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包凤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包凤起(?—1650年代),际霞河南南阳府南阳县[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包凤起是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2]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供饷到边疆,他亲自分发;事发后,剩余资金都回归公帑。朝廷商量崇文门剩余输入大府事例,让他转吏部,但没有事例援引,因此移官职方司。其时承平日久,禁军士兵大多被阉党偷偷霸占,包凤起大力查清,淘汰假冒和虚报的几万人,以个月省下粮饷六万多。都城多盗贼,他亲自为巡查缉捕,不久升为协职方司事,惟他谢绝请托,嫌弃交际,被贬谪重庆检校,在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奔走下很快恢复原官;包凤起在职方司任官六年,每次有大计,都力排众议,亲身任用,人才都奋勇争先。李瘦子率众数万,计划谋夺湖广,窥视南京,他决定肃清李瘦子,外任武昌副使;到任后,微服轻舟进入贼人巢穴,侦查虚实,带领军队剿灭李瘦子,斩杀敌寇万余人,于是乱事平定[1]

当时张献忠投降,要求给与襄阳一地驻军,声称让部下的家人寄居谷城而入城据守,分兵屯驻四周郊外。余应桂上疏请求监军,包凤起独自骑马到张献忠营内,互相结交。崇祯九年(1636年)朝廷大赦,命他带着二万两金到军前招抚,他上表“抚地、抚资、抚人”三事,但当事者不听从。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次反叛,襄阳府戒严,他改到荆南,登城巡江,风雨不改;患上寒湿肌肉委缩依然带病做事。适逢土寇阎文简乘乱聚众闹事,他乘轿带病镇压重兵,不久因病归归。朝廷再起用他为潼关参政,派遣侦察,严密防御;宣府的吕大器上疏推荐他,调任徽宁,但旧病复发告归。南阳失守,他带同父母到南京[3]

隆武帝继位,以包凤起在潜邸旧恩,召任武选郎中,依附何吾驺,擢升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巡抚应安金堡上疏争论,隆武帝不听。福京沦陷,他在永历五年(1651年)归乡,授徒以自给自足,几年后去世[4]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八·列传第二十四》:包凤起,字际霞,南阳人。崇祯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饷边,亲为分发;事发,余金悉还公帑。榷崇文门所羡输大府例,转铨曹以不事援引,移职方。时承平久,禁兵多为诸珰隐占,力为清核,汰冒虚几万人,月省饷六万余。都城多盗,躬为巡缉,随升协职方司事,绝请托,嫌弃交作,谪重庆检校。冢宰、司马交留,寻复原官。任职方六年,每有大计,辄排众议,身任之,故人才竞奋。李瘦子众数万,谋破全楚,窥留京,凤起以廓清自任,出为武昌副使。至官,微服轻舟入贼巢穴,侦其虚实,督大兵剿之,斩万余级,寇平。
  2. ^ 康熙《南阳县志·卷五·人物志》:包起凤【凤起】,字际霞,南阳人,天启丁卯领河南乡荐,戊辰登进士。
  3.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八·列传第二十四》:时张献忠降,求襄阳一郡屯军,声言寄家口谷城,乃入据守之,分屯众四郊。余应桂疏请监军,凤起单骑入献忠营,深与相结。九年大赦,命赍二万金赴军前招抚,上抚地、抚资、抚人三事,当事不从。十二年五月,献忠复反谷城,襄阳戒严,改下荆南,登陴巡江,风雨不辍。因中寒湿痿痹,犹扶病视事。会土寇阎文简乘乱啸聚,舆疾压以重兵,歼凶解从,地方已靖。引病归。再起潼关参政,建斥堠,严守御,朝推知兵。宣府吕大器疏荐自代,调徽宁,值夙恙作,告归。南阳陷,奉亲之南京。
  4.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八·列传第二十四》:绍宗即位,以潜邸旧恩,召武选郎中,党何吾驺,擢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巡抚应安。金堡疏争之,不听。福京亡,永历五年归里,课徒自给,又数年卒。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八·列传第二十四
  • 康熙《南阳县志》·卷五·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