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升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龙升贤(1897年—1988年5月12日),四川省江津县人,她是聂荣臻元帅的表姐、元配夫人。

生平[1][编辑]

  • 民国四年(1915年),聂荣臻的母亲病重,家中请师娘子(四川农村中专靠跳神为生的妇女的别称) 来治病,临走时告诉聂家,要办一门喜事来冲喜聂荣臻的父亲聂仕先找到岳父唐雨初商量,决定为聂荣臻娶亲。唐雨初物色到比聂荣臻大两岁的唐家一亲戚的女儿龙升贤。
  • 龙升贤嫁入聂家后,勤劳能干,甚得聂荣臻父母亲的欢心,聂荣臻赴法前,两人共同生活了四年时间,但龙升贤并没怀孕。
  • 民国八年(1919年),聂荣臻法国后,开初还与家人有书信往来。自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为免家人受害,和家人断绝了通信来往。
  • 其间,聂母思儿心切,就抱养了一个儿子聂再阳。 按乡下规矩,龙升贤是长房媳妇,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起先,靠碾米挣饯来维持全家生活。因碾米挣钱不多,难以维持家境,又去佃租别人的田土耕种,求得生路。 龙升贤一直在家守着把聂荣臻父母奉养、送终[2],聂母、聂父相继去世后,龙升贤只好搬到聂荣臻的胞妹聂荣昌家,姑嫂俩住在一起。由于妹妹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姑嫂间难免口角,没住多久又搬出去了。时聂荣臻音信杳无不知去向,乡中有好心人劝说龙升贤另嫁,但龙指天道地发誓说:生是聂家人,死是聂家鬼,一定要等到双全(聂荣臻小名)回来。聂氏祠堂族长聂祖辉见龙升贤可怜,便由祠堂每年出2石黄谷,施以微薄救济,才得以生存下来。
  • 1949年12月。龙升贤打听到聂荣臻北京的消息,便写了封信表示要到北京去相见。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知道这个消息后,派人接她到重庆刘伯承邓小平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劝阻她不要去找聂荣臻,龙升贤遂打消了去找聂荣臻的念头。后通过组织安排,龙升贤回到当地参加工作,起初担任江津县妇联主任,因工作能力差,她自己提出回乡去生活,又回到吴滩。
  • 龙升贤精心保存着聂荣臻青少年时期的书籍、作业本和小时玩具、文具,直到后来交给了有关部门[2]。1964年,江津一中(江津中学)将聂荣臻当年就读的八班教室辟为“荣誉室”,陈列展出。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将“荣誉室”封闭,陈列品不知去向[3]
  • 1960年,建食堂吃大锅饭,一些不法分子也乘机欺压群众,克扣伙食。吴滩公社副书记张全初、伙食团会计陈庆云等经常不给群众饭吃,饿死了一些人,群众便鼓动龙升贤写信给聂荣臻反映情况,果然起了作用。上级派人调查后,处理了这些违法乱纪之人,因而龙升贤被选为人民代表。从那以后,龙升贤除了得到县政府民政部门的照顾外,聂荣臻每两月都要给她寄一次钱,以补助生活之用。
  • 1988年5月12日,龙升贤病逝。临终前还向守护她的人问候聂荣臻,人们告诉她聂荣臻的身体安康时,她合上了双眼。逝世后,聂荣臻除了派专人前来料理外,还以全家的名义,给龙升贤送了花圈和挽联。挽联写“龙升贤同志千古,聂荣臻张瑞华率全家敬挽”[2]
  • 聂荣臻并嘱托将龙升贤和聂荣臻父母安葬在一处,“以示共度艰辛”[2]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聂荣臻乡情录”,黄永盛王亚非,《党史文汇》,1988年第6期,第22-23页
  2. ^ 2.0 2.1 2.2 2.3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聂力著,第10页
  3. ^ 聂荣臻文物征集,《江津县志》,江津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第7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