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家列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典经济学家(Classical Economist)一般专称自亚当·斯密开始,直到1871年“边际主义革命”为止,当中的经济学家,再加上部分发表有别于传统学说的德国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家”这称呼首先由马克思使用,用以说明李嘉图学派和更早期的经济学家们[1]。对于1871年之后兴起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学说有着对前人旧有学说革新之处,经济学史家为了区别彼此的不同,统称1871年之后、终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为新古典经济学家(Neo-classical Economist)。

此列表记录从1776年到1870年之前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1776年为国富论发表年份;1871年为威廉·史坦利·杰文斯发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的年份,因此本列表以经济学历史学界公认为现代经济学奠基之作的国富论发表年为开始,1871年为边际效用学说正式立足经济学说的一部分,也是所谓的新古典时代开始,所以列表以1870年为界作为本列表终结点。而且,本列表不限于传统定义的古典经济学家,对此作出的扩展意在把同时期的经济学家纳入列表内,因此本列表可理解为古典时期的经济学家列表

关于1776年之前的经济学家,请参看古代经济学家列表;1870年之后的经济学家,可参看新古典经济学家列表

为了阅读和使用上的便利,本列表所用正式译名一概以1949年以后北京商务印书馆刊行的著作所采用之译名为准,其他华语使用地区(如台湾地区和地区)采用之译名若有异于上述译名,则胪列在正式译名之后,以供参考。如果北京商务印书馆不同出版物对同一人物译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则以该人物的著作中文译本所用者为准。

排名一般不分先后,但列表整体仍以出生年份较早者为先,其次贷照其代表作发表年份为准则。

著作仅列出与经济学有关的学术论著,跟经济学无关系而作者发表的其他学术领域著作,例如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著)或英属印度史詹姆斯·穆勒著)并不包括在“代表作”一栏中。

无所属学派者[编辑]

大卫·休谟传世的经济学著作不多,仅有少数讨论货币利息的文章。他提出了原始的货币数量论,解释了货币数量和物价之间的关系。在其他的经济学问题上,休谟未有深入探讨。

亚当·斯密被主流经济学界奉为的“经济学之父”。因为他曾旅居法国,并和当地学者讨论过很多学术问题,所以他受重农主义影响很深。亚当·斯密熟悉法律,并在大学任教道德哲学[2],这门课包含了斯密的经济学,经济学成为英国高等学府的独立科目则是大约50年后的事,尽管如此,斯密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经济学家,紧接着的法国人萨伊以传播斯密的经济理论为己任,李嘉图和李斯特等经济学家莫不引用国富论章节评论和扩展它的理论。亚当·斯密既不属于英国的重商主义,也不属于法国的重农主义,虽然他颇受后者的思想影响,也认同重农主义的部分观点,因此他不属于任何当时的学术派系,而是作为新兴经济思想的人物独树一格。有关基本的价值理论上,亚当·斯密却拥护英国人威廉·配第主张的劳动价值理论。即使从国富论的内容看,可得知亚当·斯密自相矛盾:他也相信不同的生产要素都对生产有所贡献。另外,亚当·斯密亦发展了公共物品政的理论,亦即税收的四大原则。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影响了后来的李嘉图派经济学家,有助于建立自利的经济人假设。除此之外,边沁对经济学贡献不大。

萨伊以亚当·斯密学说的继承人自居,一生致力补充、修正和整理斯密的学说,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写作风格和范围模仿《国富论》,发展斯密经济学理论的同时,萨伊把斯密和同时代英国经济学家的著作翻译成法文,使这些著作得以被欧洲大陆的学者阅读。萨伊信奉较多斯密的观点,主要是有关自由贸易的部分,萨伊这种信念影响了后来法国的经济学家。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大卫·休谟

David Hume

1711年5月7日 1776年8月25日 先为苏格兰王国、后为英国 《政治论丛》 物价-现金流量机制(休谟定律)、早期的货币数量论
亚当·斯密(或译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23年6月5日 1790年7月17日 先为苏格兰王国、后为英国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旧称原富(严复翻译版本)[3]、《国富论》(王亚南、郭大力翻译版本[4] 开创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围、劳动价值论[5]生产要素[5]税收四大原则[6]、自由贸易[7]、劳动分工[8]
杰里米·边沁

Jeremy Bentham

1748年2月15日 1832年6月6日 英国 《经济科学的哲学》 功利主义[9]
让-巴蒂斯特·萨伊

Jean-Baptiste Say

1767年1月5日 1832年11月15日 先为法兰西王国、后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逝世时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政治经济学概论》 萨伊定律[10]三位一体公式[11]、经济学研究三分法[12]、自由贸易[13]

李嘉图学派[编辑]

爱德华·威斯特发表的小册子《论资本用于土地》表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回报递减律,但威斯特对经济学界影响很少,熊彼特评价他的时候推测威斯特未受同时代学者的注意,主因是他晚年前往印度担任法官所致,熊彼特认为威斯特是李嘉图学说的独立发现者[14],所以在《经济分析史》把他纳入李嘉图学派成员之一。

李嘉图的经济学主要表现为劳动价值理论级差地租学说和比较优势学说,早年的李嘉图为活跃于伦敦金融市场的证券经纪,42岁时退休研究经济学,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而成为19世纪早期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李嘉图以理论逻辑严谨见称,他不在意于现实情况,仅以逻辑论证经济理论。李嘉图晚年担任国会议员,对货币问题发表了诸多见解,使他成为“金块论争”“通货学派”的代表。李嘉图和他的两位朋友詹姆斯·穆勒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组织了学术团体,和当时的学者聚会讨论经济学。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在英国曾经风行一时,甚至影响到外国的经济学家,如马克思便深受李嘉图经济学影响。

凯恩斯批评古典经济学忽视有效需求时便这样描述李嘉图的学说:

“它的教言在实践上的严酷和难以接受反而使他具有优越性。它的可以被作为宏大而符合逻辑的上层建筑和基础使他具有学术上的瑰丽。[15]

詹姆斯·穆勒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作为李嘉图的朋友和学术上的支持者,在李嘉图逝世后仍推广李嘉图的经济学说,詹姆斯·穆勒的学说较像李嘉图,马克思说老穆勒无法解答李嘉图学说的缺点,但老穆勒却尽力使种种对李嘉图学说的批评以保持本身的逻辑连贯性来解决[16]。很多经济学史家,包括马克思和熊彼特怪责麦克库洛赫,因为麦克库洛赫的学说把李嘉图学说的要旨——劳动价值理论摒弃了,马克思称之为“庸俗化”[17]

威廉·汤普逊托马斯·霍吉斯金属于所谓的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他们引申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工人的劳动被他们的雇佣者所剥削。出于他们对劳动阶层经济分配的争论,熊彼特等学者将他们两人归类为社会主义者。凡勃伦和熊彼特凭分别把汤普逊视为马克思的先驱者[18][19][20]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爱德华·威斯特(韦斯特、苇斯特)

Edward West

1782年 1828年8月 英国、英属印度 《论资本用于土地》 边际回报递减定律[21]、对英国谷物法关于禁止外国谷物进口政策的讨论[22]
大卫·李嘉图(或译里卡多

David Ricardo

1772年4月9日 1823年9月11日 英国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劳动价值论[23]级差地租学说[24]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学说[25]、对英国谷物法关于禁止外国谷物进口政策的讨论、对英国赋税种类的讨论[26]货币价值的讨论、金块主义者
詹姆斯·穆勒(或译詹姆斯·密尔老穆勒

James Mill

1773年4月8日 1836年6月23日 英国 《政治经济学要义》 大致同李嘉图[27]
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或译麦卡洛克)

John Ramsay McCulloch

1789年3月1日 1864年11月11日 英国 《政治经济学原理》 生产要素的生产理论[28]
汤马斯·德·昆西

Thomas De Quincey

1785年8月15日 1859年12月8日 英国 《政治经济学逻辑》
威廉·汤普逊

William Thompson

1775年 1833年3月28日 英国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凡勃伦指出,汤普逊影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暗示他为马克思的先驱者[29]
托马斯·霍吉斯金

Thomas Hodgskin

1787年12月12日 1869年8月21日 英国 《通俗政治经济学》 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30]

李嘉图学说的对立者[编辑]

托马斯·马尔萨斯为首的一群经济学家并未形成一个学派,彼此的观点甚至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却不约而同反对李嘉图学派的经济学说。特别是劳动价值理论受到的非议较多,马尔萨斯等人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发展了另一个以个人感受——效用为主的价值理论。他们主张物品的价值应该取决于使用者对他的效用,也即是使用价值,后者是一种个人主观评价,与此同时这种评价和物品的生产成本互相适应,得出物品的自然价值。

李嘉图的地租学说也受到挑战,理查德·琼斯为当中的表表者。琼斯根据历史地理资料,认为李嘉图的级差地租学说不合乎现实,仅是一种不真实的逻辑推论,因为他发现古代和外国的地租制度与英国的制度并不相同,耕种者和地主的收获不一定按照李嘉图的地租规律分配。

塞缪尔·贝利的论文则主力针对李嘉图学派对价值规律的错误,熊彼特认为正是塞缪尔·贝利的“攻击”终结了本来就属于少数派的李嘉图学派对经济理论的支配地位[31]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年2月13日 1834年12月13日 英国 《人口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 人口增长速度超越粮食生产速度[32]、主张以商品所换取的劳动量作为商品价值尺度[33]供给和需求决定商品价格[34]
让·沙尔·德·西斯蒙第

Jean Charles de Sismondi

1773年5月19日 1842年6月25日 瑞士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政治经济学研究》 消费不足论[35]
汤马斯·查默斯

Thomas Chalmers

1780年3月17日 1847年5月31日 英国 《论政治经济学》
理查德·琼斯

Richard Jones

1790年 1855年1月20日 英国 《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来源》 研究历史上不同的地租制度,借此论证李嘉图级差地租学说不合符事实[36]
塞缪尔·贝利

Samuel Bailey

1791年7月5日 1870年1月18日 英国 有关价值的性质、尺度和起因的一篇批判性论文;主要涉及到李嘉图先生及其信徒们的著作

其余古典经济学家[编辑]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亨利·桑顿

Henry Thornton

1760年3月10日 1815年1月16日 英国 《大不列颠的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
罗伯特·托伦斯托伦斯上校

Robert Torrens

1780年 1864年5月27日 英国 《论对外谷物的贸易》、《论财富的生产》 比较优势学说[37]

、地租理论[37]

理查德·惠特利惠特利主教

Richard Whately

1787年2月1日 1863年10月8日 英国
詹姆斯·梅特兰,第八代劳德戴尔伯爵

James Maitland, 8th Earl of Lauderdale

1789年8月17日 1839年9月10日 英国 《公共物品富的性质和起源的研究》
纳索·威廉·西尼尔

Nassau William Senior

1790年9月26日 1864年6月4日 英国 政治经济学大纲 制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四大公理”[38]
塞缪尔·朗菲尔德

Samuel Mountiford Longfield

1802年 1884年11月21日 英国(爱尔兰) 《政治经济学演讲稿》 驳斥劳动价值论

法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编辑]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尼古拉·弗朗索瓦·卡纳尔

Nicolas-François Canard

1750年 1833年 法国 《政治经济学原理》 卡纳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较早使用数学公式在经济学研究上[39]
德斯蒂·特拉西特拉西伯爵

Antoine Louis Claude Destutt, comte de Tracy

1754年7月20日 1836年3月9日 法国 认为价值可被某种量度单位测量
夏尔·迪努瓦埃

Barthélemy-Charles-Pierre-Joseph Dunoyer de Segonzac

1786年 1862年 法国 《论劳工自由》 经济周期论的始创人
佩勒格里诺·罗西

Pellegrino Rossi

1787年7月13日 1848年11月15日 意大利
热罗姆·阿道夫·布朗基

Jérôme-Adolphe Blanqui

1798年11月21日 1854年1月28日 法国 《商业和工业史纲要》、《欧洲政治经济学史》 研究经济学思想历史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Claude Frédéric Bastiat

1801年6月29日 1850年12月24日 法国 《经济和谐论》
米歇尔·谢瓦利埃

Michel Chevalier

1806年1月13日 1879年11月18日 法国 《政治经济学教程》

经济地理学家[编辑]

杜能是一位德国容克地主,早年学习农业学,后来转为研究经济学。他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假设一个位于平原地区的国家,研究如何从地理方位配置其农业工业。杜能也是一名运用实证方法的科学家,他透过耕种自己的庄园和会计核算而研究地租理论,发现了建基于实验结果的级差地租学说,与李嘉图的逻辑推论产生共同之处,而杜能本人发表其见解之前,却并未阅读过李嘉图的相关文献[40]马克思马歇尔等后辈皆对杜能推崇备至[41]。杜能还建立了早期的边际生产力理论,此理论被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兹·克拉克发展成适用于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理论[42]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屠能

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

1783年6月24日 1850年9月22日 先为萨克森公国,后为普鲁士王国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边际分析[43]、级差地租[44]、工业区域分布[45]、资本最后生产力理论[46]

数理经济学家[编辑]

安托万·奥古斯丹·古诺是一名数学家,虽涉足经济学,但并未长时间从事经济学研究。唯凭着《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开创了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的先河。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安托万·奥古斯丹·古诺

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1801年8月28日 1877年3月31日 法国 《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 透过数学方法研究供给和需求[47]市场结构[48]、开创用数学技术研究经济学的先河

美国经济学家[编辑]

早期的美国经济学家并未形成任何学术派系,以下仅为当时具影响力的拥有美国国籍的经济学家。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亨利·查尔斯·凯里

Henry Charles Carey

1793年12月15日 1879年10月13日 美国 《社会科学原理》

社会主义者[编辑]

空想社会主义者/乌托邦经济学家[编辑]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实为各自独立的社会运动家。他们都活跃于建立提倡阶级平等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发表的著作多为政治学社会学著作,并无专攻经济学的相关著作。圣西门为贵族出身,但为了社会主义运动而变卖家当,晚年因投资失利被逼宣布破产,终其一生都为社会主义运动奔波。欧文为英国工厂主,曾在美国购买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社组织,但公社组织运作最终失败。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威廉·葛德文

William Godwin

1756年3月3日 1836年4月7日 英国
克劳德·昂列·圣西门

Claude Henri de Rouvroy, comte de Saint-Simon

1760年10月17日 1825年5月19日 法国
夏尔·傅立叶

Charles Fourier

1772年4月7日 1837年10月10日 法国
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1771年5月14日 1858年11月17日 英国 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社会主义者[编辑]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卡尔·洛贝尔图斯(或译罗伯搭斯

Johann Karl Rodbertus

1805年8月12日 1875年12月6日 普鲁士王国 《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五大原理》 日耳曼地区宣扬李嘉图经济学思想[49]工资铁律[50]劳动价值论[51]剥削理论
卡尔·马克思(旧译马格斯、马克斯) 1818年5月5日 1883年3月14日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Karl Heinrich Marx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发展了部分劳动价值理论银行推行无贷款[52],帮助个人创业

德国历史学派[编辑]

“旧”历史学派[编辑]

德国的历史学派可划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前者以罗雪尔为首,代表德国19世纪初期的经济学主流研究;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古斯塔夫·施穆勒桑巴特马克思·韦伯,代表19世纪晚期的新兴学术派系。本文只列出“旧”历史学派的学者。

一般来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不是旧历史学派的一员,但经济史学界皆同意李斯特与历史学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主张“国民经济学”应该按照世界各国各自的社会经济情况逐个研究,而不该寻找经济的普遍规律,这种研究方向奠定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方向。威廉·罗雪尔卡尔·克尼斯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是该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三位经济学家,他们的学说对后来美国的经济学家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少美国经济学家都曾留学德国跟随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学习,如美国边际效用学派的约翰·贝兹·克拉克便是克尼斯的学生。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Friedrich List

1789年8月6日 1846年11月30日 神圣罗马帝国,后来为符腾堡王国,因受政治逼害移居美国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创立以强调各国经济发展的国民经济学[53],批评萨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4]、主张日耳曼各邦建立关税同盟,以关税政策保护国内幼稚工业[55]、生产力理论[56]
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

Bruno Hildebrand

1812年3月6日 1878年1月29日 普鲁士王国 《现在与将来的国民经济学》 以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学
威廉·罗雪尔

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

1817年11月21日 1894年6月4日 先为汉诺威,后为普鲁士王国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德国历史学派的创立者,以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学
卡尔·克尼斯

Karl Gustav Adolf Knies

1821年3月29日 1898年8月3日 先为黑森,后为普鲁士王国 《从历史方法的观点看政治经济学》 以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学

折衷主义[编辑]

约翰·穆勒被一些经济学史家列为李嘉图派的追随者,甚至同时代人也视他为李嘉图学说的继承者,因为约翰·穆勒在自传中曾提及他的经济学知识得自属于李嘉图派的父亲詹姆斯·穆勒的私人教授[57]。但熊彼特指出,约翰·穆勒著书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学说已经距离李嘉图派核心理论“那么多远”[31]马克思在评论约翰·穆勒时,认为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是“最了无生气的混合折衷主义”[58],使用李嘉图学说的异议者的论据修补李嘉图派的理论弱点。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或译为约翰·密尔、小穆勒

John Stuart Mill

1806年5月20日 1873年5月8日 英国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 将李嘉图派的经济学说和批评者(如马尔萨斯)的学说互相混合成较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59]工资基金说[60]供给和需求[61]

穆勒的后继者[编辑]

图片 姓名 生年 逝于 国籍 代表作 相关理论
亨利·福西特

Henry Fawcett

1833年8月6日 1884年11月6日 英国 《政治经济学手册》
约翰·卡尔尼斯(或译凯尔恩斯

John Elliott Cairnes

1823年12月26日 1875年7月8日 英国(爱尔兰) 《政治经济学某些主要原理的新解释》 经济学方法论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 第一章 注1. 
  2. ^ 林森木. 《亞當·斯密關於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 : 亚当·斯密早期的经济思想. 
  3. ^ 亚当·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改譯版本序言. : 第7页. 
  4. ^ 亚当·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改譯版本序言. : 第8页. 
  5. ^ 5.0 5.1 亚当·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 第一篇第六章. 
  6. ^ 亚当·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 第五篇第二章. 
  7. ^ 亚当·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 第四篇. 
  8. ^ 亚当·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 第一篇第一章. 
  9. ^ А.В.阿尼金. 《科學的青春》. : 第288页. 
  10. ^ 萨伊. 《政治經濟學概論》. : 第一篇第十五章. 
  11. ^ 萨伊. 《政治經濟學概論》. : 第一篇第五章. 
  12. ^ 萨伊. 《政治經濟學概論》. : 中译本序言. 
  13. ^ 萨伊. 《政治經濟學概論》. : 第一篇第九章. 
  14. ^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157页. 
  15. ^ 凯恩斯.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 第38页. 
  16. ^ 詹姆斯·穆勒. 《政治經濟學要義》. : 中译本前言 vii. 
  17. ^ 麦克库洛赫. 《政治經濟學原理》. : 译序. 
  18. ^ 托尔斯坦·凡勃伦. 《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 : 第306页(卡尔·马克思和他的拥护者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19. ^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162页. 
  20. ^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345页. 
  21. ^ 爱德华·威斯特. 《論資本用於土地》. 
  22. ^ 爱德华·威斯特. 《論資本用於土地》評1688年設置的獎勵金. 
  23. ^ 大卫·李嘉图.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 第一章. 
  24. ^ 大卫·李嘉图.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 第二章. 
  25. ^ 大卫·李嘉图.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 第七章. 
  26. ^ 大卫·李嘉图.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 第八至十七章. 
  27. ^ 詹姆斯·穆勒. 《政治經濟學要義》. : 中译本前言. 
  28. ^ 麦克库洛赫. 《政治經濟學原理》. : 第三章. 
  29. ^ 托尔斯坦·凡勃伦. 《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 : 第307页(卡尔·马克思和他的拥护者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30. ^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161–162页. 
  31. ^ 31.0 31.1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160页. 
  32. ^ 马尔萨斯. 《人口原理》. 
  33. ^ 马尔萨斯. 《政治經濟學原理》. : 第二章第六节. 
  34. ^ 马尔萨斯. 《政治經濟學原理》. : 第二章第二节. 
  35. ^ 西斯蒙第. 《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 第二篇第六章. 
  36. ^ 理查德·琼斯. 《論財富的分配和賦稅的來源》. : 出版说明. 
  37. ^ 37.0 37.1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178页. 
  38. ^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六章. 
  39. ^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193页. 
  40. ^ 约翰·冯·杜能.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第一卷》. : 评杜能的《孤立国》 xiii. 
  41. ^ 约翰·冯·杜能.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第一卷》. : 评杜能的《孤立国》 xxviii. 
  42. ^ 约翰·冯·杜能.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第一卷》. : 评杜能的《孤立国》 xxiv. 
  43. ^ А.В.阿尼金. 《科學的青春》. : 第十五章 屠能和边际分析. 
  44. ^ 约翰·冯·杜能.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第一卷》. : 第一章第二十五节. 
  45. ^ 约翰·冯·杜能.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第一卷》. : 第一章. 
  46. ^ 约翰·冯·杜能.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第二卷》. : 第一章第九节. 
  47. ^ 奥古斯丹·古诺. 《財富理論的數學原理的研究》. : 第四章. 
  48. ^ 奥古斯丹·古诺. 《財富理論的數學原理的研究》. : 第五至七章. 
  49. ^ 卡·洛贝尔图斯. 《關於德國國家經濟狀況的認識——五大原理》. : 第35页. 
  50. ^ 卡·洛贝尔图斯. 《關於德國國家經濟狀況的認識——五大原理》. : 第11页. 
  51. ^ G.D.H. Cole's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Volume II Part II. London: Macmillan, 1960. p.21
  52. ^ 约瑟夫·熊彼特. 《經濟分析史 第二卷》. : 第127页. 
  53. ^ А.В.阿尼金. 《科學的青春》. : 第十六章 国家的工业教育. 
  54. ^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 第三十二章. 
  55. ^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 第三十四章. 
  56. ^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 第十二章. 
  57. ^ А.В.阿尼金. 《科學的青春》. : 第306页. 
  58. ^ 马克思. 《資本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三卷. : 第17–18页. 
  59. ^ А.В.阿尼金. 《科學的青春》. : 第十三章 折衷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60. ^ 马歇尔. 《經濟學原理 下卷》. : 附录十. 
  61. ^ 工资基金学说就是说明工资供给方面的资本,如何被需求方面的劳动人数瓜分,因此也是一种初期的供给和需求理论。

参考书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