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徐釚

qiú(1635年—1708年),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吴江县)人,明清政治人物。

徐釚于崇祯八年(1635年)十二月初四出生,早年以计东为师,读书于南州草堂。后入宋实颖门下。少年成名,失意于科考。康熙七年(1668年),好友程康庄任芜湖郡司马,招徐釚入幕。十一年,徐釚应计东之邀遂至北京,与朱尔迈冯溥周在浚宋思玉周纶王鸿绪汪懋麟纪映锺等有唱酬。[1]龚鼎孳于临殁谓梁清标曰:“负才子如徐君,可使之不成名耶?”康熙十七年(1678年),朝廷诏博学鸿儒,梁清标荐举徐釚,康熙十八年(1679年),登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2]参修《明史》,著俞大猷戚继光刘显马芳诸大将军传,行文缜密,“一时推大作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因病告假归里,二十五年(1686年),入京补官翰林院检讨,因与同官争修改史稿而被外放,[3]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辞归。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帝南巡至吴江,徐釚偕在籍诸臣接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月二十一日,卒。另著有《南州草堂集》、《南州草堂续集》、《词苑丛谈》、《南洲草堂词话》、《枫江渔父图咏》等。[4]

注释[编辑]

  1. ^ 见《词苑丛谈·纪事四》:纪映锺和云:“澹烟浓树月城东,节过天中。北窗高卧谁呼起?醉乡深、深处宜侬。几点白鸥横渚,一双紫燕穿风。西山螺翠晚来工,雨后难逢。南金满坐连球斗,也包容、弃蒯烧桐。羡尔相当旗鼓,百年鞭弭吾从。”徐倬和云:“枣花飞满坐墙东,病里愁中。晚凉天气催人出,且当杯、末问谁侬。酒浪平翻柳浪,裙风拖带荷风。掠波燕子晚来工,故意迎逢。看看日落银塘暗,乌啼上、金井梧桐。归去重申旧约,狗屠剑侠吾从。”周在浚和云:“酒帘飘飏尽桥东。绿树阴中。一时名士都相聚,斜阳里、倍觉愁侬。岸柳犹含宿雨,邻花暗递香风。多情孝穆句偏工。醉里欢逢。新词一阕歌将歇,似秋宵、夜冷梧桐。欲觅双鬟何处,且携銕板来从。”龚鼎孳和云:“客心摇曳住西东,柳絮空中。争传紫陌青帘下,倩双鬟、谱出欢侬。一阵催花梅雨,满帘消夏松风。五陵衣马鬬谁工?湖海相逢。唾壶击碎狂歌发,胜凄清、露滴新桐。寄语酒楼高李,论文吾欲过从。”
  2. ^ 清史列传》,71卷 ,802
  3. ^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推测:“釚罢官在康熙廿五年,时徐干学方官礼部侍郎,集中所谓宗伯叔是也。竟不能庇之。观读史有感,熟读周南太史记,只疑对禅胜河渠,似由与同官争史稿修改以致被放,而起爨则由小游仙诗莫羡吹箫王子晋,夜深花底自弹筝,未悉所指。知是时党争之烈也。”
  4. ^ 国朝诗人征略初编 ,11卷 ,4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