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若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若蒙(?—?),字公明北宋兖州仙源县(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仁玉玄孙,孔宜曾孙,孔延泽之孙,孔宗愿之子。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命他袭封衍圣公,兼任仙源县主簿。官阶宣德郎(正七品)。二月初四改任沂州新泰县主簿。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削减了曲阜孔庙孔林的洒扫户,庙户存三十八人,林户存三人。熙宁七年(1074年)将孟子升为四配,送到孔庙配享。宋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废除新法。元祐元年(1086年),中散大夫鸿胪卿孔宗翰请求孔子嫡裔不再兼任其他外地官职。高太后采纳,并且改封孔若蒙为奉圣公,许依旧带公爵出,令以次合袭封者权主祀事。每遇亲祠大礼及冬正朝位,许赴京陪位。朝廷将孔氏庙学改为孔、三氏学,设置庙学教授一名,学正、学禄一名。元祐五年(1090年),孔林孔庙洒扫户恢复旧制,庙户五十人,林户五人。元符元年(1098年)孔若蒙因监修祖庙坐事被罢免。由弟弟孔若虚嗣位。有子二人,孔端友孔端操

前任:
孔宗愿
北宋衍圣公
1068年—1086年
继任:
改封奉圣公
前任:
衍圣公改封
北宋奉圣公
1086年—1098年
继任:
孔若虚

参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历代孔子嫡裔衍圣公传》
  • 宋史·孔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