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野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野桥
明野桥南岸桥墩
坐标22°58′18″N 121°07′05″E / 22.971639°N 121.117996°E / 22.971639; 121.117996
跨越鹿寮溪
地点台东县延平乡
官方名称明野桥
维护单位省政府公路局(原)
设计参数
桥型钢索吊桥
历史
开通日1933年
关闭日1956年以后
地图
地图
明野桥北岸墩座

明野桥为一座位于台湾台东县延平乡武陵村的钢索吊桥,该座吊桥横跨于鹿寮溪之间,最初兴建于日治时期,目前因年久失修荒废后桥面崩塌废弃,仅分别保留两座墩座于鹿寮溪的两岸[1]。明野桥仅存的两座墩座,也是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所兴建花东公路之间至今保留最完整的桥墩[2]

沿革[编辑]

日治时期[编辑]

台湾总督府在进行贯穿花东纵谷之间的道路工程中,于现今台东县延平乡的两条溪流,鹿野溪与鹿寮溪分别兴建了鹿野桥与明野桥来横跨两条溪流[2]。其中,明野桥于1933年(昭和8年)完工。而这条钢索吊桥因宽度足够,因此可通行车辆,也是当时居住在武陵村的原住民族人通行的主要道路之一[2]

战后时期[编辑]

二战战后,台湾由国民政府接管,明野桥持续扮演着台东县南北交通的重要孔道,然而,因花东纵谷公路的交通流量持续增加,但明野桥本身的桥面宽度已不足以负荷交通量,因此有改善的意见持续出现[3]。直到1965年12月,省政府公路局于明野桥右侧另兴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并命名为武陵桥,而此时明野桥的角色逐渐被取代[1]。最后因年久失修,桥面塌损崩坏,仅剩下吊桥两端的墩座保留至今[2]。1995年后,位于武陵村更外侧的新武陵桥完工通车后,主要行车动向再度改变,因此今日旧武陵桥常作为当地武陵村村民溪流两岸的交通桥梁[2]

诸元[编辑]

  • 桥梁类型:钢索吊桥。

参见[编辑]

资料来源[编辑]

  1. ^ 1.0 1.1 郑安睎. 台灣原住民族數位資源交流平台 影像.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文化园区管理局 . 2012-09-14 [2016-08-09] (中文(台湾)). [失效链接]
  2. ^ 2.0 2.1 2.2 2.3 2.4 黄尹铿. 鹿野大圳武陵社區水利公園 (PDF). 财团法人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2013 [2016-08-09] (中文(台湾)). 
  3. ^ 建議政府飭公路局速予加寬花東公路明野橋面以利交通安全案。. 中央研究院 . 1998-12-21 [2016-08-0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