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技研究园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家生技研究园区
National Biotechnology Research Park(英语)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政府机构
园区企业识别系统
基本信息
所属部门中央研究院
授权法源《国家生技研究园区联合会设置要点》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2018年10月15日
联络信息

国家生技研究园区
地址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一段130巷99号(202兵工厂原址)
网站nbrp.sinica.edu.tw

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又称为南港国家生技园区,是中华民国的国家型研究园区,2018年10月15日开幕,位于台北市南港区202兵工厂原址,是中华民国第一个跨部会组成的生技新药疫苗研发园区,参与机关包括中央研究院科技部经济部卫生福利部,总计投入新台币两百亿元打造[1]。其建构思维是以“转译医学”与“生技制药”为发展主力,建立国家生技研究园区个基础研究的基地后,再将研究成果交由周边园区进行产品开发及量产。[2] 国家生技研究园区是由政府带头投入更多资源的实验场域,并期望借此辅导及吸引民间投资,以扩大台湾生物科技产业规模、提升产值及提高附加价值。[3] 未来将串联新竹生医园区形成台北到新竹间的台湾生技产业研发走廊。[1][4][5]

生态争议[编辑]

在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筹设时,由于开发案现址原本具有丰富的原始沼泽生态,台湾作家张晓风曾于2010年投书《联合报》,并公开下跪,呼吁马英九政府不应将国家生技研究园区设置于早已缺乏素地的台北市[6]。2018年10月15日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开幕典礼,张晓风身穿黑衣、手拿“悲悼”布条,抗议中央研究院未做到生态保护的承诺;例如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原本有很多白鼻心,园区土地由国防部管理时期有时会有流浪狗咬死它们、但它们还不至于全部消失,园区土地改由中研院管理后它们却都不见了[7]

2011年6月10日,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环境影响评估大会有条件通过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开发案,附带条件包括:中央研究院应于园区营运前提交生技研发产业污水下水纳管标准及筛检;园区建筑物应至少取得5项指标的银级绿建筑标章;园区人工湿地复育区、生态保留区,应取得环境教育设施、场所认证,并提供民众作环境教育之用;园区规划恢复三重埤旧貌,应持续维持湿地生态及滞洪调节功能等。中央研究院院长翁启惠于环评大会强调,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开发案可开发面积仅9.6公顷,其余土地多用于生态保留区与湿地复育[8]

2018年10月,台湾原生植物保育协会常务监事兼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环境保护监督委员会委员陈世扬向《联合报》投诉,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到处充斥外来种福寿螺吃掉原生植物,施工单位更将稀少的多花鸭舌草当成外来种整个拔除。陈世扬说,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开发案环境影响评估是因中央研究院保证“生态先行”才有条件通过,中研院未履行监督之责,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环境保护监督委员会委员给的建议有如狗吠火车。《联合报》记者实地走访国家生技研究园区湿地,明显可见外来种小花蔓泽兰巴拉草吴氏雀稗翼茎水丁香翼茎阔苞菊粉黄樱绒花紫花藿香蓟,更有四处遭白绳围起的红火蚁丘;现场承包商指出,生态池里更有无数螯虾吴郭鱼、福寿螺[9]。2018年10月13日,中研院总务处处长范毅军带记者实地走访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生态池,承认两星期前他与另一学者共同发现红火蚁丘,已通报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并做初步防治;但国家生技研究园区从规划至今风风雨雨,历经各方努力才开幕,陈世扬的指控并不公平[10]

2018年10月14日,中央研究院发布新闻稿,指两星期前才发现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红火蚁丘,已通报农委会并做初步防治;并指台湾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外来种,而且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并非国家生态园区,不应该将国家生态园区标准用在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外来种天堂”指控对中研院并不公平。范毅军说,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环境保护监督委员会历次会议,中研院都有向委员报告外来种清除进度,中研院会接受委员的意见并改进,“比起开发之前,生态的改善太多了”。2018年10月15日,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副局长邹慧娟表示,通报纪录显示防检局本日才收到中研院针对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红火蚁相关通报,防检局已预定本月17日与国家红火蚁防治中心前往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勘查并决定如何处置;针对外界批评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外来种众多,如果中研院有需求,防检局会提供相关建议及协助[11]

参见[编辑]

参考来源[编辑]

  1. ^ 1.0 1.1 吴佩旻. 經濟、生態兼顧? 國家生技園區爭議聲中開幕. 联合新闻网. 2018-10-16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3) (中文). 
  2. ^ 總統視察「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7-10-24 [2019-09-15] (中文). 
  3. ^ 六大新興產業(98~101年). 国家发展委员会万维网. 2015-06-08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中文(台湾)). 
  4. ^ 副總統:我國生醫產業將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7-10-24 [2019-09-15] (中文). 
  5. ^ 卢金足. 陳建仁:打造台灣成亞太生技醫藥重鎮. 中时电子报. 2017-05-13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中文). 副总统肯定台中精密机械产业发达,有很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成为5+2创新产业的链接基地,对于生医产业的发展,行政院已规划“生医产业创新推动方案”,除了在竹北成立执行中心,并在台北打造国家生技研究园区。 
  6. ^ 吴佩旻. 國家生技園區今開幕 中研院長:經濟及環境兩者兼顧. 联合新闻网. 2018-10-15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7) (中文). 
  7. ^ 林志成. 國家生技園區開幕 張曉風悲悼. 中国时报. 2018-10-16 [2019-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中文). 
  8. ^ 王镇中、张甯惠. 國家生技園區環評 「有條件通過」. 环境资讯中心.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 2011-06-12 [2021-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中文(台湾)). 
  9. ^ 侯俐安. 國家生技園區 淪外來種天堂?. 联合报: A6. 2018-10-14 (中文(台湾)). 
  10. ^ 侯俐安. 中研院:園區綠意盎然 指控不公. 联合报: A6. 2018-10-14 (中文(台湾)). 
  11. ^ 许敏溶; 朱正庭. 紅火蟻入侵國家生技園區 中研院稱已防治2周遭打臉. 苹果即时. 2018-10-15 [2021-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