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布袋戏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已撤销的典范条目布袋戏曾属典范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6年2月8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2006年6月21日典范条目重审维持
2010年4月19日典范条目重审撤销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典范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Note icon
根据标记,本条目页需要您的关注。
福建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福建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福建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迁移自Wikipedia:台湾主题公告栏/每周提名讨论

布袋戏[编辑]

理由:内容颇有完整,只是可以写的东西不仅仅于此,尤其近几年的布袋戏发展只字未提。阿儒 14:51 2006年1月4日 (UTC)

支持

  • (+)赞成,我加了一些东西,还有附上一点照片,不过有些地方不好照,下次试看看照天地同右手控制的机关。--魔法设计师 08:15 2006年1月22日 (UTC)
  • 赞成。我已经开始写了耶!--KJ(悄悄话) 13:43 2006年1月6日 (UTC)
  • (+)赞成—相关资料请参考戏剧类数据库。 --mingwangx 14:15 2006年1月6日 (UTC)
  • (+)赞成: 大家加油!--子毓猫 06:18 2006年1月7日 (UTC)
  • 赞成基于保护文化遗产 :) Trudylan 09:30 2006年1月14日 (UTC)

--220.139.177.183 08:54 2006年2月11日 (UTC)*赞成。--Theodoranian|虎儿 =^-^= 15:07 2006年1月14日 (UTC)

  • (+)赞成 --爱索 15:08 2006年1月14日 (UTC)

反对

评论

最近的发展之一是,霹雳制作的争王记要在美国carton network上映了。

在美国官网是[1]

我之前己经把这部分加到霹雳布袋戏那去了。

在这要加写进去吗?写在那个部分?--User:ryhuang 8:53 2006年2月2日

想写一点阿忠布袋戏,不晓得加在哪一段好?主要作者提供一点建议吧--Orion@tw 15:59 2006年2月4日 (UTC)

待补足内容[编辑]

  • 李天禄的简介:台湾传统布袋戏的传承重要人物除了黄海岱以外,还有已逝的另位国宝李天禄先生(亦宛然系统),然而目前没有他的内容,我想这是需要补充的,记得李天禄有传记戏梦人生,应该是不错的资料来源。--魔法设计师 15:21 2006年2月5日 (UTC)

目前的条目有缺陷[编辑]

目前的条目对于台湾的情况介绍的过多,对于大陆的情况介绍的过少,不够中立,需要改进。--85.195.123.29 10:27 2006年2月1日 (UTC)

  • 对台湾的介绍多应该是因为这是台湾主题的条目提升计划之一的缘故,我相信大部分的台湾网友对其他地区的布袋戏根本没了解,更遑论添加内容,如果有了解其他地区布袋戏的详细内容,只要添加进去即可,与中不中完全无涉。--子毓猫 11:31 2006年2月1日 (UTC)

既然想要评选特色条目,就需要在质量上过关,如果对其他地区的情况不了解、没有提及,那就需要提高,需要改进,总之我人为现在的条目没有资格成为特色条目。--85.195.123.29 12:17 2006年2月1日 (UTC)

同子毓猫所言,内容方面仅是中国大陆地区不足,如果您对大陆布袋戏的资料取得便利,请协助建立,在台湾主题协作过程中,编辑者增加的内容多取自出版的专业书籍、论文,如参考书目所列。再次审视之后,条目内关于台湾部分只是为辅,主要介绍布袋戏的起源、型态音乐、演出方式、戏偶制作方面,并没有不中立之处。--KJ(悄悄话) 14:15 2006年2月1日 (UTC)

目前关于布袋戏的形态、音乐、方式、制作等方面,没有兼顾大陆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台湾的版本,需要加入福建、湖南等地的内容。--85.195.123.29 10:51 2006年2月2日 (UTC)

修改了有关布袋戏COSPLAY是台湾特有范畴的说法,目前大陆地区已开始大量出现类似活动。anavrin 2007年5月12日 (六) 19:56 (UTC)[回复]

移动自User Talk:KaurJmeb[编辑]

我用百度搜一下包含"布袋戏"但是不包含"台湾"的网页,返回116,000篇. 比如中华 . 闽南文化网布袋戏概述http://www.mnwh.org/xqwt_details.asp?OrderBy=6&news_id=978&fg_id=23&fg_id_1=80--85.195.119.22 13:45 2006年2月1日 (UTC)

掌中木偶 http://www.qzwh.com/ctys/zzmo/zzmo01.htm--85.195.119.22 13:49 2006年2月1日 (UTC)

福安布袋戏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qb/010608/4_3.html--85.195.119.22 13:51 2006年2月1日 (UTC)

邵阳布袋戏http://www.culture.hn.cn/whzt/whyc/sybdx.htm--85.195.119.22 13:53 2006年2月1日 (UTC)

也谈平阳民间布袋戏的由来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144/userobject8ai111236.html--85.195.119.22 13:55 2006年2月1日 (UTC)

柘荣积极抢救布袋戏http://www.ndjczx.com/ShowNews.asp?id=11326&ztid=0&mlb=7&xlb=0--85.195.119.22 13:57 2006年2月1日 (UTC)

振兴民间艺术 名师后人重演布袋戏http://www.pingyang.gov.cn/newscenter/Info_Read.asp?NewsID=47708&BigClassID=33&BigClassName=&SmallClassID=54&SmallClassName=&SpecialID=0--85.195.119.22 13:59 2006年2月1日 (UTC)

沿浦镇利用传统“布袋戏”宣传禁毒http://www.cncn.gov.cn/newsdetail.jsp?doc_id=20051108091845_299--85.195.119.22 14:01 2006年2月1日 (UTC)

欢迎光临宁德文化网! 本地剧种 (五)布袋戏http://ndwh.cn/Html/2005915111635-5.Html--85.195.119.22 14:06 2006年2月1日 (UTC)

觉得重要自己消化来写啊,别人没有消化简体裂化字的闲情跟义务, 连国际都没踏出去的东西跟财团产业化的产品比。再挑毛病就移到台湾布袋戏啊,不动手只动嘴条目会进步啊? (未签名留言:218.160.87.215 (Talk | 贡献) )

你要当缩头乌龟,移动到台湾×××,那也拦不住你,可是别忘了,那个×××的条目还是在的,写得好不好,中不中立,还是摆在那里的。--85.195.123.29 09:41 2006年2月2日 (UTC)

85兄的意见相当好,也欢迎您加入中国闽南地区布袋戏的相关内容。不过用“无‘中国布袋戏’内容就不能成为特色条目”的说法,个人觉得不太适合。例如,写的相当精采,也成为本周特色条目的道教,其内容对拥有全世界道教信徒比率最高的越南、香港及台湾只字未提(后来那台湾的道教部分是我加入的),也没有被以“不中立”为由,拒绝在特色条目大门之外。同时间,该条目也没有改成“中国道教”。另外,我甚至相信全中国十三亿人口现下“真正”的道教信徒搞不好还比台湾少。winertai 16:04 2006年2月1日 (UTC)

布袋戏绝对有潜力成为中文维基的轮展条目[编辑]

winertai兄的留言相当中肯,我觉得在社区里还是尽量避免轻易上纲上线的说法,之前的这个条目的确是台湾部分较多,原因并不是说有所倚重,只是参与提升的朋友基本都来自台湾罢了,50年后中国大陆的资料相对并不多,就像豫剧,肯定是河南的资料多些,但也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道教发源于古代中国,中国大陆资料较多也是正常,我们只只能是一步一步提升,不可能一下就作的很好,做条目大家都希望更够得到一些意见建议,以起来参与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有IP朋友提出了修改提升的建议,是好事,正好可以发挥维基多地区参与者互助的长处。其实要是互相理解,语言和措词上多多温和一些,就更好了,毕竟大家不是什么仇人,是来一起合作的。--边缘o^-^o留言 06:12 2006年2月2日 (UTC)

我同意边缘的发言,大家一起把条目写好,台湾人只要知错能改就可以了,特色条目一定要符合维基百科对于中立性的要求,那是维基百科的基石之一,马虎不得。以前的条目如果有问题,比如道教,那也要大家一起修改它。--85.195.123.22 09:35 2006年2月2日 (UTC)

知错能改?您这句话说得真奇妙!我想有的朋友对中立似乎有错误的认知,真正的中立不是由一个人所刻意去展现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客体,有自己的思想,何来中立可言;维基内所谓的中立是群体的知识交互激荡的成果,如果我不知道,那为什么要去管亚利安星系第79号行星上的布袋戏发展的情形?又为什么要接受您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即使您说这句话时的立场一点也不中立。--未命名 10:48 2006年2月2日 (UTC)

知错不改?没救了。是台湾人自己主动提出要评选特色条目的,而特色条目的要求是摆在那里的,现在的条目连维基百科最基本的要求:中立性,都做不到,还有什么脸面上首页?当然了,如果你们不愿意改,别人也没办法,死猪不怕开水烫嘛,人不要脸了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85.195.119.22 11:05 2006年2月2日 (UTC)


基本上,中立性的意思应该是“根据已知资料撰写条目内容语句的时候,不要站在偏向某一方的立场,不要加入价值观判断。”您说的东西(内容集中在某地区)跟所谓中立性并没有关系,那只是对其他地区资料不够完整而已。如果这一条之前都是台湾朋友写的,不清楚大陆的发展情形,所以写得比较少,那产生这种情况也是必然之事。这样是需要补充,但是不是符合评选特色条目的要求,又是另一回事。放上首页之后,也仍然可以继续补充。假定之前闽南的部分也写完整了,之后又跑出某省的人说他们也曾有类似剧种,这样不中立,您认为要怎么做呢?如果又跑出某国人说他们也有类似的东西,所以不能放上首页,您又觉得如何呢?既然您已经找了这么多资料,与其在这里争辩,我想还不如把您的时间花在资料的补充上面,直接补上去吧。 --Jessew07 11:23 2006年2月2日 (UTC)
你是怎么想出这样的定义的?你去看看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里的定义,“中性的观点就是您在编写文章的时候,要没有偏见(unbiased)、要公平地把各方的意见表达出来。”“用“没有偏见”(从“中立观点”出发)的文字就是要使那些文字不成为任何一个特定的观点的拥护者,反而我们要确保在争论中的各方的观点都能被公平地表达出来。”你凭什么加上“根据已知资料撰写条目内容语句的时候”?退一步讲,你问问KaurJmeb,她在提起评选之前知不知道有大陆方面的材料?你也可以翻一翻历史记录,那时候条目中已经有大陆的内容了,说明他们知道,我开始批评的是太少,太偏颇,而且当我提供了一些材料后,你们有些台湾人还不认错,还不改。现在你去比较一下我提意见之前和之后的差别,你就可以看出我的意见的价值了。--85.195.123.22 02:33 2006年2月4日 (UTC)
我还是坚持我对中立性的解释合乎Wikipedia原本的定义。英语NPOV条(括号内是我的直译):The neutral point of view is a means of dealing with conflicting views.(中立观点是处理相冲突看法的一种手段。) The policy requires that, where there are or have been conflicting views, these are fairly presented, but not asserted.(这个政策要求,当对一件事有相冲突的看法时,这几种看法都被公平地表达出来,但不是用断言的方式。)All significant points of view are presented, not just the most popular one.(所有重要的观点都必须表达,不能只表达最为人所接受的那一个。)It is not asserted that the most popular view or some sort of intermediate view among the different views is the correct one.(并不能断言最为人所接受的,或是几个看法折衷出的看法,就是对的。)Readers are left to form their own opinions.(读者必须有空间去形成他们自己的意见。)这分明是指针对某种特定内容(用我之前的话说,就是根据“已知资料”),有几个相冲突的观点时,撰写者不能只认定其中一种观点是对的,最好是各种看法都列上去。您在完整性上跟其他朋友发生了冲突,对于补充特色条目使其完整而言是好事,但以成文法来说此条目原本就不违反特色条目的规定,而这种冲突已经超出条目内容观点冲突的层次,故完全是另一回事。我认为您的意见有其价值,对本条目也有帮助,但还是希望您说话的语气可以和缓些。--Jessew0709:40 2006年2月4日 (UTC)
楼上的兄台说出我要说的话了,简单跟85兄讲好了,那就是这条的情况,和中不中立没关系,而是完不完整,了解您之前理解的错误了吗?了解了的话千万别知错不改哦!--未命名 14:15 2006年2月2日 (UTC)
你是台湾人,你的屁股坐在台湾那边,我理解,你们写条目的时候,不是从中性的角度出发,而是以台湾人的一孔之见取舍材料,太偏颇,提了意见还不知悔改,看看现在的条目,不是至少比以前更平衡了吗?--85.195.119.22 02:38 2006年2月4日 (UTC)
没有人否认完整性有缺,因为大家都知道少了贵孔之见,贵孔之见加上去自然令人欣慰,可是搞了半天,即使别人都已和你明说这和中立性无关,你还是继续地知错不改,继续地误用中立性对人扣帽子,这是谁的问题?--未命名 04:17 2006年2月4日 (UTC)

请问楼上的匿名用户大爷,台湾人错在哪里?你知道什么东西叫中立性吗?自己连规则都还没搞懂,就晓得来这边教训起人来了?我告诉你,维基就是不怕错误,怕的就是像您这种只会出张嘴皮、动辄批评他人的人。--Theodoranian|虎儿 =^-^= 16:03 2006年2月2日 (UTC)

这位叫Theodoranian的台湾管理员,劝你一句,不要随便叫别人大爷,难道你是青楼的小姐?台湾人错在哪里,我已经说了N遍了,你看不懂中文呀?那你还是去台语维基好了。什么叫中立性,Wikipedia:中性的观点写得很清楚。你自己连规则都不懂,还要当管理员,你真是昏聩呀。你自己去翻翻历史记录,你对这个条目改了半个字吗?你除了动嘴皮子还会干什么?--85.195.123.22 02:49 2006年2月4日 (UTC)

85兄在特色条目评选意见与此讨论栏所用的词句,(“俺”,“脸面”、“死猪”等等字眼)狂妄到无与伦比。我想,我最近听闻,中国维基人的绝对中立民主友善及无权威的恭俭让恐怕有部分是误传。尤其,85兄对道教的那几行“改善”竟是为了把布袋戏拉下来的“心机”,让我胆颤心寒。就此来看,台湾真是被中国儒教害了。winertai 17:36 2006年2月2日 (UTC)

俺是北方人,俺们的土话台湾人听不懂。俺们那里有句话,“人活脸面树活皮”,做人要知道羞耻。“死猪不怕开水烫”是俺们那里的俗话,专指那些没药可救的人,说的雅一点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俺在网上,各项属性都是正常值的三倍,而且俺只对台湾人没有好脸色。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中国有十好几亿人,俺只对台主战派中的一个。俺不只想着把这个条目拉下来,俺更愿意看到一个中立的、高质量的条目,俺帮你们提意见,帮你们找资料,帮你们修改,当然也是帮维基百科了,看看现在的修改,虽然还有很多欠缺,主要是还是多以台湾为尺子去衡量内容,视角还是从台湾出发的多一些,而不是从火星的角度出发,但是比较一下以前的版本,你们应该感谢我才对。孔子的学说害不害人,鲁讯、钱玄同他们一百年前就有过讨论了。--85.195.123.22 03:10 2006年2月4日 (UTC)

IP85.195.x.x用户,请注意你的礼仪,不要把BBS和论坛的讨论模式套到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事事讲求证据,你说你是正常值的三倍,请提出统计资料。台湾维基人行有余力尚可补充大陆资料,你坐拥当地第一手的珍贵资料,你又为你对你的文化了解了多少?大陆资料尚需台湾维基人补充,你又对你土地的文化贡献了多少?你的态度和行为,只是让人将你视为一个光说不做人罢了。维基百科中本来就存在着不同背景的人,请注意你的礼仪!--KJ(悄悄话) 11:41 2006年2月4日 (UTC)
今天请教了一位曾在闽南做过研究的朋友,他建议可以到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找资料,那儿保留了许多闽南文化的文献。维基既然实现了各地人呈现当地文化的的理想,也请大陆的朋友为自己土地的文化做一点努力吧!--KJ(悄悄话) 17:22 2006年2月3日 (UTC)

好啊,大家一起把维基百科的条目写好。--85.195.123.22 03:12 2006年2月4日 (UTC)

85兄,期待你的贡献。您多贡献些大陆布袋戏的内容,那还会有你认定的中立性问题吗?--魔法设计师 20:25 2006年2月4日 (UTC)

我要求85.195.132.22正式道歉。他在毫无事实根据的状况之下,说人是青楼小姐,已涉人身攻击,此外,并且对于台湾人极度不友善,发表“俺只对台湾人没有好脸色”、“死猪”等等言论,因此我认为他有必要对于上述不当言论做出应有的道歉表示。--Theodoranian|虎儿 =^-^= 05:44 2006年2月5日 (UTC)

我要求匿名用户85.195.xx.xx在2006年2月8日12:00(UTC+8时区)以前,在本页面另起标题道歉。否则我将发起投票请求将之封禁。--Theodoranian|虎儿 =^-^= 13:44 2006年2月5日 (UTC)

Stop![编辑]

上面的争论是我引起的,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赔个不是,然后相关的争论也请停止。

维基的理念就是“参与者互相尊重、友爱”,我想这是所有的参与者的共识,真正的参与者也会理性的自觉地遵守。如果这个争论现在停止,那么请接受我对大家诚挚的谢意。如果有哪一方认为还有话要说,我想与“布袋戏”具体内容无关的看法,可能这里并不合适,可以在聊天页或者互助客栈继续。如果在上面的争论中,有哪一位参与者事后认为自己当时有冲动或者不当的行为,并因此对一些参与者造成了伤害,可以私下里向相关的参与者道歉,本着尊重、友爱为原则的参与者也一定会接受您的真诚道歉。

我想说的是,wiki是和睦的地方,我把它看成是一种虔诚的宗教,也请大家认真的对待--边缘o^-^o留言 06:37 2006年2月5日 (UTC)

上面这位先生,你的修辞(谢意?歉意?)跟陈述逻辑(争论停止的话,就接受谢意)是不是怪怪的,在要求别人之前,先改进自己陈述的方式吧。--魔法设计师 14:12 2006年2月5日 (UTC)

停止与讨论无关的意见,尤其是人身攻击。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06:40 2006年2月5日 (UTC)

注意:任何用户,若继续发表与百科条目撰写或改进无关的讨论,或继续进行对个人或特定群体的人身攻击,将依既定封禁政策予以封禁,以维持维基社群及维基计划的目的、秩序、发展。谢谢。--roc (talk) 06:55 2006年2月5日 (UTC)

维基百科的目标是成为一部最高品质、自由开放的百科全书,依赖全球维基人协作奉献而完成。
编辑或讨论的目的是改进百科全书,不是伤害其他用户或群体的自尊或挑拨他们的情感。
就此,我们提醒您、感谢您遵守维基礼节、留意您的立场可能有局限、避免给人贴标签、慷慨赞扬、勇于认错、尽力达成共识
(参见维基五大基石方针与指引维基不是什么维基文明。)

抱歉之前我留言(上面~陈述的方式吧)的是我搞错了,跟边缘o^-^o赔不是。--魔法设计师 15:30 2006年2月5日 (UTC)


版权问题[编辑]

定场诗[编辑]

定场诗那段是我开头写的,因为本人并非布袋戏迷,也无接触布袋戏社群,所有资料皆整理自研究结果和文献。其实研究与文献的内容也都是著作访问调查布袋戏艺人或社群而来,谁为正统、谁为学术、谁雅谁俗,个人认为并非交由所谓“专家学者”来定。所以我把将出场诗和定场诗两者并列。另外,素还真的定场诗我将它删掉了,在Pili官网的版权声明中:“其所包含之语文著作、美术著作......及其他相关权权,均属于本公司所拥有。在未经本公司合法授权前,任何人均不得径自使用....,如有违反上述之情事时,本公司将依法追诉其相关民刑事责任。”我将定场诗视为语文著作之一,为了保险起见所以将该句删除。(我那时候选观音的定场诗也是以这个为考虑依据)--KJ(悄悄话) 08:19 2006年2月6日 (UTC)

没问题,其实你作的很好,雅俗并俱^^,不过素还真的出场诗其实是古诗词,但一时我也找不到出处,也不清楚霹雳公司是不是有改过,我这几天改找另一个没有版权问题但也蛮经典的人物出场诗补上,以证这个传统一直到最现代的作品都一直有保留。--魔法设计师 04:15 2006年2月7日 (UTC)

我找到ㄧ个可以用的电视布袋戏偶的出场诗了,是剑君十二恨的。十二恨是小改自张潮幽梦影一书,不过因为尚未实际见其书,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魔法设计师 13:20 2006年2月7日 (UTC)

戏偶[编辑]

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很执意要保留自创戏偶:蓝蝶这个字眼:现在的电视木偶都是有著作权的,所以我会一直强调蓝蝶是自创还有其名字,是为了证明为什么我可以用GFDL发表其照片,避免误会。但反之素还真以及其他霹雳、天宇等等的肖像权私有戏偶时,要小心不要将之变成GFDL的,那会变成侵权的状况(最好先征询过霹雳等公司的同意)。--魔法设计师 08:49 2006年2月7日 (UTC)

可以参考的新闻资料[编辑]

霹雳布袋戏进入美国电视频道[编辑]

台湾意象票选[编辑]

其他[编辑]

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写在霹雳布袋戏中,在北美的频道播出的事,我在两个条目中都先写了一点。台湾意象可以等票选结束后再写不急,百科还是不要太新闻化比较好。--KJ(悄悄话) 05:00 2006年2月7日 (UTC)

圣石传说[编辑]

应该是世界上第一部布袋戏电影吧,谁来写一下吧!--KJ(悄悄话) 07:27 2006年2月7日 (UTC)

录音[编辑]

我快录完了,结果发现后续又有很多重大更动.....,不想重录啦!中间大概有两三句闽南语,我需要有人纠正我的发音,谁可以帮忙?--KJ(悄悄话) 07:32 2006年2月7日 (UTC)

KJ,请问你是录什么音阿?不是太难的闽南语的话,我想我可以帮忙。--魔法设计师 12:42 2006年2月7日 (UTC)

就是口白那段“物,本事,四连白,对句,对话与动作,后场音乐”、“三分前场,七分后场”、“南海普陀自在,说法三千世界;佛法无边无量,凡人难到莲台”,我已经请人教我念了,谢谢。话说,我在考虑在后制时,要不要把定场诗加echo,哈哈哈(我有试加一下,还满好笑的)。关于录音的计划,请见:category:有声条目--KJ(悄悄话) 14:43 2006年2月7日 (UTC)
说起来巧,南海这一首诗,界是入声字,必须用活化石汉语(客、闽、吴、粤..etc)念这才能押韵,你选这首选的刚好呢。至于录音,需不需要变音成妖怪的声音阿?我可以帮忙喔^+++^。--魔法设计师 16:04 2006年2月7日 (UTC)

中日战争[编辑]

“戏偶”—“头”这一部分中,提到中日战争前后,具体是指哪次中日战争?需要明确。--Hamham 15:41 2006年2月7日 (UTC)

已改正,谢谢指教。winertai 07:33 2006年2月8日 (UTC)

太重[编辑]

不眠不休看了看香港网友的轮展作品,比较起来,现在布袋戏这条目似乎太重了。北京网友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意见,似乎点到的我们这条目的弱点。香港人作品似乎充满简洁,也像“从英文翻过来的”的条理分明。比较像我家放的大英百科。实在希望有更多维基先进来维基化这条目,让我来学学。winertai 05:11 2006年2月8日 (UTC)

布袋戏本就是ㄧ个大部头的题目,如果香港人写香港电影的条目的话,恐怕也是写也写不完吧?调理分明绝对必要,累文赘字当然是删之而后快(我自己自认有些语句写的不通顺/_\),但本来潜在内容蕴含量(仅限:布袋戏的发展历史、戏偶的介绍、戏剧的制作演出、传承名家)本就多的话,我觉得把必要的内容精掉是非常不妥的例如说:

1980年代起布袋戲雖然可以復播,但是被附加了許多不利布袋戲戲劇本身表現的限制。因此從1988年開始,黃家班布袋戲的表演重心,就正式從三台無線電視台轉往錄影帶市場了。

我觉得你这里就删的很不对,你这样删,变成黄家班好像是因为纯粹讨厌那些限制所以就出走,去做录像带市场。但那是哪些限制呢?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限制?我们现在知道实际上原文是指当年新闻局设的不合理的限制,已经严重影响戏剧的生存和观众的观感了。但你改成没有略述是什么样的限制,那变成是给人一种观感:喔当年黄家班是不满电视台的限制(一般人中性名词都是往好的想),反正自己已经坐大,就出去自己开拓别的市场,那是很不一样的。--魔法设计师 14:46 2006年2月8日 (UTC)

需要改进的地方[编辑]

整理自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存档:

  1. 文中多处使用“现今”等词,缺乏时间观念
  2. 师承关系中“锺五(又称锺五全或万灵师,潮调) - …… - 第四代有锺登风、锺登禄、锺登寿三兄弟 - 第五代锺秀智(由彰化水尾庄移居云林西螺) - 锺任祥创新兴阁 - 锺任壁”,省略号在这里出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3. 起源和历史部分是否应该在一起。

主要意见来自Shizhau。--KJ(悄悄话) 07:47 2006年2月8日 (UTC)

不自量力的改了,大家再看看。从这条目学到很多东西,谢谢KJ。winertai 07:54 2006年2月8日 (UTC)

客观与主观[编辑]

以这句为例:仍持续于出租店的被台湾消费者租售,可见此出布袋戏电影受欢迎的程度。,前句是客观描述,后句是主观判断。百科要做的是:写出客观的东西,下一句让读者自己做判断,而不是你帮读者下结论。如果那一句,是某某学者或出版品有记载,你也可以列出来。我的写作习惯是,该笔者的个人主观陈述不列入,但是如果是在多本出版皆有相同陈述,我会考虑列入。请大家参考。--KJ(悄悄话) 17:51 2006年2月8日 (UTC)

霹雳布袋戏部分[编辑]

我觉得不用着墨过多了,这段主要是在“历史”这个分段下,很多东西都可以以更简单的字带过去就好,详细的行销手法、耗资多少筹拍电影、或是因应政策改变演出......,都可以移到霹雳布袋戏这个条目下。--KJ(悄悄话) 17:55 2006年2月8日 (UTC)

改了。方才因故断线,登录名称变成211.79.XX.XX之IP,特志。winertai 08:06 2006年2月9日 (UTC)


汉语的音韵[编辑]

这里解释一下,并非特地拿闽南语跟国语(普通话、北京话)做比较,是只要南方的吴、闽、客、粤,都有不同程度比国语保留比较多古汉语的音韵,还有平、上、去、入四声(但不同语言还有更细分什么阴平、阳平之类的),所有很多古诗词用国语来吟颂有的只是平仄变了,有的是变成不押韵了,例如说孟浩然过故人庄,青山郭外斜的斜在闽系语言还是押韵的,在国语已经不押韵了。--220.139.177.183 08:54 2006年2月11日 (UTC) sorry这个是我,刚才忘了已经被登出了--魔法设计师 08:56 2006年2月11日 (UTC)

布袋戏的流派[编辑]

传统布袋戏的流派与音乐型态密不可分,包括初期泉州地区的配乐使用南管乐,因此又称作南管布袋戏;漳州地区主要使用潮调,又称作潮调布袋戏北管布袋戏约在19世纪20世纪形成,因为使用北管乐而得名。20世纪后又有结合平剧锣鼓点所形成的外江布袋戏,和采用歌仔戏唱法的歌仔调布袋戏
1930年代后,闽南地区的布袋戏根据音乐、词调、腔口、表演方式与戏路区分,分为南、北两种不同流派,南派盛行泉州,唱腔采用南调(傀儡戏戏曲引申过来的傀儡调),表演上则用唐代流传下来的梨园戏做派。漳州布袋戏则归属于北派,唱的是北调,如汉调昆腔京调等,表演上采用的是京戏做派。1980年代之后,随着布袋戏不断发展和文化不断融合,南北两派的界限已经较不明显。
布袋戏在台湾主要以戏曲和后场音乐分为南管派和北管派两个流派。南管派主要分布在北部,成员多出于泉州,称为“白字”,擅长文戏。北管派又有漳州的“乱弹”和潮州的“潮调”之分,擅长武戏,乱弹盛行于云林县斗六西螺斗南虎尾古坑二仑;白字盛行于台西麦寮褒忠东势四湖等地;潮调音乐在台湾普遍度不如乱弹和白字。

流派的描述分了三段,我不明白的是第一段的南管布袋戏,北管布袋戏和潮调布袋戏,怎么变成南派和北派的?第一段的北管布袋戏是在那里流行?第一段说漳州唱潮调,第二段说漳州布袋戏是北派(唱北调),是潮调变为北派了么?是归到北管布袋戏了么?

第三段讲台湾,这里的南管和北管是对应着第一段的南管和北管,后面又说悲观中还有一个流派是潮调,是说到了台湾潮调属于北管?还是说在闽南时北管就包括潮调。

这一段有点绕,那位给我解释一下--用心阁(对话页) 13:24 2006年2月24日 (UTC)

不自量力改了,请多多指教。winertai 04:36 2006年2月28日 (UTC)

布袋戏于东南亚[编辑]

大马
印尼


台湾一节是否拆分[编辑]

布袋戏在台湾的发展已将近本条目一半,且在台湾的发展也有别于传统布袋戏,足以拆分为独立条目。KRF留言2016年11月17日 (四) 02:2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