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会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会码的全名是公会推荐中文内码,是中华民国的一种汉字字符编码,是台北市电脑公会所推动的中文内码。是在公元1987年(民国76年)7月24日召开的中文内码研讨座谈会中,由各厂商讨论后所产生[1]。但后来的使用情形不如大五码普及。

历史[编辑]

中文标准交换码(旧名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是中华民国政府为中文资讯处理制定的中文交换码方案,在1981年由国科会、教育部、中央标准局及主计处电子处理资料中心以专案作业小组推动编码工作,之后由1986年8月4日由经济部中央标准局(后改名为标准检验局)正式公布。

中文标准交换码是针对各系统之间资讯交换的需求,但各系统的内码没有统一,台北市电脑公会于公元1987年(民国76年)7月召开的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研讨及座谈会中,也希望订定内码研讨座谈会,统一各系统的内码,后续另外在7月份召开中文内码研讨座谈会,订定了公会码[2]

相关条目[编辑]

  • 大五码:繁体中文(繁体中文)社群最常用的电脑汉字字符编码。
  • 倚天码倚天公司在1980年代推动的汉字字符编码。

参考资料[编辑]

  1. ^ 高天助. 公會碼. 1995-12 [2024-04-29] –通过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 
  2. ^ 高天助. 公會碼. 乐词网.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