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摩尼教抄本残页 MIK III 497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尼教抄本残页 MIK III 4974
上图:残页正面;下图:残页背面
文字摩尼字母写成的中古波斯语
尺寸长7.9厘米,宽15.5厘米
所属年代10世纪
发掘于德国吐鲁番考察队于20世纪初在新疆高昌
现存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编号MIK III 4974

摩尼教抄本残页编号“MIK Ⅲ 4974”英语Leaf from a Manichaean Book “MIK Ⅲ 4974”)是一张收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摩尼教泥金装饰手抄本残页断片,绘制于公元10世纪,20世纪初被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发现于新疆高昌故城。残页长7.9厘米、宽15.5厘米,正面中心位置绘制纤细画插图一幅,上书以摩尼字母写成的中古波斯语祝祷英语Benediction经文,表明这张残页原是属于一本摩尼教圣仪书英语Liturgical book[1]:285

图像解析[编辑]

残页背面没有任何装饰图案,仅仅以黑字竖排书写两栏经文。正面左右两侧以黑字竖排书写两栏共计12行经文,页面四个角落处绘有人像和花纹装饰,最显眼的中间位置被一幅大型插图所占据。

匈牙利亚洲宗教艺术史学家古乐慈将插图命名为“信仰的成果”(Work of the Religion)和“光明的救赎同神之手”(Salvation of the Light with God’s Hand),因为此图阐释了摩尼教的核心救赎论——将光明体从禁锢它的暗黑物质中拯救出来。图中可见两名平信徒(听者)跪坐在红边绿色地毯上,怀抱镶金的典籍。他们面前摆放的一只三足金盘里盛满新鲜瓜果,是平信徒为选民(教士)奉献的素食。画面左侧的两个大型跪坐人像就是摩尼教的选民,他们头戴白色高冠,身穿白色长袍,这些都是摩尼教的典型服饰。因为摩尼教认为植物相比动物含有更多光明因子,所以教徒只选用水果糕点等一类素食。在食用瓜果后,选民的身体会将光明释放,意即让光明因子重获自由。伴随赞美诗和圣咏的吟唱声,自选民体内释放的光明因子踏上返回光明王国的旅程。画面右侧中间偏上位置绘有金色的新月日轮图案,日月在此作为容器(船只),承载光明因子重返至高之神明尊的王国。画面右上方伸出的右手象征明尊的莅临,以“神之手英语Hand of God (art)”的艺术形式来呈现明尊接引满载光明因子的日月船这一情景。在摩尼教文献中有丰富的内容叙述“信仰的成果”这一主题,很好地印证了该图所传达的教义内涵。[2]

这幅出自新疆高昌的插图完全没有受到所在地文化的影响,完整保存了西亚的艺术传统。比如该图完全没有采用在其他摩尼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回鹘服饰、中原文化风格的家具、其他室内陈设等物质构件,或莲花、曼荼罗一类的西域佛教英语Buddhism in Central Asia艺术图像。因此,这幅插图的风格应是与教主摩尼在世时于萨珊王朝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所绘制的图像风格一脉相承;其中没有任何佛教元素,而且“神之手”更是广义的西方文化(西亚、北非、欧洲)中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1]:287综上所述,这幅插图很有可能是直接来源于摩尼亲手所绘的摩尼教“图经”《大二宗图》,换言之,该图呈现的应是摩尼教初创时期最纯粹本质的、没有被其他文化所渗入影响的西亚艺术风格。[2]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Gulácsi, Zsuzsanna. Mani's Pictures: The Didactic Images of the Manichaeans from Sasanian Mesopotamia to Uygur Central Asia and Tang-Ming China. "Nag Hammadi and Manichaean Studies" series 90. Leiden: Brill Publishers. 2015. ISBN 9789004308947 (英语). 
  2. ^ 2.0 2.1 Gulácsi, Zsuzsanna. Searching for Mani's Picture-Book in Textual and Pictorial Sources. heiup.uni-heidelberg.de. Heidelberg University Publishing. 2011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6) (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