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迷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海迷航
  • Subnautica
类型生存
平台Microsoft Windows
MacOS
Xbox One
PlayStation 4
Nintendo switch
Steam Deck
开发商Unknown Worlds Entertainment
发行商Unknown Worlds Entertainment
制作人Hugh Jeremy
编剧Tom Jubert
程序查理‧克里夫兰(Charlie Cleveland)
Steven An
Max McGuire
Jonas Bötel[1]
美术Cory Strader
Brian Cummings
Scott MacDonald
音乐Simon Chylinski
引擎Unity
模式单人
发行日2018年1月28日

深海迷航(英语:Subnautica是一款由美国公司未知世界娱乐英语Unknown Worlds Entertainment开发的第一人称开放世界生存冒险电子游戏

游戏最初于Microsoft Windows(2014年12月)、Mac OS X(2015年1月)、Xbox One(2016年3月)接连开放早期测试版[2][3][4][5],Windows完整版则于2018年1月23日开放于Steam发售,2018年12月4日也在Xbox OnePlaystation 4上架,Nintendo switch也于隔三年的5月14日上架。2023年3月8日,游戏在Steam Deck上架。[6]

2021年5月14日续作《深海迷航:冰点之下英语Subnautica: Below Zero》正式版发布。游戏世界观与未知世界娱乐的另一射击游戏《物竞天择》系列有相关。

游玩[编辑]

本游戏为开放世界生存,操作为第一人称单人。故事发生于未来,主角因太空船遭受攻击,迫降于一处地表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的星球4546B,必须以此处的资源生存,并找出离开星球的方法。游戏具有四种游玩模式[7]:

  • 生存模式:一般游玩模式,拥有生命值,口渴值,饥饿值,氧气值。游戏初期与一般生存游戏类似,若在外面死亡,将会重生于上次进入的建筑物中,并使拿到的物品停留于死亡处。
  • 自由模式:此模式下没有饥饿值与口渴值量表,其余和生存模式一样。
  • 极限模式:与生存模式相同,但死亡后玩家无法重生,且氧气值过低时没有提示。
  • 创造模式:此模式下没有饥渴值、生命值与氧气值量表,所有工具与建筑蓝图解锁,且无须资源即可建造,建造出来的物体不可破坏且无限能源。剧情仍可正常进行。

剧情[编辑]

二十二世纪晚期,人们已经有强大的科技殖民宇宙。一艘由阿尔特拉公司(Alterra)派遣的太空船极光号(Aurora)被派往阿里亚德聂星系建立相位门系统,然而途经4546B的行星轨道时,却突然遭受不明能量攻击,极光号因此坠毁于星球表面,而玩家幸运地抢到五号救生舱而生还,开始了求生之旅。

修好无线电之后,玩家会开始接收到各个救生舱发来的紧急求救讯号,但几乎无一幸免,蒙古国大使约什卡萨的遗体也被发现。太空船第二长官金(Keen)与首席技术官于(Yu)幸运地生存,并发出无线电通讯说明船长葬身于极光号坠毁后的爆炸,死前下令他要让所有船员于一座小岛上集合。随后于试图搜寻更多幸存者,金无法阻止便和她一同出发,两小时后却因载具受损,而被困在水下500米处无法生还,无奈之下只能将救援资料送往极光号上,要求其他船员主动寻找。

一艘贸易船阳光号(Sunbeam)接收到极光号的消息后,便通知玩家,要求幸存者前来一座矗立着外星人建筑的岛屿集合,他们将会在那里降落,但玩家到来后看见的却是阳光号被设施上的激光炮击毁之景。读取设施的数据库后才发现此设施名为免疫执法平台(Quarantine Enforcement Platform),为了避免星球上的病毒散播出去,它会击落一切企图降落和离开星球的物体,玩家尝试关闭设施,但自己因为感染了一种名为卡拉(Kharaa)的病毒,无法关闭。此时一头神秘生物感知到玩家的存在,便以心灵感应询问玩家:“你是谁?”

同时玩家可在以下场景所搜集的PDA得知各种资讯:

  • 极光号残骸:玩家可以修复极光号的核聚变反应堆,并从船上的PDA得知约什卡萨秘密委托阿尔特拉公司,派遣极光号来到4546B救援十年前也坠毁于此的太空船德加斯号(Degasi)。
  • 德加斯号幸存者的基地:德加斯号的船员在坠毁当下并未全员身亡,船长保罗‧托加(Paul Torgal)、他的儿子巴特(Bart Torgal)、以及佣兵玛格丽特‧梅达(Marguerit Maida),逃往一浮岛上建立基地。巴特在岛上种植作物,但由于一次事故不小心打翻了飞船遗留的营养液,导致作物生长得太慢,稀缺的资源也使三人的分歧加剧,玛格丽特想要前往深海而非留下来坐以待毙,而保罗因担心儿子的安危坚决反对,但最终还是抵不过儿子的坚持,来到深海一处充满蛇菇的地方建立基地。期间玛格丽特发现了一片神秘紫色芯片,并得知击落他们的是一座外星遗迹,前来救援他们的飞船也有被击落的风险,但他们进入遗迹后发现自己已经被卡拉病毒感染,无法关闭大炮。巴特将据点转移至水雷区,利用当地生物做实验以找寻治愈方法,也在此找到了另一种神秘橙色芯片,然而某天玛格丽特带来了一只濒死的死神利维坦,导致基地被它的同伴们攻击,保罗葬身海底,玛格丽特在与死神利维坦搏斗中消失无踪,巴特刚好才离开基地不久而逃过一劫,最终回到浮岛基地中,随着病毒在他身体里蔓延,抱着对父亲与同事死亡的哀伤病逝。

之后玩家透过资料找到了位于失落之河的疾病研究中心,并得知建造设施的外星人名为先驱者,很久以前来到4546B研发卡拉病毒的解药,期间他们发现海皇利维坦天生对病毒免疫,他们会分泌一种叫42号酶的物质,可以治愈病毒,但是研究人员捕获的成年体,她的42号酶活性不高,研究人员遂寄望于她的九颗海皇利维坦蛋,结果四颗死亡且没有分泌酶,另外五颗因环境不合而一直没有孵化。为了保护设施,先驱者们制作了一种名为裂空者的人造生物,这个生物会攻击任何染病的生命体,而且裂空者还可以通过体内安装的相位系统进行短距离传送自己或其他生物,然而即使计划如此缜密,意外仍旧发生了,一只海龙利维坦为了夺回自己的蛋,撞毁了设施的部分区域,同时也损毁了设施的固定锚,导致设施沉没在海床底部,病毒因此泄漏至生物圈中,造成极大的浩劫。而海皇利维坦虽然不受影响,但因食物链崩溃最终濒临灭绝。

玩家来到岩浆区的地热发电站拿到了蓝色芯片,跟随之前的神秘生物,也就是海皇利维坦(Sea Emperor)的召唤,前往最深处的海皇监狱,在扫描研究设施的资料并与海皇对话后才得知,其实她的蛋需要一种特殊的孵化酶才能破壳而出。一直以来海皇都想与监禁他的先驱者们对话,交换彼此想要的东西,但他们无法听见,最终放弃了这个设施,而即使先驱者设置了可以让她生存的环境,她的身体仍无法避免日复一日的衰老。长久以来,她只能在监狱里把带有酶的大眼仔(Peeper),自通水管道送往地表,借此维持了生物圈的稳定。最终玩家答应了海皇的要求,利用植物制作的孵化酶,使五只海皇幼体成功孵化,海皇在感谢玩家的同时,看着从传送门离开的孩子 ,欣然接受自己的死亡。玩家利用幼体身上的42号酶治愈病毒并关闭了免疫执法平台,而先前公司利用可能是唯一的通讯窗口用无线电发送了火箭蓝图至极光号上的舰长室安全终端,使玩家制造火箭离开了星球。

逸闻[编辑]

早期开发[编辑]

2013年12月17日成立制作组,由查理‧克里夫兰(Charlie Cleveland)担任首席游戏程式设计,休‧杰勒米(Hugh Jeremy)担任制作人。制作组原先沿用物竞天择2的引擎SPARK,但因休‧杰勒米认为此游戏不适合而改用Unity[8]

查理‧克里夫兰曾受到2012年12月14日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英语: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 shooting)的刺激,强烈排斥游戏出现致死性武器,希望让玩家可以想出无须暴力的生存方法,因此最后游戏中的武器仅剩杀伤力不强的小刀,没有伤害性但可以将小型生物射飞的冲击炮。而各式交通工具中,鱼雷仅剩牵制作用,只有防护罩与钻头可以赶走敌对生物。[9]

纪念道具[编辑]

2016年2月16日,游戏还处于测试版时,一名为《深海迷航》(当时民间仍称《美丽水世界》或《水下之旅》)进行汉化工作的bilibili实况主“吃喝不愁的Live”(CHBCLive),开始发布一系列游戏教学影片推广,但因患有胃癌,隔年2月5日他更新最后一次的汉化补丁后,便于3月在医院内病逝。之后游戏制作组受他的热情感动,特地为此制作道具“翻译装置”以纪念他的付出。[10]

反响[编辑]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MetacriticPC:87/100[11]
PS4:81/100[12]
XONE:82/100[13]

评价[编辑]

深海迷航在早期发行时,即获得大部分的正面回应,PC Gamer杂志的评论者伊安‧布林巴姆(Ian Birnbaum)形容此游戏是“水下Minecraft”,认为“深海迷航有着经验丰富的制作团队与多样性高的海洋环境,因此游戏当中的毛病不多。随着工具种类的扩充与游戏最终样貌的确立,深海迷航会成为一个刺激、有趣的独特生存游戏。”Rock, Paper, Shotgun的评论者马希‧戴维斯(Marsh Davies)称赞游戏在探索世界时的正面回馈,但也批评有些工具制作法太过“专断”与缺乏直觉。[14]

所获奖项[编辑]

年份 奖项 类别 获提名 结果 来源
2018 金摇杆奖 最佳视觉设计 《深海迷航》 提名 [15][16][17]
最佳音效设计 《深海迷航》 提名
突破奖 Unknown Worlds公司 获奖
最佳年度PC游戏 《深海迷航》 获奖
终极年度游戏 《深海迷航》 提名
游戏评论家奖英语Game Critics Awards Fan Favorite Indie Game 《深海迷航》 获奖 [18]
2019 第22届D.I.C.E.游戏大奖英语D.I.C.E. Award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Game Design 《深海迷航》 提名 [19]
NAVGTR奖英语National Academy of Video Game Trade Reviewers 最佳年度游戏 《深海迷航》 提名 [20]
最佳音效 《深海迷航》 提名
第15届英国学院游戏奖 原创性奖 《深海迷航》 提名 [21][22]

资料来源[编辑]

  1. ^ Jeremy, Hugh. The Crew of Subnautica. 2013-12-17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2. ^ Subnautica Xbox Preview Releases on 17 May - Subnautica. Subnautica. 2016-05-16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美国英语). 
  3. ^ Steam Deck Update Released!. Steam. 2023-03-08 [2023-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4. ^ Santangelo, Nick. Subnautica is now in development for Xbox One. XBLA Fans. 2015-12-23 [2016-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5. ^ Subnautica (Xbox Game Preview) Is Now Available For Xbox One. Xbox Live's Major Nelson. 2016-05-16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美国英语). 
  6. ^ Subnautica Steam Deck Compatibility Update Released. 2023-03-08 [2023-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英语). 
  7. ^ Game Modes. 2013-12-17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8. ^ Jeremy, Hugh. Why is Subnautica using Unity, and not the Spark Engine?. Unknown Worlds Entertainment. 2013-12-18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5). 
  9. ^ MacLeod, Riley. Subnautica Developer Explains Why He Won't Add Guns To The Game. Kotaku. 2016-04-04 [2016-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10. ^ 《深海迷航》纪念道具 致敬这位胃癌汉化作者. 2018-01-12 [2021-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11. ^ Subnautica for PC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5). 
  12. ^ Subnautica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13. ^ Subnautica for Xbox One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14. ^ Subnautica: Early impressions of Minecraft under the sea. 2015-01-10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15. ^ Hoggins, Tom. Golden Joysticks 2018 nominees announced, voting open now. The Daily Telegraph. 2018-09-24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1). 
  16. ^ Andronico, Michael. Golden Joystick Awards: Vote for Ultimate Game of the Year. Tom's Guide. 2018-10-26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4). 
  17. ^ Sheridan, Connor. Golden Joystick Awards 2018 winners: God of War wins big but Fortnite gets Victory Royale. GamesRadar+. 2018-11-16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18. ^ 2018 Gamers' Choice Awards. Gamers' Choice Awards. 2018-12-09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3). 
  19. ^ Makuch, Eddie. God Of War, Spider-Man Lead DICE Awards; Here's All The Nominees. GameSpot. 2019-01-10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20. ^ Nominee List for 2018. National Academy of Video Game Trade Reviewers. 2019-02-11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21. ^ Fogel, Stefanie. ‘God of War,’ ‘Red Dead 2’ Lead BAFTA Game Awards Nominations. 综艺 (杂志). 2019-03-14 [2019-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5). 
  22. ^ Sam. BAFTA 遊戲大獎 2019 得獎名單出爐 《戰神 God of War》獲得最佳遊戲等 5 大獎項肯定. 巴哈姆特电玩资讯站. 2019-04-08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5) (中文).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