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兴村

坐标23°30′05.2″N 120°34′44.7″E / 23.501444°N 120.579083°E / 23.501444; 120.57908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塘兴村
旧称:塘兴村
塘兴村在嘉义县竹崎乡的位置
塘兴村在嘉义县竹崎乡的位置
坐标:23°29′52″N 120°34′52″E / 23.497668°N 120.581123°E / 23.497668; 120.581123
国家 中华民国
县市嘉义县
乡镇市区竹崎乡
区划16邻
面积
 • 总计5.1472平方公里
人口(2017年9月)
 • 总计994人
 • 密度193.11人/平方公里
 • 户数288
 性别比:109.26
(男性519人,女性475人)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村里代码10010140015

塘兴村中华民国嘉义县竹崎乡的行政区。落坐于竹崎乡南部,海拔150至450米之山坡地,北接龙山村、西接义隆村、南临白杞村、东临文峰村

该村面积为5.1472平方公里,行政区包含16个邻、288户、总人口数994人。

地理[编辑]

塘兴村位于海拔150至300米之山坡地,平均温度25度,位于朴仔溪上游。此村地质、气候、温度适合种植,遂以柑橘、柳丁、龙眼、茂谷柑、槟榔等经济作物为大宗。[1][2]

聚落历史[编辑]

塘下寮[编辑]

该地本来为糖廍下方所搭的草寮,故称为塘下寮,而其中塘兴村自古与白杞、文峰同属樟树坪,俗名塘下寮。

塘兴村[编辑]

源自嘉义厅大目根堡樟树坪庄四佰伍拾玖番地,1920年更名台南州嘉义郡竹崎庄樟树坪庄四佰伍拾玖番地于,1946年改名为竹崎乡塘兴村。[1]

教育[编辑]

塘兴村无教育单位,学童必须于临村的内埔国小、桃源国小、升平国中就学。[1]

文化资产[编辑]

塘兴村村民信仰道教居多

武当山庙[编辑]

塘下寮武当山庙供俸玄天上帝三山国王观世音菩萨,为刘姓祖先从广东省请来,并于1973年与现址建置。[1]

圣安宫[编辑]

为赖厝之庄庙,主神为五显圣帝,其祭祀圈还包含文峰村大坑之居民。

振兴宫[编辑]

此庙为无底潭之庄庙,主神为关圣帝君,为陈姓先民于大陆迁居于此地所携带之神像,于1912年建庙。

顶坪慈云寺[编辑]

此庙为顶坪之庄庙,主神为观音佛祖,为先民于大陆广东省梅县迁居于此地所携带之神像,非常灵验,最早观音佛祖供奉在十邻赖郭公厅,当时济世方式为早见的观落阴,后来法师去世后就失传了,后来佛祖神威显赫,要盖庙,于民国七十九年(1990)开始正式动土,民国九十年(2001)完工落成,现在固定每周三与初一十五晚上八点有开坛济世。

景点[编辑]

刘氏家祠[编辑]

塘下寮地区以石派刘氏为大世家族,遂有刘氏家祠“本思堂”,该家祠后山为百年老原始林,种有相思树、桃花心木树、榕树等 ,其中包括30余棵百年枫树可供人观赏。[1]

无底潭[编辑]

无底潭相传潭中乃有一蚯蚓吸取日月天地精华,直至潭面越来越广、潭深越来越深,遂称无底潭。[2]

番仔路科[编辑]

番仔路科:此地为缓斜的溪谷,为康熙末期汉人侵入阿里山邹族之芦麻产社,该社村民所行走之路线。[2]

出身名人[编辑]

塘兴村为竹崎椪柑的原乡,据该村耆老所言:

在日治时代由刘家盛、刘岳、刘糖等人先种植栟柑,光复后,乡长林顺先生在乡民代表刘瑞仁的柑橘园,选取优良果树的接穗,委托员林苗圃商代为接枝培植,接活之幼苗再带回竹崎育种,翌年由乡公所补助,以每棵一元卖给农民种植。

由于地质、气候、温度、湿度适合种植,加上品质、产量、收益皆不错,才推广到全乡。因此,林顺先生被称为竹崎‘栟柑之父’。[1]

  1. ^ 1.0 1.1 1.2 1.3 1.4 1.5 竹崎乡公所. 村里社區介紹. 竹崎乡公所.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1). 
  2. ^ 2.0 2.1 2.2 内政部地政司. 地理資訊服務網.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