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贤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贤忠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20年10月25日
 中华民国广东省陆丰县甲子镇
逝世1952年6月18日
籍贯广东省陆丰县甲子镇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1937年-1942年,1949年3月-1952年6月18日
学历
经历

黄贤忠,中国共产党员,广东省陆丰县甲子镇人,惠来中学毕业,1937年参加抗日投身中共惠来县委,一度与组织中断关系,1946年来台应聘于义民中学担任教师,1949年受姚锦黎明华推荐加入省工委中坜支部,1951年7月遭逮捕,黄贤忠与邱兴生皆遭判死刑,1952年6月18日枪决于马场町[1][2][3]

生平[编辑]

黄贤忠广东省陆丰县甲子镇人,1937年考入惠来中学,适逢抗战爆发,各地青年纷纷成立救国组织,11月黄贤忠投身中共惠来县委,1939年毕业后协助郭坚发展组织,因家庭干涉一度与组织中断关系,1946年来台应聘于义民中学担任教师,1949年受姚锦黎明华推荐恢复与中共的组织关系,加入省工委中坜支部,发展组织吸收邱兴生,进而探查六和纺织内部机密,光明报事件爆发,全省大搜捕,黎明华因与基隆中学锺浩东有往来而逃亡,1950年黄贤忠与宋屋国小教师杨环结缡[3],1951年7月黎明华遭逮捕后供出义民中学的案情,义民中学多人遭逮捕,1951年9月杨环在狱中产下一女取名黄杨,黄贤忠在狱中自知将死,欲将女儿托付友人邱兴生,请其将女儿视如己出,不料竟与邱兴生皆遭判死刑,1952年6月18日枪决于马场町[4]

义民中学姚锦案[编辑]

1945年姚锦来台进入新竹义民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并代理校长一职,黎明华进入义民中学后,向代理校长姚锦引荐张志忠、洪幼樵等人,黎明华在义民中学同乡黄贤忠也被吸收加入省工委黄贤忠介绍邱兴生加入,姚锦吸收师院生范荣枝、刘鄹昱,以及徐代德与徐代锡,徐代锡在中坜镇公所,将中坜地区的农工等社会统计资料提供给姚锦,另一名教师丁洁尘则受校长姚锦说服与丈夫樊志育提供自传加入,1951年7月24遭调查局破获,本案相关共有樊志育、丁洁尘、范荣枝、徐代德、邱兴生、姚锦、徐代锡、黄贤忠、刘鄹昱、麦锦裳、杨环、邱庆麟等12人,其中邱兴生、姚锦、徐代锡、黄贤忠四人遭判死刑,樊志育、丁洁尘、范荣枝、徐代德等判10年徒刑,刘鄹昱、麦锦裳(姚锦妻)、杨环(黄贤忠妻)各5年徒刑,邱庆麟无罪但遭到羁押26日。[3]

遗书[编辑]

2012年6月,黄新华收到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国家档案局归还的黄贤忠遗书,多年对父亲遭遇的疑惑,始得解开,而所遗绝命诗,范荣枝所默记者,竟几乎一字不差。

以数十年有限生命,立亿万年不朽事业,虽败犹荣,虽死无悔。

绝命诗
〈一〉
鲲岛到处有啼痕,早将此身献人群. 但愿同胞齐奋起,刀斩斧截安足论
〈二〉
满腔热血为三台,从来未作死安排. 若得瘦骨埋斯土,魂兮归去亦快哉
〈三〉
生死早已置脑边,漩入地狱亦泰然;独有一事情未尽,寡妻孤女有谁怜
〈四〉
黄昏入海搏蛟龙,碧血横染马场町. 千万头颅作一掷,人民从此享太平

我只是这大时代中的一滴浪花而已[2]
---黄贤忠书于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卅二房 一九五二、五、二十刑前

身后[编辑]

黄贤忠与杨环在狱中生下的女婴,就是黄杨,先送育幼院,后由外祖母抚养,杨环在出狱后改嫁,并将黄杨改名新华。黄新华在继父家中孤独长大,所幸考取台湾省立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从事国民中学教育。1993年,六张犁乱葬岗重被发现,黄贤忠荒冢被寻获。黄贤忠在大陆另有一子黄伟民,黄伟民透过友人寻访父亲黄贤忠下落,辗转得知台湾尚有一个妹妹,黄贤忠的女儿在一甲子后,从海的另一边为故乡带回黄贤忠的消息,时已罹癌,一生抑郁不得志的黄伟民,乃在兄妹相逢团圆后,得以安心追随父亲于九泉。[2][4]

黄贤忠狱中托孤予友人邱兴生,邱兴生给胞姊遗书中提到:“我在这里得了一个记念,就是黄贤忠先生得了一个女儿说为给我做记念而当爱我的女儿名为黄杨,她的母亲现在还在看守所四十六房名杨环,望指导照顾,有时也可送牛乳等。”,2012年,邱兴生胞弟邱文夫收到了这封迟来六十年的遗书,决意寻访黄贤忠的遗孀及孤女,带了两罐奶粉,完成兄长遗愿[5]

2013年10月,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广场上立有无名英雄纪念碑,为纪念来台湾在1950年代被处决的隐避战线烈士而设立。黄贤忠的姓名铭刻于纪念碑上。

平反[编辑]

2018年10月5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转三字第1075300110B号函文,正式撤销受难者林庆云君等1270人之刑事有罪判决暨其刑,其中(41)安洁字第 1059 号,有关本案黄贤忠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之有罪判决暨其刑及没收之宣告正式撤销[6]

参考资料[编辑]

  1. ^ 姚錦等叛亂案. 国家档案管理局. 1951-07-22~1960-08-31.  [永久失效链接]
  2. ^ 2.0 2.1 2.2 曾建元教授. 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兩代故事:我只是這大時代中的一滴浪花而已. 2015-08-25 [201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3. ^ 3.0 3.1 3.2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黃賢忠之墓】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 
  4. ^ 4.0 4.1 林静雯 主编. 《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 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 2014-12-01. 
  5. ^ 中华民国文化部. 《畢業歌-1950年代『客家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特展》專刊. 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 2017-09-25. 
  6. ^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撤銷有罪判決公告. 中华民国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