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栖牛骂头战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梧栖牛骂头战役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梧栖真武宫,庙宇藏一匾额“威昭瀛屿”,系平定戴潮春事件后彰化县官员所赠。
日期同治二年(1863年)农历正月下旬至二月初六
地点
彰化县大肚上堡牛骂头大肚中堡梧栖港
(今台中市清水区、梧栖区,大肚台地以西至沿海。)
结果 官民军陈捷元、蔡宇等联手民间团练击溃天地会的陈在、何守,红军战败。
参战方
  • 民间团练(白军)
  • 民间团练(红军)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陈捷元(游击)
  • 蔡宇(竹堑民练首领)
  • 蔡怀斌(鳌头山乡绅)
  • 杨玉器(郊商)
  • 杨清珠(社口乡绅)
  • 陈在( 原县城衙役)
  • 何守(水师寮乡绅)
  • 林尚
  • 纪氏
  • 参战单位
  • 竹堑练勇
  • 鳌头山练勇
  • 社口练勇
  • 天地会红军
  • 梧栖牛骂头战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发生于台湾清领时期同治二年(1863年)农历正月下旬至二月初六日,游击陈捷元、竹堑练总蔡宇先后于彰化县牛骂头梧栖港击溃天地会“镇港将军”陈在与水师寮何守,官军收复大肚山台地以西至沿海一带。[1][2][3][4]:849-850

    背景[编辑]

    同治元年(1862年)春,因清廷在台湾加赋的传言频起[5]:131,彰化县四张犁乡绅戴潮春与天地会众在大墩起事,陆续获得中部地区股首如林日成洪欉陈弄等响应。天地会自称“红英兄弟”,故反政府武装势力皆以“红旗”为帜,与之对立民间武装村落则竖立“白旗”,白军与清廷官军合作对抗天地会,双方互有胜败。[1][2][3]

    前哨战[编辑]

    此图绘制于台湾日治时期昭和14年(1939年),当时大甲郡包含大甲街、清水街、梧栖街、沙鹿街、外埔庄、大安庄、龙井庄、大肚庄,此次战役地点略可按图索骥。

    同治元年(1862年)末,天地会势力范围约北至彰化县大甲溪南岸为界、南至嘉义县斗六门,天地会丞相庄天赐不时建议戴潮春与林日成:“先取大甲,次陷嘉义,二城既得,然后长驱犯郡城。”天地会若欲拓展势力,势必得夺取大甲土城,而大甲位于淡水厅南缘前线,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天地会分别在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间、十一月间对大甲土城发动两次军事行动,皆以失利坐收。[1][3]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十三日,天地会领头之一的林日成再度集结兵力,第三度进攻大甲土城,林日成部队在初期占上风,不过却在铁砧山下(今台中市大甲区)遭到炮击,林日成因而负伤,只得后撤军四块厝第三次大甲土城战役由官民军获胜;而天地会众撤退之际,面对官民白旗军的追剿。[1][3]

    过程[编辑]

    今台中市清水区的社口杨宅,南栋以杨清珠(杨克湖)为开基祖的故居。

    游击陈捷元、竹堑练总蔡宇最早由竹堑总局团练使林占梅派任,率领兵员 400 勇多次支援大甲土城战事;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十八日(或载正月廿一日),红军林日成遭受炮击撤军之后,陈捷元与蔡宇乘胜追击,讨剿牛骂头与梧栖二汛的天地会部众。牛骂头与梧栖位于大肚山西侧滨海,其中梧栖港是天地会部队接济洋烟铅药的重要入口港,由水师寮(今台中市龙井区的龙泉里、龙冈里[6]:115)何守(泉籍)负责在此守御。[1][2][3][4]

    二月初一日,官民军陈捷元、蔡宇在鳌头乡绅蔡怀斌(即蔡时超,蔡惠如三叔、蔡莲舫三伯[7])接济之下,顺利克复牛骂头。嗣后以蔡怀斌为前导,在二月初四日透过郊商杨玉器接应,官民军攻入梧栖街,与天地会“镇港将军”陈在、林尚、纪氏打起巷战,陈在等人火拼不退。二月初六日,另名乡绅杨清珠(即杨克湖[a][8])率民勇驰援,从支道夹击陈在部队,陈在仓皇败走、林尚投降,官民军夺回梧栖。[1][2][3][4]

    其他[编辑]

    • 陈捷元、蔡宇挥军南下之前,林占梅便想方设法欲从天地会手下攻取梧栖港,透过多方布线,林占梅联络上郊商杨玉器(或载杨至器[b]),愿以为前导,战事才能顺利推展。[3]

    后续[编辑]

    • 官民军取下梧栖之后,蔡宇以降将林尚为乡导,在三块厝(今台中市龙井区三德里)、山仔脚庄(今台中市大肚区山阳里)布阵驻军,天地会在大肚台地西侧的势力,尚有陈𫚒据守的茄投庄(今台中市龙井区竹坑里、龙东里、龙西里、田中里[6]:115)、赵戆的水里港以及大肚庄等。[3][4]:850
    • 同一时期二月间,粤籍罗冠英、廖廷凤也率领自家练勇,接连进攻马公厝(马岗厝,今台中市大雅区三和里)、新广庄(原岸里社张振万垦域,今台中市神冈区)、坝仔街(今台中市大雅区),直捣戴潮春大本营四张犁(今台中市北屯区)。[9][4]:850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杨清珠本名杨克湖,表字汇五,号冰如,清珠系其官章之名,世人多称杨清珠。在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和蔡青筠《戴案纪略》之中,皆将杨清珠的表字写成“诲我”,应是本字“汇五”之讹写。
    2. ^ 吴德功《戴施两案纪略》与蔡青筠《戴案纪略》作“杨玉器”(杨琏,字玉器),仅林豪《东瀛纪事》收录“杨至器”。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吴德功(吴立轩).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3-12-1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7 [2023-12-16].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台湾)). 
    5. ^ 乔安娜·麦斯基尔(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苍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台湾)). 
    6. ^ 6.0 6.1 蔡培慧; 陈怡慧; 陆传杰 (编).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远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台湾)). 
    7. ^ 王仲孚 (编). 〈勝蹟篇:古蹟-陵墓- ﹝二﹞、蔡瘦生墓〉. 台中市沙鹿区公所. 1994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通过《沙鹿镇志》 (中文(台湾)). 
    8. ^ 刘进荣. 〈清水紫雲巖與地方發展之研究〉 (PDF). 环境与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7: 94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通过南华大学 (中文(台湾)). 
    9. ^ 赖玉玲. 〈紅旗白旗反-戴潮春事件義民首羅冠英〉. 故宫文物月刊. 2020年4月号, (445): 66-77 [2023-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通过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