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达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达修(1906年—1983年),号篁川,别号少勋,南投县竹山镇人,诗人。[1]

生平[编辑]

张达修明治39年(1906)5月17日出生于鹿谷乡车𨐈寮(广兴村),后随父亲迁居竹山东埔腊(延平里)之醉草园,大正元年(1912)就读林圯埔公学校羌仔寮分教场,4年结业后入林圯埔公学校,大正8年(1919)自林圯埔公学校卒业。张达修的汉诗启蒙,传承祖父与父亲,后更远赴台南新化,拜师前清廪生王则修三槐堂门下,习诗文。回到故乡之后,开始讲学于坪子顶,在坪子顶青年团主办的汉文研究会教授汉文与诗学。昭和6年(1931),应新高博惠会之聘,至集集授课。于昭和8年(1933)经王则修之荐,远渡日本神户,任神户庄玉坡贸易商会秘书,同年庄玉坡经商失利,张达修于秋天返台。于昭和9年(1933)入台湾新闻社汉文部,主编汉文版及诗报。昭和16年(1941)赴上海世界书局,从事文化工作,战后返台,历任台中女中教员、竹山初中校长,及高雄市政府、台湾省政府农林厅、彰化县政府秘书、彰化自来水厂厂长、民政厅秘书(兼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委员)、兵役处专员等职。

张达修能诗文擅词章,博览唐宋诸家大集,尤推重杜工部、陆放翁,为贾景德所器重。1963年创立中兴吟社,任社长。1977年退休,1983年辞世,享年78岁,著有《醉草园诗集》,《醉草园文集》[1]

独子的政治冤狱[编辑]

张达修的独子张振腾,1950年4月12日,就读于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中兴大学前身,现改为台北大学)时,因参加读书会被警总抓走,被罗织参与“共匪的外围组织”,由军法处以“参加匪伪组织企图颠覆政府”之罪名开始4410天政治冤狱。张达修诗作多社会写实,于日治时期多指责日人不公平之对待,战后却仅描述天灾损害,不敢提及国民党政府之迫害,实因独子被羁于绿岛而有难言之隐,只能以诗“分明无妄竟成灾,文字悬知是祸胎。北望稻江频洒泪,锒铛有子未归来”来发其不平之鸣[2][3]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林宗慶、張達修與坪子頂漢文研究會》. 林文龙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台湾人‧台湾事》. 
  2. ^ 《張達修》文化部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2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4). 
  3. ^ 张达修, 张渊盛《天涯犹有未归儿:张达修汉诗白色恐怖悲歌》丽文文化,2014年

外部链接[编辑]

台湾古典文学家张达修手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研究院 数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