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潍坊市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山东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山东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山东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郑板桥[编辑]

郑板桥是江苏人,只不过在潍坊做过官,似乎不应算在潍坊名人中。--louer (talk) 20:08 2005年7月10日 (UTC)

郑板桥是名人并不是因为他的官员身份,而是他的艺术家身份。而作为艺术家来说,其一生中最鼎盛的创作时期是在潍县,而且其人其事在今天的潍坊有很高的知名度,列入潍坊名人是合理的。Langweibo (留言) 2008年6月28日 (六) 18:46 (UTC)[回复]

呼吁组织编辑团队,共同完善有关潍坊的条目。[编辑]

中文维基百科计划中有关潍坊的条目,现在基本算是空白。能否先成立一个编辑团队,通过制定一个详细的编辑目录和进度计划,以此来提高效率?同时团队还可以组织一些宣传,呼吁更多的人参与编写。顺利的话,或许能让有关潍坊的词条在短时间内有个飞跃。 大家谈谈看法吧。Langweibo (留言) 2008年12月19日 (五) 21:27 (UTC)[回复]

维基在潍坊乃至中国普及率甚低,改变现状谈何容易[编辑]

鉴于政府以前对维基百科的封锁,维基百科在那个时期几近成为台湾香港用户的专属百科,大陆人知之甚少,加之大陆方面很多人一是没有上网习惯,二是对维基百科没有兴趣,若是提议组建编辑团队,成员何来?

我建议,先组几个大陆的编辑团队,再慢慢向各级行政区推。Ciked (留言) 2008年12月21日 (日) 15:51 (UTC+8)

  • 这应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议题,中国大陆的编辑团很有必要,但这并不能满足具体某个小类目的需要。希望能有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对潍坊地区的条目进行有计划的编辑。Langweibo (留言) 2009年4月7日 (二) 04:28 (UTC)[回复]

关于外部链接[编辑]

我在“参见”里面添加了几个网站,这几个网站都是潍坊政府的官方网站和市政府用来宣传的网站。里面包含了许多关于潍坊的信息,但需要整理才能使用,有心人士可以一起帮忙。--魉皇鬼 (留言) 2009年5月21日 (四) 09:40 (UTC)[回复]

  • 由于过多连接不符合维基方针被删除,现将几个网站放在这里已供编者使用:
潍坊新闻网-潍坊通
潍坊门户网
潍坊国际风筝会官方网站
潍坊信息港
中国潍坊风筝网
潍坊风筝艺术研究交流协会官方网站
潍坊的编者很少,希望不是潍坊的维基人也可以从以上网站查取信息并参与编辑,大家一起努力将本条目改善。PS:以上条目为官方设置的网站,并不是散布广告。-魉皇鬼 (留言) 2009年5月21日 (四) 18:12 (UTC)[回复]

可否将【“鸢都”的由来】段落移至【历史】章节[编辑]

1、相对于一个城市的历史、地理、文化来说,【别名、英文名、旧称】仅仅是处在一笔带过的位置上。【别名的由来】那更是细枝中的末节了。
2、人们希望了解潍坊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在意其别名的来历。
3、如果把【“鸢都”的由来】单列一章。那【“weihsien”的由来】、【“潍县”的由来】、【“北海郡”的由来】、【“青州府”的由来】是不是也要单列。
4、参考目前的特色条目香港湘潭,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另外北京青岛等相对完善的条目也没有单列出类似的章节。
Langweibo (留言) 2009年5月30日 (六) 06:47 (UTC)[回复]
  • 但这个章节介绍的是潍坊的称号“国际风筝都”(简称“鸢都”)的由来,属于潍坊比较重要的一个事件。“潍县”是因为潍河流经,而“青州”是“土居东方其色青”,“北海”则是汉朝设立隶属于青州的郡,故事都过于简短,而且历史过于久远,故不至于单列章节。而且“风筝”是潍坊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牵扯到潍坊许多的标志性建筑、广场(如“风筝广场”、“风筝纪念碑”、“鸢飞大厦”等等);甚至潍坊的市徽都是风筝标志;故单列一章并不过分。-魉皇鬼 (留言) 2009年5月30日 (六) 16:02 (UTC)[回复]
  • (:)回应:我看了阁下所提到的4个条目,香港湘潭北京并没有类似于潍坊的特殊称号;而青岛是在北京奥运准备期间被授予“帆船之都”称号,是由《青岛奥运行动规划》提出并设计了徽标,目前国际认同度不足,青岛于世界知名更多是由于“青岛啤酒”和海滩旅游,而且世界上如奥克兰等城市也拥有“帆船之都”称号,不具有唯一性。而“国际风筝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国际”头衔的城市,由国际组织正式授名,具有唯一性,且其故事比较完整,故认为可以单列一段。--魉皇鬼 (留言) 2009年6月1日 (一) 14:12 (UTC)[回复]

我觉得假如一个别名的来由的确非常特殊,有历史意义,述说比较长的话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段落列出,比如作为历史中的一个分段落。但是目前这篇文章的内容我觉得没有达到这个地步。首先这个段落三分之二的幅度是解词,讲鸢与风筝之间的关系,与潍坊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名称的本身也是1988年才开始出现的,我觉得历史意义不是非常大。--Wing (留言) 2009年6月3日 (三) 04:55 (UTC)[回复]

  • (:)回应:前面讲述鸢与风筝关系的同时也解释了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鲁山(今潍坊境内);潍坊是风筝的故乡,这也是潍坊被授予称号的主要原因。--魉皇鬼 (留言) 2009年6月4日 (四) 16:21 (UTC)[回复]
    • 1、从《康熙字典》里引用的十几个出处综合来看,“鸢”字并不像是指一种凶猛的大鸟。其中错误的引用了《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而《说文解字》中并没有“鸢”这个字。另外,“鸢”的解释也不适合出现在本条目。
    • 2、没有更多的研究可以表明,风筝en:kite)起源于潍坊。这点非常重要,它可能会伤害到探索真正的起源。
    • 3、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中的“木鸢”不一定就是指风筝。而《韩非子》只是一部阐述个人思想的作品,不是一部史书。更何况从篇名《外储说左上》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此篇并不考究历史。即使忽略前面的问题,这些也不适合出现在本条目。
    • 4、墨翟不是潍坊人,甚至未必是山东人。他的生平现在是学界的争议问题,根据目前的几种学说,最多说他可能是鲁国人,而潍坊属于齐国。墨翟的生平也不适合出现在本条目。
    • 5、潍坊境内有鲁山,鲁山并不仅仅在潍坊政区内。
    • 6、“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后,才慢慢开始出现纸做的风筝,称为“纸鸢”。而“风筝”一词直到唐代才出现,晚唐时期,风筝上开始拴有用丝条和竹子做的响器(称为“竹笛”),放飞的时候风一吹动便会发出声音,因而有了“风筝”这个名字”更适合出现在风筝条目里,放在本条目并不恰当。——郎伟博 (留言) 2009年6月8日 (一) 23:2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