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ediaWiki讨论:Common.css/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请增加:

table.navbox {
    background-color: #f9f9f9;
    border: 1px solid #aaaaaa;
    clear: both;
    font-size: 90%;
    margin: 1em 0em 0em;
    padding: 5px;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

有的template里要用到,英文维基里有这个class (class="navbox") 地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MediaWiki:Common.css Canstudent 04:59 2006年11月30日 (UTC)cantudent

已经加上--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09 2007年1月10日 (UTC)

内嵌字型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

英文维基今天开始一个内嵌字型的实验(详见: [1]),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试看内嵌字型,专补一些缺字问题。--百楽兎 15:41 2006年12月25日 (UTC)

恐怕只是IE支援的吧?内嵌字型从IE5好像已经有了……--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00:13 2006年12月26日 (UTC)
有个叫 Microsoft Web Embedding Font Tool 的软件能制作 EOT 字体,教程见:让网页特殊字体轻松Show出来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 Web 字体的安全公告,见:嵌入式 Web 字体中的漏洞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 (908519)--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00:18 2006年12月26日 (UTC)
但是中文中缺乏的是EXT-B的甚至是EXT-C字,这未必能以内嵌字型完成的(涉及系统编码问题),而且Firefox不支援内嵌字型--翔风·艾伦·获加有事找我*^-^* 00:21 2006年12月26日 (UTC)
想了想,补汉字是件大工程,而且内嵌字型会变得很肥,除非大家都是FTTx,不然还是算了。内嵌字型就用来美化英数字或像英文维基一样用来补补拼音文字就好了。--百楽兎 04:00 2006年12月26日 (UTC)
有一个比较可取的方法,是在维基的server储起所有可以显示的字元(包括汉字以外的字元)的位图像,然后用户可以选择在系统不能显示文字时,调动内建的点阵字型图像作替代。--石添小草 01:35 2006年12月28日 (UTC)

多语言支持

建议增加语言伪类,以配合Template:lang模板实现对多语言字体和版式的选择。英文维基百科就是这样处理的:en:MediaWiki:Common.css

大语种一般系统和浏览器都有默认支持,所以只需要添加小语种。现在碰到的有藏语傣仂语蒙古语满语等:

[lang="bo"] {
  /* 藏文 */
  font-family: "Tibetan Machine Uni", "Microsoft Himalaya";
}
[lang="my"] {
  /* 缅文 */
  font-family: Padauk, Myanmar3, Parabaik, "MyMyanmar Unicode", Myanmar2;
}
[lang="khb"] {
  /* 新傣仂文 */
  font-family: "Dai Banna SIL Book", "Dai Banna SIL Light";
}
[lang="mn-Mong"], [lang="mnc"], [lang="sjo"] {
  /* 传统蒙古文、满文、锡伯文 */
  writing-mode: tb-lr;
  font-family: "Mongolian Baiti", "Daicing White";
}

Dalt (留言) 2009年4月29日 (三) 04:58 (UTC)

发现IE仍然不支持:lang,只好改用属性选择子。以上代码已经修改过,经测试对IEFirefoxOpera都有效。Dalt (留言) 2009年5月4日 (一) 02:21 (UTC)
增加了缅语Dalt (留言) 2009年5月12日 (二) 19:53 (UTC)

建议修改

请将

ol.references > li:target ,
sup.reference:target {
background-color: #DDEEFF;
}

改成

ol.references > li:target ,
sup.reference:target,
cite:target {
background-color: #DDEEFF;
}

其用途在于{{harvnb}}里头二次跳跃用到,即缩减在注释时参考书目,然后跳跃到参考书目,第二次跳跃后不会反白/高亮度显示。正确效果如en:243 Ida,目前未修正版本演示如条目广义相对论焊接等等。多谢。--Zanhsieh (留言) 2009年5月23日 (六) 17:18 (UTC)

另英文维基有这项:en:MediaWiki:Common.css--Zanhsieh (留言) 2009年5月24日 (日) 22:23 (UTC)
完成--Liangent (留言) 2009年5月25日 (一) 10:18 (UTC)


Resolved

请见MediaWiki_talk:Common.css#建议修改,感谢。--Zanhsieh (留言) 2009年5月24日 (日) 00:26 (UTC)

效果应该没问题,但把cite:target全部加上会不会影响其他地方?或者,先给{{Citation}}加上一个class?--Liangent (留言) 2009年5月24日 (日) 06:04 (UTC)
不会有问题。另外,:target 这个用法无法在 inline CSS 使用,因为它是 psudeo-class (跟 :hover, :visited 等是一样的),仅能在 in-page style sheet 使用。--Zanhsieh (留言) 2009年5月24日 (日) 17:45 (UTC)
完成,enwiki也是这样的。我原来是想说citation加class="xx",然后.xx来加颜色。--Liangent (留言) 2009年5月25日 (一) 10:14 (UTC)
多谢。--Zanhsieh (留言) 2009年5月25日 (一) 14:06 (UTC)

提议修改系统的CSS

如以上的图片所示,当一些条目像幽门螺杆菌一样,图片夹杂着文字时,图片的上方会十分紧贴著文字,甚至会遮盖部分文字。经过测试,发现在自己的monobook.css里加入如下的code可解决问题:

div.thumb {
border-top: 1em solid #FFFFFF;
margin-top: 1em;
}

由于这个问题应该是对大多数人都有影响的,所以在此建议管理员在系统的CSS设定档加入以上的code。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5月19日 (二) 21:59 (UTC)

没看懂是什么意思--Liangent (留言) 2009年5月20日 (三) 10:28 (UTC)
我所附上的图片显示幽门螺杆菌(这只是例子,其他条目同样存在问题)条目用不同浏览器浏览时所见的内容,条目里的两幅图片File:Helicobacter pylori.jpgFile:H pylori ulcer diagram ja.png太过紧贴其上方的文字(但是却与下方和左右两侧的文字保持一定距离),其中以IE的情况最糟,有文字更被图片遮盖而看不见。
我自己的解决办法是在自己的Special:MyPage/monobook.css加入那些code,加阔图片与上方文字的距离,你可以在自己的monobook.css测试,比较该条目前后的效果。如果你知道系统的那一个CSS负责有关的code的话,建议加入这些code。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5月20日 (三) 18:14 (UTC)
我认为应该与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monobook/main.css 有关,第438行开始(thumbnails)。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5月21日 (四) 09:55 (UTC)

是在说class为thumb的div有时会遮盖住文字的问题吧。已经把相应代码加入MediaWiki:Common.css。--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5月21日 (四) 13:53 (UTC)

顶部加宽可以解决问题,但长期以来的排版都是依著这个限制调整的,现在一变,全走了样。例如:
1. 凡在顶部的thumb图片皆犹如空一行向下,怪得很。
2. 数个thumb图片堆叠的排版,其行距变成两倍,明显不协调。
各位再考虑得失一下吧。--百楽兎 2009年5月21日 (四) 14:06 (UTC)
这么说,1em会不会大了点?--冻僵的河蟹talk·+ 2009年5月21日 (四) 14:36 (UTC)
或许1em的确太大,有待测试一个合适的数值,至于数个thumb图片堆叠的问题,或许要将bottom的数值相应调较?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5月21日 (四) 16:37 (UTC)
发现将<p>也一并修改,加大与下方margin,并相应缩小上方margin,可能效果更好。建议改成如下:
div.thumb {
border-top: 0.7em solid #FFFFFF;
margin-top: 0.7em;
border-bottom: 0.2em;
margin-bottom: 0.2em
}

p {
margin: 0.2em 0 0.8em;
}

请试试看。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5月21日 (四) 18:02 (UTC)

{{Navbox}}样式码

请管理员将“navigation boxes”一段旧源代码替换成以下英文维基en:MediaWiki:Common.css新源代码:

/* Default skin for navigation boxes */
table.navbox {            /* Navbox container style */
  border: 1px solid #aaa;
  width: 100%; 
  margin: auto;
  clear: both;
  font-size: 88%;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1px;
}
table.navbox + table.navbox {  /* Single pixel border between adjacent navboxes */
  margin-top: -1px;            /* (doesn't work for IE6, but that's okay)       */
}
.navbox-title,
.navbox-abovebelow,
table.navbox th {
  text-align: center;      /* Title and above/below styles */
  padding-left: 1em;
  padding-right: 1em;
}
.navbox-group {            /* Group style */
  white-space: nowrap;
  text-align: right;
  font-weight: bold;
  padding-left: 1em;
  padding-right: 1em;
}
.navbox, .navbox-subgroup {
  background: #fdfdfd;     /* Background color */
}
.navbox-list {
  border-color: #fdfdfd;   /* Must match background color */
}
.navbox-title,
table.navbox th {
  background: #ccccff;     /* Level 1 color */
}
.navbox-abovebelow,
.navbox-group,
.navbox-subgroup .navbox-title {
  background: #ddddff;     /* Level 2 color */
}
.navbox-subgroup .navbox-group, .navbox-subgroup .navbox-abovebelow {
  background: #e6e6ff;     /* Level 3 color */
}
.navbox-even {
  background: #f7f7f7;     /* Even row striping */
}
.navbox-odd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 Odd row striping */
}

.collapseButton {          /* 'show'/'hide' buttons created dynamically */
    float: right;          /* by the CollapsibleTables javascript in    */
    font-weight: normal;   /* [[MediaWiki:Common.js]]are styled here    */
    text-align: right;     /* so they can be customised.                */
    width: auto;
}
.navbox .collapseButton {  /* In navboxes, the show/hide button balances */
    width: 6em;            /* the vde links from [[Template:Tnavbar]],   */
}                          /* so they need to be the same width.         */

以便更新{{Navbox}}模板,谢谢。—lkopeter (留言) 2009年7月22日 (三) 18:35 (UTC)

补充:因为有用户不满现时{{Navbox}}的字体大小,故请求更新现有样式码,请管理员尽快跟进,谢谢。—lkopeter (留言) 2009年7月24日 (五) 15:11 (UTC)
完成--Jimmy Xutalk·+ 2009年7月26日 (日) 17:18 (UTC)

加入(或修改为)如下代码:

table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

目前非条目页面背景并非白色,而表格的背景是白色的,能看出明显的边界。--达师147228 2010年10月23日 (六) 12:48 (UTC)

把pre标签的内容斩开

建议修改MediaWiki:Common.css,把所有的pre标签的内容斩开,除去越界问题。

pre {
	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
}

word-break: break-all;是给旧版浏览器,如果有更新浏览器,除了Firefox外其他都用到word-wrap: break-word;。基本上只有Firefox两行都不支援。

--  废 话  +  2010年10月28日 (四) 09:13 (UTC)

pre是代码格式,代码是不应自动换行的。与其抱怨自己写的代码会越界,怎不想想加几个回车让它保持在界内。另外,如果打算用pre来实现非代码的功能,那么我觉得还是换一种好,pre内的内容是不会被繁简转换的。--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0月28日 (四) 17:46 (UTC)
其实都不太关写代码事,只是写template的使用指引时某些位置不能断行,而用到注释断行又有点怪--  废 话  +  2010年10月29日 (五) 11:01 (UTC)
代码最好用<source>语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9日 (五) 01:44 (UTC)
用<source>代码都不行,因为它是把<source>转换成<pre>来实现的,到头来也是跟<pre>有关。而且,如果是写css和js,更加不会用到<source>--  废 话  +  2010年10月29日 (五) 11:01 (UTC)
<source lang=javascript>, <source lang=css>--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29日 (五) 11:38 (UTC)
即是说,例如如果用到<source lang="cpp">,那会给转换做<div class="cpp source-cpp" style="font-family:monospace;"><pre class="de1"> … </pre></div>才显示出来,实际上<source>和<pre>没太大分别。(<source>只用作给程式码标上颜色)--  废 话  +  2010年10月29日 (五) 12:0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