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专辩论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际大专辩论赛又称国辩国际大专辩论会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是由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大学和专科院校的学生参与的辩论会,历史可以追溯至1986的新加坡,一开始由新传媒集团主办,当时名为亚洲大专辩论会,199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开始与新传媒集团联合主办,辩论会也更名为国际大专辩论赛,当时该辩论会每2年举办一次。不过有高校在夺冠后宣布不再参加,而且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议题确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所以议题离实际生活和公共话题越来越远。2007年起正式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2011年的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在青岛市举办。[1]

亚洲大专辩论会时期[编辑]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举办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北京大学派队参加并取得冠军。1988年举办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复旦大学夺冠。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南京大学获得亚军。[2]

国际大专辩论赛时期[编辑]

1993年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由新加坡广播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地点依旧位于新加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选派复旦大学组织代表队参加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代表队成员有蒋昌建姜丰严嘉季翔何小兰和张谦六人,王沪宁俞吾金两人负责带队。当时的辩题有“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等,评委有哈佛大学学者杜维明和武侠作家金庸。复旦大学最终获得冠军。后来复旦大学出版社特地为此出版了《狮城舌战》。[3]

1995年第二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移师北京举办,并且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地点在新加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之间交替举行。由新加坡广播机构和中国中央电视台交替主办。当年南京大学获得冠军,评委有杜维明、王元化余秋雨、江平、孙康宜等人。[4]

1997年,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上马来亚大学夺冠(成员有胡渐彪),首都师范大学获得亚军,而且马来亚大学开始连续三届进入决赛。之后代表中国大陆参赛的队伍产生模式由指定改为公开选拔。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夺冠,并代表中国大陆参加1999年的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并获得冠军,西安交大的成员有路一鸣郭宇宽以及樊登。2001年,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上,武汉大学获得亚军。200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上,中山大学获得冠军,世新大学亚军,来自世新大学的黄执中获得最佳辩手。2005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上,电子科技大学代表中国大陆参赛并击败香港科技大学夺冠。[2]

参考资料[编辑]

  1. ^ 辩论会介绍. [202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9). 
  2. ^ 2.0 2.1 國際大專辯論賽 2005年. 
  3. ^ 张海钟编著. 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与理论探索.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9. ISBN 978-7-5643-5944-7. 
  4. ^ “国辩”二十年往事. 时代周报. 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