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沪,是台湾高雄市路竹区茄萣区交界地带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路竹区西部、茄萣区东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路竹区的竹沪里不含东南端、顶寮里、新达里北部边界地带东半段、文北里北部凸出部分的西北大半部及西部边界地带中央偏南段,以及茄萣区的崎漏里东南部。[1][2][3][4][5]

本地区境内主要聚落为竹沪、顶藔、中藔、三块藔,东部划入南科高雄园区的范围。[1][2]

历史[编辑]

台湾日治初期,竹沪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竹沪庄”(旧制街庄),隶属于长治二图里。该庄昔日西边及北边西段与崎漏庄为邻,北边东段湖内庄为邻,东边为半路竹庄,南边为后乡庄,西南边为乌树林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凤山厅[6]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5月3日,该庄编入“大湖区”,隶属于凤山厅。[7]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25日,全台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大湖区改隶属于台南厅[8]1920年(大正九年)10月1日,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竹沪”大字,隶属于高雄州冈山郡湖内庄新制街庄)。[9]

战后湖内庄改制为湖内乡,隶属于高雄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民国39年)3月10日,本地区拆分为二,东大半部改隶属于同县路竹乡[10]同年10月1日,高、屏分治,湖内乡、路竹乡仍隶属于高雄县。[11]2010年(民国99年)12月25日,高雄县、市合并为直辖高雄市,湖内乡、路竹乡改制为湖内区路竹区,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编辑]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竹沪、顶藔、中藔、三块藔,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编辑]

省道台17线又称“西部滨海公路”,是甲南至水底寮的干道,经过本地区中部的竹沪聚落西侧。由该道路北行可前往湖内区西南端、茄萣区台南市南区安平区/中西区边界、中西区等地;南行可前往永安区东部、弥陀区梓官区楠梓区等地。[1][2][12]

区道高5线大湖至竹沪的道路,其南侧端点(终点)位于本地区竹沪聚落的区道高8线路口。[1][2][13][4]

区道高8线是竹沪至路竹的道路,其西侧端点(起点)位于本地区竹沪聚落西侧的省道台17线路口。[1][2][4]

学校[编辑]

  • 竹沪国小(部分)

公务机关[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臺灣堡圖. 台湾总督府. 1904年. 
  2. ^ 2.0 2.1 2.2 2.3 2.4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行政區_街庄(1990年代)圖層.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3.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行政區_村里界【NLSC】圖層.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4. ^ 4.0 4.1 4.2 高雄縣路竹鄉行政區域圖.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05年12月. 
  5. ^ 高雄縣茄萣鄉行政區域圖.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06年1月. 
  6. ^ 明治三十四年府令第六十六號·廳位置及管轄區域.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1-11-11, 第1054号: 16–17. 
  7. ^ 鳳山廳廳令第二號街庄長管轄區名及ヒ區域ノ件. 明治三十七年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1904-05-03: 0012–0017. 
  8. ^ 明治四十二年府令第七十五號·廳位置及管轄區域.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09-10-25, 第2819号: 69–83. 
  9. ^ 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 (编).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成文出版社. 1921年. 
  10. ^ 郑瑞明 (编). 重修路竹鄉志 上冊. 高雄县路竹乡公所. 2010-12: 307. 
  11. ^ 王世庆.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 政治志·建置沿革篇.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1-06-30. 
  12.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行政區_鄉鎮區界【NLSC】圖層. 台湾百年历史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13. ^ 高雄縣湖內鄉行政區域圖.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