
1928年 昭和3年 台北帝国大学成立 国立台湾大学
1935年 昭和10年 举行始政四十周年记念台湾博览会
1935年 昭和10年 台北出现第一座红绿灯 荣町通
1945年 昭和20年 盟军加强空袭台北 台北大空袭
1945年 民国34年 二战结束 台湾进入国民政府时期
1947年 民国36年 二二八事件 起火线于台北大稻埕
1949年 民国38年 台北发生四六事件 台大、师大
1951年 民国40年 吴三连获选为台北市长 台南人成为第一位民选台北市长
1956年 民国45年 双十节举行国庆阅兵 是历年中华民国国庆在台北举行阅兵中参与校阅之三军人数、车辆及飞机数最多的一次
1957年 民国46年 台北发生刘自然事件 美国驻台北大使馆遭捣毁
1961年 民国50年 瑠公圳分尸案 -
1967年 民国56年 台北升格为直辖市 -
1982年 民国71年 李师科抢劫土地银行古亭分行 台湾第一宗银行抢案
1987年 民国76年 台湾解严 -
1988年 民国77年 台北发生农民与警察冲突 总统为李登辉
1990年 民国79年 野百合学运 -
1994年 民国83年 台北市政党轮替 陈水扁当选改制后首届民选台北市长
1996年 民国85年 台北第一条捷运开通 台北捷运木栅线
1997年 民国86年 白晓燕命案 台北治安危机
1998年 民国87年 国际地方政府联合会“世界首都论坛”于台北市召开 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市长陈水扁主持、总统李登辉接见
1999年 民国88年 九二一大地震 台北东星大楼倒塌,全国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建筑
2000年 民国89年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政党轮替 陈水扁当选总统
2001年 民国90年 纳莉台风 台北车站与捷运淹水
2003年 民国92年 SARS疫情 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封院
2004年 民国93年 3月20至4月20蓝营集结府前抗议 三一九枪击案总统大选国民党败选
2004年 民国93年 台北101正式落成启用 落成时为世界第一高楼,目前是第二高楼
2008年 民国97年 中国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台与江丙坤在圆山饭店举行第一次江陈会谈 场外爆发严重警民冲突
2009年 民国98年 主办听障奥运
2010年 民国99年 主办国际花卉博览会 展期至2011年4月

参考资料[编辑]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黄昭堂著,《台湾总督府》,台北市,鸿儒堂出版社,2003年。
  • 庄永明著,《台北老街》,台北市,时报出版社,1991年。
  • 绪方武岁著,《台湾大年表》,台湾文化出版社,1943年。
  • 李干朗著,《台北市古迹简介》,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1998年。
  • 又吉盛清,《台湾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卫出版社,1997年。
  • 黄称奇,《撑起的年代》,台北,悦圣文艺,2001年。
  • 陈汉光、赖永祥编,《北台古舆图集》,台北市,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